首页 > 丝路时评 > 《论十大关系》中的经济建设思想 及其时代价值探究
2022
11-08

《论十大关系》中的经济建设思想 及其时代价值探究

摘 要:《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和唯物历史观等基本原理对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要辩证对待国外社会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统筹国家经济结构平衡发展、协调国内利益分配关系的经济建设思想。这对新时代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论十大关系;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宏观调控

一、《论十大关系》中的经济建设思想

《论十大关系》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综合性地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发展存在的十个方面问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提出辩证对待国外社会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统筹国家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和协调国内利益间的多方矛盾的经济建设思想。

(一)辩证对待国外社会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新中国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需要加强工业发展。在对待国外社会经济建设的经验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经济建设方面三个主要经验教训,并提出了要求。

首先,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毛泽东认为:“过去我们有些人不清楚,人家的短处也去学。”苏联模式集中了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社会经济,使我国的重工业得到了发展,社会经济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对于苏联的经验,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不能全部照搬照抄,要适合我国的国情。

其次,对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毛泽东认为“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资本主义在制度上是维护少数资本家的个人利益,这是我们不能学习的,但是他们经过了两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

最后,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认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如今世界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国的具体国情也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所以一定不要搞教条主义。

(二)统筹国家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认为新一轮的世界大战短期不会爆发,在这个和平的窗口期,要协调好全国多方面的建设发展,进而形成了毛泽东统筹调整国家经济结构、综合平衡发展社会经济的思想。毛泽东认为:“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综合平衡。”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平衡、布局的合理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如果在平衡和协调性方面出现了问题,单方面产业突进,其他方面严重不足,就会形成产业畸形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调整产业结构,在第一个五年规划中,重工业得到了优先的发展。但是出现了工业和农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毛泽东强调要扬弃苏联旧体制,调整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通过适当倾斜对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提高国家财政收入,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为重工业发展积累足够的资金。这样均衡平稳的发展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是一举两得的方案。

其次,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出于战争威胁和工业安全的考虑,毛泽东提出了兼顾发展沿海地区和内地工业的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也应该在沿海好好地办四年的工业,等第五年打起来再搬家。”但这里所说的加大对沿海地区的工业建设,并不是减少内地工业的发展,为了战备安全的需要,内地工业仍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进而形成以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

毛泽东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又要关注关系民生福祉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重视内地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工业基础好的沿海地区的发展。这充分地体现了他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统筹兼顾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协调发展的思想,指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初步探索。

(三)协调国内利益间的多方矛盾

在《论十大关系》当中,毛泽东根据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具体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各方面矛盾,只有协调多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首先,调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机关是新中国的政治上层建筑,要利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制度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毛泽东粮食政策制定上提出:“我们发现了缺点,一九五五年就少购了七十亿斤,又搞了一个‘三定’,就是定产定销。”通过修改和废除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制度,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新的制度,使我国上层建筑更加适应了经济基础的发展,解决了当时粮食收购不均衡的问题。

其次,协调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毛泽东认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只有当多方面关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时候,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点,各方利益得到满足,社会可以更快地发展。他认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生产单位的效益,就应该从保护好生产者的权益入手。通过让工人和农民从工作得到更高的回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来提高工人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再次,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应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但地方政府可以在执行中央的指令的同时,根据自身需要制定本地区的执行方案。只有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协调国内利益间的多方矛盾的思想,认为要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就是要调整好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使我国的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同时要协调好各方利益之间的矛盾,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最终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论十大关系》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中国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好这些关系的方法论,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优越性开始逐步显现,开始全面地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这都得益于对正确道路的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科学技术缺乏,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经验教训,不断充实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得这样一个方方面面都落后的国家实现了追赶和超越,很多方面的成就都站在了世界之巅。

(二)统筹兼顾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详细叙述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且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努力弥补沿海和内地、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发展的差距。如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统筹兼顾方法,对今天的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截至到2020年,我国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仍要坚持统筹发展的方针,早日实现不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三)发挥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优势作用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同时又强调下放地方一定权力,给地方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是一种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雏形,既区别于苏联模式的大包大揽,又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的自由放任。毛泽东的宏观调控思想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虽然,我国政策导向更加倾向于发挥市场本身的作用,但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所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说政府就无所作为,而是必须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政府调控难免会出现生产过剩,导致金融危机。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出的特点就是我国政府可以在市场中发挥调控的作用,指挥引导着市场经济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管理和解决好市场自发性、盲目性发展带来的问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对地方放权的重要性,过多的政策性束缚,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的阶段,市场经济能够平稳地发展,其内部资源配置也可独立完成。政府职能应该向市场的服务者转变,给予市场足够的空间,释放市场的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结束语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的初步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尝试。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本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努力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经济发展差异,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服务作用,完成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历史任务。(文 / 邓绍博 杨宏)

(作者简介:邓绍博,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杨宏,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4.

[2]习近平.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11-08(1).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95.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72.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