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2023
11-17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努力付出,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特征突出,综合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城市融入仍存在困境,主要表现在过高的入户条件、子女升学难、缺乏职业技能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制度完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出合理性建议,致力于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构建起一个繁荣稳定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与对策

一、前言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因此虽被冠以“农民工”的称号,但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对农村生活也渐趋陌生。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8年农民工总数达到28 836万,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51.5%。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农民工占到50.4%,“90后”“00后”农民工占到49.6%。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规模更大,是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在城市认同感、教育程度、权利意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征,更希望融入城市,对城市的依赖感也更强烈。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一)受教育程度高

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第一代农民工文化程度主要是小学为主,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少数农民工也接受过高等教育。数据显示,老一代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4.7%、初中占61.2%、高中占12.3%、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8%。而新生代农民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6.1%,初中占60.6%、高中占20.5%、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2.8%。显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达三分之一,高出老一代农民工19.2个百分点。

(二)城市融入感强烈

第一代农民工对城市缺失归属感,一方面源于一直生活在农村,具有丰富的务农经验,对农村有比较深厚的情感。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缺失使得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体力劳动,生活压力大,在城市中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得到保障,在外打工积累一定积蓄后,大多选择回到家乡。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新生代农民工在网络和各种信息的影响下,对多元化社会了解更加深刻,“走出去、到城市中去”思想较深地植入到每一位有追求的农村居民中,他们对城市充满期待,希望在城市中有所作为。老一代农民工中进入城市的主要途径为外出务工,从事体力方面的相关劳动。而新一代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从事脑力劳动的机会,极大地缓解了城市生活的压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关于“是否在城市生活”这一问卷调研,有超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想留在城市生活定居。

(三)维权权利意识强

新生代农民工受过良好的教育,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多数情况下不再会隐忍或采取不合法手段进行处理,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必要性

(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数量规模庞大,他们在城市中工作有时会受到挫折,容易产生不满情绪,这一现象可能成为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有效地保证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增强对农民工群体的接纳,保障他们的基本需求和各项权利,能有助于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加快城市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多为年轻化群体、且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给城市发展带来新鲜血液和生命力;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务工,也给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现有城乡二元结构得以改善。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工返乡创业,使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加快了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在农村出生,长大后在城市打工;另一种是从小跟随父母在城里生活,城市融入愿望强烈,对农村缺乏感情,对城市充满向往。但是由于教育、技能、社会等原因的受限,使得他们融入城市的道路还有很长。

(一)户籍制度的阻碍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户籍的限制,和城市居民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想进一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首先要在户籍上实现改变。目前,很多地区对户籍制度加以改善,比如,上海、北京等地区由原来的“暂住证”换成了“居住证”。但是这些变革对于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改善他们融入城市的障碍还有不少。

(二)子女教育问题

子女教育问题也是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第一,入学条件的冗杂。农民工子女要想在在当地公办学校办理入学,需要出示劳动合同、务工地居住证明、就读联系函等一系列的证明材料。第二,就读学校的不同。有时因各种原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无法就读公办学校,大多就读农民工子弟学校,这类学校在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学校设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差距较大。第三,教育考试制度的障碍。尽管农民工的子女随父母在当地就读,但是面临中高考,必须要回到自己户口所在地参加考试,同样增加了教育的障碍。

(三)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

据《人民政协报》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入问题”调查结果显示,21.21%新生代农民工专业技能欠缺,17.54%人的文凭较低,11.48%的人没有正式职业资格证书,9.27%的人缺乏就业信息和资源。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工作强度大,空闲时间少,参与培训意识薄弱。另一方面,政府对职业培训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企业没有尽到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责任,有的公司宁愿高薪聘请成熟技工,却不肯投入财力培养新生代农民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企业的用工要求也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五、新生代农民工加快城市融入的实现途径

(一)户籍制度的完善

户籍制度的改革推动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将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可以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中来,此项改革的落实对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给农民工提供必要的户籍相关工作的支持。其次,要逐步削弱户籍制度的身份定位功能,降低他们入户条件,为他们合理办理相关户口。最后,企业制度的改革也应该和户籍制度的改革相同步,在企业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等问题上,逐步消除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一些不合理制度,做到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平权。

(二)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

首先,在制度方面使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享受平等的待遇,并在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双重保障下,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地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其次,学校应该坚持融合人文关怀教育的办学理念,很多农民工子女缺少自信,和老师的交流比较少,导致了学生很难信任老师。积极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而且也会让农民工子女对学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完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制度

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因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没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只能做一些脑力劳动以外的机械工作,失去了选择自主就业的权利。

因此,应大力增强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政府要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纳入重要议程,引导教育机构、人才市场、企业等各部门共同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

1.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学校,要建立具有各自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掌握择业的主动权。

2.要针对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制定与农民工相符的培训方案,持续增加农民工培训经费投入。

3.严格职业技能考核,强化对培训机构监管指导,保证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质量。

4.创新工作机制和培训模式,建立适合农民工实际的培训体系。
(文 / 魏莉霞)

(作者简介:魏莉霞,青岛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

参考文献

[1]朱宇.新生代农民工:特征、问题与对策[J].人口研究,2010,34(02):31;55-56.

[2]汪倩菡.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及其效应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2:11-13.

[3]郭若琳.新时代农村青年城市融入及其发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22:6-9.

[4]舒曼,陈义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及幸福感关联性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2):49-55.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