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时评 > 苏北县区交通体系建设的“东海样板”
2020
06-24

苏北县区交通体系建设的“东海样板”

近年来,东海县在“交通强县”建设中,敢于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洼地崛起、“四好农村路”跨越发展、高等级干线路网提档增速,努力打造了苏北县区交通体系的“东海样板”。

一、城乡公交一体化洼地崛起后发进位

(一)今昔对比

三年前,东海县城区、城乡公交分灶吃饭,两个经营主体各自为战,惨淡经营,镇村公交更是一片空白。城乡公交和一部分城区公交还是私人承包、挂靠经营,车破、线路少,发车不准时、到站不准点,服务品质无从谈起,群众不满意经常投诉;乘客少、收入少,车主也不满意时常上访;企业人心涣散,员工态度悲观、没有干劲。2017年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水平评价为1A级,全省倒数第一。

公交是民生工程,更是良心工程。东海县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改变现状。2018年,大刀阔斧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确定了“一年初见成效、二年明显改观、三年达到全省平均以上水平”的总体目标,经过两年苦干达成了全部既定目标。2018年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基本完成,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水平评价提升到4A级;2019年镇村公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比省交通运输厅确定的“到2020年镇村公交100%全覆盖”的目标提前一年。2019年10月,省镇村公交验收组给予东海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洼地崛起”的高度评价,东海公交发展打了个漂亮地翻身仗。

(二)主要做法

1.大胆改革,去除沉疴,彻底理顺机制体制。

2018年5月,整合原公交、客运两家公司,成立江苏景行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作为公交发展主体,一举突破体制瓶颈。同年5月,制定东海县客运车辆所有权经营权转换实施方案,果断拍板收回私人挂靠车辆实行公车公营,切实扭转了公交发展的不利局面,去除了经营弊端。在收回私人挂靠车辆时,立足双赢角度,自愿交车的车主不仅得到补偿,还可选择到新公司任职司机;暂时不愿交车的车主可以继续经营到承包期满,但也因换上了纯电动新车得了实惠,整个收车过程十分平稳,没有发生一起信访事件,3个月不到,全县163辆中巴车完成150辆所有权、经营权转换。与此同时,推进城区公交、城乡公交和镇村公交融合发展,2018年12月完成公交规划“三规合一”,巩固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成果。

2.市场运作,增收节支,破解投入产出难题。

公交一体化建设前期投入很大,单纯依靠县财政投入,难以为继,需要打造公交发展的内生动力。东海县在每年财政拿出300万元的基础上,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破解投入产出难题。拍卖公交车身广告,竞拍前原来每车每年广告收入不足千元,竞拍后城区公交提高到15000元、城乡公交提高到10200元,仅此一项每年就增收200余万元。完成镇村公交全覆盖,获得省级各项奖补资金1000万元。探索交邮共建,推进公交和快递合作,增加收入,2019年先行试点完成3个乡镇客运站物流服务点,2020年正打造2个。拓展公交经营范围,增加旅游包车、出租车、维修、广告等业务范围,为未来公交增收创造条件,旅游包车业务正有序推进。推广公交卡,大力增加客流收入,2019年完成30000张公交卡发行,2020年还将完成20000张。车辆保险进行竞标,将车辆保险由原来的每车每年3.7万降低到1.6万余元,此项每年又节约费用600余万。抢抓国家电动公交推广政策机遇,以优惠价格采购纯电动公交196辆;与鼎充公司合作,建设充电桩39套,节省了大量资金。通过实施一系列增收节支手段,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3.民生为本,人性管理,大力提升公交品质。

坚持便民原则,人性化规划公交线路,新开4条环城公交、4条学生定制公交、1条旅游公交,已开通公交线路63条,配置公交316余辆,公交覆盖率不可同日而语。保证公交运行准点率,建成1个智慧公交指挥平台,建设电子站牌,监督调度公交运行。完善收费标准,全面下调公交价格,镇村公交实行全程2元惠民票价。开发掌上公交,支持微信、银联、云闪付智能付费,运行公交市民卡支付系统,推广发行“晶都行”公交卡,方便群众乘车。提升硬件水平,改造6各乡镇和公交总站等场站,规划设置城乡公交站点(牌)540个,实现城区公交站点300米半径全覆盖,候车室设有母婴室,座位加装软垫,196辆城乡公交加装安全带。加强内部管理,定期开展文明驾驶及安全教育,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建设职工食堂,保障司机用餐,提升职工归属感。通过软硬两方面的建设,东海公交逐步提升了品质,打响了品牌。

二、“四好农村路”跨越发展走在前列

(一)今昔对比

三年前,东海县农路虽然通达里程不短,但道路等级普遍偏低、路况一般,断头路常见、微循环不畅,总体品质不高。再加上机制不健全,建管养运长期失衡,重建轻管,农路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每年“两会”期间,关于农路方面的建议、提案总是数量最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十分强烈。

农路是乡村发展的主动脉。面对呼声,在县财政不富裕的情况下,县政府毅然决定建设“四好农村路”。2019年全县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有效解决了东海农村,特别是西部丘陵和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出行难”问题,而且推进了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极大地推进了城乡协调发展。并建立了一整套建管养运体系,为果蔬采摘、温泉洗浴、森林观光、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为草莓、葡萄、鲜切花等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2019年10月,在全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考核中,东海县得分第一。眼下“四好农村路”,已让东海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二)主要做法

1.搭建有效工作机制,高效协同推进。

组织动员统一思想。2019年4月召开全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打消乡镇缓一缓想法,没有退路必须干。建立机制明确分工。建立政府统筹、交通牵头、乡镇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将全年农路建设主体责任分解到乡镇,其中6条重要县道改建由交通部门承担,同时发挥交通技术优势,给予乡镇技术指导,并开展竣工验收,这样不仅保证了建设效率,也保证了建设质量。实行清单销号制度。将农路编号排列,明确负责单、建设标准和完成时间,保障整体进度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并实行一月一通报,传递压力,激励落实乡镇赶上来,实现了强力推进。2019年11月农路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2.加大资金奖补力度,激活乡镇动能。

2019年需建设农路99条、267公里,改造农桥75座,对于东海来说,农路建设最大的困难在于资金不足的现实压力,特别是乡镇财政普遍较为紧张,解决资金来源是最急迫的事项。为了保障建设任务顺利完成,采取了两个办法,消除乡镇资金顾虑,激活乡镇动能。一个是县财政提高奖补标准,将乡镇建设农路的奖补标准提高到每公里6万;一个是交通部门先行垫付建设资金,交通部门多渠道自筹资金帮助乡镇,缓解县财政和乡镇资金压力。有了资金支持,再加上乡镇自身人居环境治理、公共空间治理和产业发展等工作的考量,乡镇参与农路建设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3.建管养运同步考虑,放大社会效益。

积极申报省农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建立建管养运体制,让“四好农村路”常态保持,发挥效用。出台“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考核管理办法,推进农路建设。在乡村公路中推行县政府分管领导、乡镇长、村长三级路长制。实行县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路政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农路路政群管(协管)网络,实现农路路政管理全覆盖。遵循市场导向,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建养捆绑、片区捆绑招标等模式,参与农路建管养运。开展全县农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推动农路管理信息化。融合城乡客运发展、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等建立便民惠民的农路运输体系,倍增农路的社会效益。

三、高等级干线路网提档增速日新月异

(一)今昔对比

三年前,东海县干线公路等级偏低、密度偏小,路网结构相对不合理,整体呈现东西走向强、南北走向弱的态势,还存在多条断头路、瓶颈路,干线公路互联互通、集疏运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严重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东海县立足实际,先行实施高水平规划,而后坚持突出重点、先主后次、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策略。2018年以来,已完成236省道二期、245省道迎宾大道段、268省道一期、311国道绕城段、464省道二期等国省道建设,还将实施236省道三期、268省道二期、464省道南延、245省道改线等工程全力提档高等级干线路网。2019年10月,在全县率先建成全部为一级公路,全长50公里的城区外环路,疏通了城市过境交通堵点,畅通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招商引资环境。

(二)主要做法

1.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再动。

结合前期交通建设的经验教训,兼顾适当超前的原则,高标准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开行市郊列车规划研究、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决策研究、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等工作,重点突出内通外联、快速便捷的三环多射、八纵八横高等级干线公路建设,做到谋定而后动。其中,依照规划蓝图,城区外环路作为高效干线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被率先予以实施。2019年,投入资金7.68亿,完成4条国省道、3座大桥建设任务,实现了县城区外环路在连云港市县区率先闭合。

2.采取多种举措,化解资金难题。

建设高等级干线公路需要大量建设资金大钱的,当前新建国省道一级公路每公里概算4000万,其中省补资金仅为800万/公里,缺口3200万/公里,解决好资金缺口是能否建成高等级干线公路的关键。除申请省补助资金外,采取道路建设资金财政优先列支、政府债券筹资、探索交通道路特许权项目引入社会资金、与建设方协商延长付款期限等多种方式,保障工程如期完工。

3.树立精品意识,保证建设质量。

针对交通工程体量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明确安全、质量、进度等工作重点,合理安排工期。科学梳理清障、路基、路面等工程关键节点,狠抓人财物统筹分配,采取先易后难、分段推进等措施,精心组织施工。突出跨铁路桥、跨高速桥、跨国省道桥、跨河桥等攻坚难点,开展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层层递进,紧盯每日工程量,保证工程平稳向前推进。并实施全过程监管,抓好项目质量源头管理,把关好原材料质量、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防护等方面,确保工程建设安全、质量万无一失,每建一条都是经得起检验的精品。

4.扮靓道路环境,力求效益最大。

统筹道路沿线生态、产业等方面的综合打造,大力发挥出高等级公路在展现城市容貌、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全域旅游、助力富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力求效益最大化。在道路建设中,结合沿线县域产业布局、人居环境和公共空间治理,为发展产业、打造生态廊道预留空间;在桥梁建设中,不仅考虑大桥安全设施的实用性,同时考虑大桥的美观和亮化效果;在道路平交口设计中,充分将路口渠化、交通安全和景观形象结合起来,切实将干线公路打造成形象大道、景观大道和致富大道。

四、启示

1.要敢拍板,有直面问题的担当精神。

“高质发展、交通先行”。交通是地方发展的先行官,建设缓不得、慢不得。但建设交通系统也是个大工程,往往伴随着资金短缺、任务很重、工期紧、矛盾多等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有担当精神,敢于直面问题矛盾,敢于拍板决断,稳步推进建设,才能及时实现交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2.要算好账,保持推动发展的战略眼光。

一方面,越是要加快区域发展越需要“大交通”这个硬件,越是有便捷高效的交通越能支持经济社会高质发展。另一方面,交通建设越往后受到土地、环保等约束越多,及早投入建设不仅节省费用,还可以扮靓城市形象,优化营商环境。老百姓出行便捷受了益,城乡产业发展也受益。必须算好细账,保持推动发展的战略眼光,下大力气建设交通。

3.要凝心聚力,打造真抓实干的交通队伍。

地方交通建设主要由职能部门具体承担,建设一个务实担当的交通队伍十分必要。既要打造强力的领导核心,从年龄、学识、经验、能力等方面统筹考虑配强班子;更要打造有战斗力的交通职工队伍,多以党建文化建设为引领,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如东海县交通运输局创新开展的基层党员“两评一提”议事会制度,和以“家”为主题的单位文化建设,十分有力地提升了干部职工精气神,凝聚了干事创业力量。

4.要开拓创新,敢于突破守成的思维定试。

作为苏北县区,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还十分不充分,与苏南苏中相比差距很大。一来,切不可有“干了也比不过人家”或者“在苏北这块还可以”等这类想法,既不能气馁,也不能“自我陶醉”在原有的成绩之中,裹足不前。二来,虽然要借鉴经验,但也不能一味地循规蹈矩,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以前的经验不一定好使,不同地区的经验也不一定适用,因此必须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打破常规,才有可能实现跨域赶超、后发先至。(文 / 周康 徐卫东)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交通运输局)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