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长三角海洋经济高质量共享发展的 内涵与特征研究
2020
06-16

长三角海洋经济高质量共享发展的 内涵与特征研究

摘 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追求,共享发展又是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本文基于对共享发展文献的研究,从共享发展的全面性分析长三角海洋经济共享发展的经济、政策、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内涵,然后探讨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长三角海洋经济高质量共享发展的全面性、共建共享、均衡性及渐进性等特点。

关键词:海洋经济;高质量;共享发展;内涵与特征

一、引言

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对我国发展全局具有深层变革意义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是我国今后和很长一段时期发展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又将包括共享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提了出来,充分凸显了共享发展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方略意义。

海洋经济共享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发展海洋经济具有战略稳定、和平发展、国家安全等功能。长三角海洋经济共享发展的价值旨在基于海洋资源与环境发展海洋产业,整合、优化长三角海洋资源、科教机构,实现海洋科技创新流动,提升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实践国家海洋战略与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主动创倡导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实践。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共享与经济发展的研究

十八大以前关于共享和共享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已经不少,并形成了不同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但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学界对共享发展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真正深入和系统地研究共享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共享发展理念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发展作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发展理念提出来,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并为落实共享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学界对共享发展的基本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体现在共享发展的思想实质、本质内涵、基本内容、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实现困境和实现路径方面,认为共享发展对发展观创新的意义在于丰富了发展内涵、充实了发展内容、指明了发展方向、强调了发展重点、明确了发展目的、强化了发展动力,把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理论提升到新境界(韩振峰,2016)。

1.共享发展的内涵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论,就是21世纪以来和谐社会理论、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理论和社会公平保障理论的理论升华。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21世纪以来,共享发展成果逐渐成为时代课题:我国处于多元社会主体的利益诉求与利益不平衡共存时期。张贤明和王丹宏(2015)将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到“人民权利”的高度,认为保障人民有尊严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前提是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到人民基本权利的高度。还有研究者指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核心是共享,本质是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根本是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基础是社会公正,现实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理论视角。李培林(2016)认为,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主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有研究进一步解释,面对贫富分化拉大、阶层流动固化等影响和谐社会的问题,必须坚持共享共建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政策体系、法治保障体系等制度供给,让人民在共享中参与共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共享机制理论视角。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整体上得到极大跃升,但是不同社会群体在承担改革成本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上呈现出了失衡,确保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必须建立改革成果共享机制。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实现社会共享的基本机制:机会共享机制、财富共享机制、权力共享机制、价值共享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

2.共享发展的基本内容与实践价值。

对共享发展的基本内容,学者们(卫兴华,2016;柳礼泉,汤素娥,2016;刘建武,2018)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关于共享发展的权威概括进行展开:全民共享。全体人民是共享的主体;全面共享。共享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在内的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是共建共创,共建共创的过程就是共享的过程;渐进共享。共享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制度基础,社会总产品的必要扣除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享发展的保障机制,共享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终目标则是实现共同富裕。
国外对共享发展的研究也体现了共享发展的基本框架:

(1)共享式增长。亚洲发展银行等国际机构和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在一系列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共享式增长”核心要义强调人人有平等机会参与增长过程,并分享增长成果。对共享式增长的研究涉及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机会权利和成果共享等多个方面,既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关注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问题。

共享式增长也称为包容式增长。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阿莱(A1i)和桑(Son)(2007)从社会机会函数角度考察,认为包容性增长包括健康、教育机会等社会福利的获取,每个社会成员能够获得生存发展,并消除个人背景和环境的影响,强调亲贫困的社会机会的改进,以及社会机会在不同群体的均等获得。同年阿莱(Ali)和庄(Zhuang)(2007)的研究进一步强调包容性增长是保持机会平等的增长,不仅要通过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更多的社会机会和就业岗位,更要在发展过程中均等化享受各项社会服务。劳尼亚尔(Rauniyar)和坎布尔(Kanbur)(2010)在亚洲开发银行研究的基础上,将包容性增长定义为不平等减少的增长。强调在增长过程中,降低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不平等。克拉森(Klasen)(2010)认为共享式增长重视结果共享性,但更注重过程的参与性与平等性。

(2)共享型社会。秘鲁前总统亚历杭德罗·托莱多(2017 )在其著作《共享型社会》提出了“共享型社会”的概念,认为共享社会尊重每个人的人权、为每个人提供公平机会;共享型社会不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还关注人们的福利和机会是否得到尊重,其最终实现取决于经济增长、机会平等和民主制度的良性互动。

(3)权力共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皮帕·诺里斯(Norris,2008)提出了“权力共享”概念,即共享意味着在政治决策过程向多重群体开放,各种利益群体都能参与决策和实施。能在社会冲突的规制过程中制造出一个共赢的局面。

(4)包容性制度。麻省理工学院的德隆·阿酉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哈佛大学的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于2012年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一书中提出了“包容性制度”,认为共享发展的前提是建立包容性的经济政治制度。包容性制度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所有人参与经济活动,使他们能够施展自己的天分和技能。

共享发展在提升政治合法性、推进供给侧改革和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价值。赵汇等(2016)政治学者认为,共享发展的价值旨归是公平正义,落实共享发展,坚持基本权利平等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弱势群体救助原则,对促进社会公平分配有重大实践价值。魏俊丽和李墨(2019)认为实现共享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与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二)共享与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研究

国内研究认为共享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的根本要求。有学者认为,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我国今后和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价值取向(魏志奇,2018)。高质量发展就是共享发展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共享发展可以充分调动绝大多数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学者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完善托底性社会政策,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保障人民平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既是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模式的主要路径(赵昌文,2018)。

国外研究共享发展主要理论多数从资源分享角度研究发展成果的分享。国外学界基于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等学科背景及其学术流派,形成了三种主流的共享发展范式,体现了共享发展与发展质量的关系。

1.基于福利平等。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从福利最大化原则出发,提出国民收入分配越平等,越有利于增加社会经济福祉。现代福利经济学则以帕累托最优标准作为最理想的分配原则。强调成果共享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2.基于资源平等。

罗尔斯将包括权利、机会、收入、财富与自尊在内的“基本善”的分配正义视为发展目的,“所有的社会基本善都应被平均地分配,除非对一些或所有社会基本善的一种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最不利者” 是所有关于公平的阐释中最令人满意的一种,是强调权利和机会的共享。

3.基于能力平等。

阿玛蒂亚·森提出了个体的“可行能力”概念,超越了传统用收入和效用衡量福利的局限,而替之使人的可行能力提升和自由拓展成为发展的最终目的。更加注重对平等的考量和人的参与积极性的尊重,是对共享发展实质的深刻揭示。

(三)共享与海洋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研究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是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黄秀蓉(2016)提出由于海洋资源具有有限性与公共性、无形性,共享发展强调海洋资源开发利益主导者与利益弱势者的协调并进,强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识,以公平的思维来对待海洋生态资源开发。

夏登武(2012)认为海洋经济研究资源共享具有必要性,构建海洋经济研究资源共享平台,满足研究型、管理型、决策型等用户的不同需求,具备资源整合与共享、交流互动、管理协调与服务等功能,是促进政府与决策管理部门增加专业化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的有效路径。

(四)共享发展评价的研究

“中国民生发展研究”课题组构建了评估民生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旨在从民生层而提供战略导向,满足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需求,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团。
李玲玲和张耀辉(2011)认为发展成果分享是体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并通过考察居民生活质量、产业结构以及收入分配等三个方面来测度发展成果的分享情况。

唐纯(2019)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机会均等、共享发展成果。包容性增长蕴含的共享理念与五大发展理念是相通,这是一种更加全面、更加公平、更具人文关怀的人本发展理念。机会均等强调参与社会发展机会的平等性,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获得权利的机会,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机会平等。消除所面临的社会剥夺和社会排斥。共享发展成果强调通过完善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尤其是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众能够有同样的机会参与共享。但并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绝对平均分配,而是承认由于个人努力劳动付出不同产生有差别的共享。

杜志雄和肖卫东等(2010)从机会均等和成果共享两个角度解释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内涵,并提出社会保障、市场竞争环境、人力资本价值三个策略来促进实现包容性增长。

于敏和王小林(2012)在Mckinley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降低贫困与收入不平等、参与经济机会的公平性和获得基础社会保障四个层面选取13个指标研究包容性增长。

(五)研究评述

国内已有研究对共享发展的基本内涵、哲学基础、时代意义等理论阐释性研究比较充分,但共享发展的实施和实践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共享发展实现机制研究薄弱,部分关注也基本上集中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扶贫脱贫等发展成果共享层面,缺乏对理念整体性的把握,处于比较零星、分散的阶段,缺乏对理论本身逻辑性的思考和研究。与之相比,国外共享研究,早就突破了发展成果共享层面,多数研究集中在社会福利、发展权利与机会共享方面。

已有研究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共享发展评估具有如下意义:

1.研究深度上,一是要将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原则、实现机制、基础和价值等具体层面作为整体来研究,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外延,以进行全面评价,避免评价的片面性;二是将共享发展理论和实践融合到海洋经济发展具体的实践中,正确解读和认识共享发展理念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体现;三是要将共享发展理念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中来把握和理解,即共享发展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这些发展理念在新常态和新时代下的内在一致性和实践中的联动性。

2.研究广度上,“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盖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不能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层面。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实践分析国外的共享理念,探究对海洋经济发展如何实现共享发展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三、长三角海洋经济共享发展的内涵

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三省市毗邻东海,面向浩瀚的太平洋,以长三角经济区为核心、以海岸带区域构建沿海产业带为轴线的东海区是我国海洋经济重点规划区域。已形成“一带三区多节点”的海洋经济空间布局、“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格局、“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洋开发新格局和“一带三圈七片”的海洋产业布局。区域内三省一市海洋经济各具特色,地方政府也发布了一系列海洋发展规划、海岛开发与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并出台了涵盖多方面的海洋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措施。

长三角海洋经济高质量共享发展是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发展海洋经济的必要一环。长三角海洋经济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以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为根本,应以发展责任共担、发展机会共享和利益共享为基本内容,实现海洋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发展。

从共享发展的全面性看,长三角海洋经济共享发展应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海洋经济共享发展。从发展前景看,共享经济是一种技术、制度和组织的组合创新方式,能够大幅降低交易过程中供需双方的相互寻找、讨价还价、安全保障等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共享”,既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又是满足人民群众巨大消费需求的供给来源。海洋领域共享经济对接长江经济带,纵向融入海洋经济带,规避低水平重复竞争,实现合理的区域海洋产业分工,实现海洋经济产能共享。

海洋政策共享发展。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是长三角高质量共享发展的政策基础。以此为契机,长三角海洋经济带构筑一个共建共享海洋经济区域发展新型合作关系,大力推动长三角沿海沿江城市间海洋政策共享,消除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共建共享协调激励机制、科技创新资源统筹服务、科技与产业统筹布局、健全完善法规体系等一体化优势,全面提升区域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质量。

海洋社会共享发展。在社会建设层面,必须推进以公平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海洋社会共享关键是机会均等。海洋资源是全社会共同拥有的资源,公共优先,注重公共开放、全民共享。在海洋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资源享有等方面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获得权利的机会。如构建绿色活力海岸带,提供更多、更好的滨海公共活动空间,提升滨海生活品质等,

海洋文化共享发展。海洋文化是长三角区域海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海洋文化共享旨在深入挖掘区域海洋文化的内涵,共享长三角区域人民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与能力,共享海洋发展理念,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洋文化与旅游、创意产业结合,弘扬海洋文化成果。

海洋生态文明共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融入五大发展理念。海洋资源是长三角区域最大的资源优势之一。共建共享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出发点和落脚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应当加强海洋生态的共建共保及共享,通过建立海洋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体系,设立统一的治理标准,来提升长三角地区海洋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成效。

四、长三角海洋经济高质量共享发展的特征

共享发展的价值旨在公平正义,坚持基本权利平等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弱势群体救助原则,对促进社会公平分配有重大实践价值。长三角海洋经济共享发展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海洋经济共享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下的全面发展。全面性一是长三角三省一市沿海沿江地区,纳入海洋经济共享的范畴,共享海洋资源、空间、生态等;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使海洋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长三角区域;三是从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文化和生态领域确保对海洋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覆盖面。

第二,长三角一体化下的海洋经济共享是两次分配的发展共享。就业与薪酬是初次分配中的共享机制,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并得到合理的回报。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与脱贫、社会医疗与教育是政府主导的再分配共享机制。落实共享发展新理念,形成以海洋发展的经济成果为全民带来就业、消费、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的共享。

第三,共建共创是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共享的前提,一体化是海洋经济共建共享的基础。海洋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无论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是海洋生态保护、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都需要区域内整体规划、联动发展,以“大海洋”的视野,综合、高效、深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形成生态优先、持续发展格局。长三角海洋经济共享发展的共同体中,强化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意识,形成海洋经济一体化共享认知与一致目标,凝聚全部社会力量去实现资源共享、机会共享、利益共享。

第四,渐进性与均衡性是长三角海洋经济共享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特点。共享发展是阶段性发展目标的体现。渐进性是根据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长三角海洋经济共享发展从收入分配制度、利益协调机制、推进一体化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探寻共享发展的渐进性实现路径。均衡性是在质量和数量上全面、均衡分享发展成果,是着眼全局、公平为主、保证效率的统一。同时,在空间层面,海洋经济发展成果也普遍惠及长三角整体区域。(文 / 张涛 王东 戈一鸣)

【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韩振峰.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N]. 河北日报数字报,2016-01-20.

[2]李培林. 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N].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6-03-10.

[3]张贤明, 王丹宏. 论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三重特性[J]. 理论探讨,2015, 186(5):5-9.

[4]卫兴华.共享发展:追求发展与共享的统一[N].人民日报,2016-8-17.

[5]柳礼泉,汤素娥. 论共享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实现理路[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8):16-18.

[6]刘建武. 习近平共享发展思想的历史由来与重大意义[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3): 39-46.

[7]赵汇, 代贤萍. 共享发展与社会分配公正 [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6):70-75.

[8]魏俊丽,李墨.《哥达纲领批判》蕴含的共享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9):95-96.

[9]魏志奇.共享发展:国内外研究脉络、最新进展与比较展望[J].社会主义研究,2018(05):145-152.

[10]赵昌文. 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J]. 先锋队, 2018(2):9-11.

[11]黄秀蓉. 共享发展中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构建[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6(2):85-86.

[12]夏登武. 海洋经济研究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策略——以浙江为例[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 2012, 25(5):81-85.

[13]李玲玲, 张耀辉.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测评[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4):56-65.

[14]唐纯. 长江经济带包容性增长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大学,2019.

[15]杜志雄, 肖卫东, 詹琳. 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脉络、要义与政策内涵[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10(4):4-14.

[16]于敏, 王小林. 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测量与评价[J]. 经济评论, 2012(3):30-38.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