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时评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保险期货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2025
06-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保险期货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摘 要:基于农业保险期货融合发展实践,研究表明制度创新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完善保险制度创新、期货对接机制创新和多方协同机制创新,有效提升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服务效能。“保险+期货”模式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广,从单一价格保险到综合性“银期保”模式,实现了制度创新的突破性进展。为进一步深化保险期货融合发展,需要健全基础制度框架,创新业务制度设计,完善支持保障体系。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制度创新体系,增强保险期货融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制度创新;保险期货融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风险管理;金融服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保险与期货市场融合成为创新趋势。然而,当前保障水平过低、信息不对称、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失等制度性问题严重制约了融合发展。从辽宁省实践来看,农业保险在转移分散风险、提供经济补偿、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诸多制度性挑战。因此,探索建立适应保险期货融合发展需要的制度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背景:本文以中泰汇融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的实践为例进行研究。该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专业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公司依托专业的衍生品交易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保险+期货”模式积极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探索农业金融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保险期货融合的制度需求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保险期货融合的制度需求日益凸显。农业风险管理面临新形势,传统农业保险模式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价格风险和收入保障的需求,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在农业供给质量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保险期货融合发展为优化农业风险管理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了新路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保险期货融合通过建立价格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多方协同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面对小农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保险期货融合需要构建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制度框架。从风险管理到金融服务创新,从产品体系到运行机制,保险期货融合的制度需求涵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个层面,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创新的切入点。

二、保险期货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实践

(一)保险制度创新探索

自2015年大连商品交易所辽宁锦州义县落地国内首单“保险+期货”项目试点以来,保险制度创新持续深化。探索建立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合作框架,明确风险责任、保费分担和理赔流程等核心制度要素,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制度体系。保险产品由单一价格险向收入险、利润险等创新型产品拓展,保费机制实现从交易所主导向多方共担转变。202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保险+期货”项目财政补贴达2.72亿元,在总补贴中占比达38%,为历史最高水平。制度创新推动保障范围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累计投入资金11.66亿元,引导70家期货公司、12家保险公司开展962个项目,赔付超16亿元,覆盖31个省区市的170万农户。

(二)期货对接机制创新

期货市场不断优化对接保险环节风险管理的机制设计。采用“一品一策”方式完善品种合约规则,针对生猪现货地区价差波动,调整期货升贴水,推出可变交割时间、地点和替代交割业务。针对豆油存储期限影响,将标准仓单有效期缩短至4个月,加快交割周转。交割布局持续优化,2022年在生猪、玉米等10个品种增加47家交割库,促进期现有效衔接。风险对冲机制创新提升保险环节风险管理效率,2022年大商所12个农产品期货品种交割量达49.5万手,同比增长86.49%,约占全市场农产品期货交割量的82%,体现期货市场对保险环节的有效支持。

(三)多方协同机制创新

“保险+期货”模式不断深化多方协同创新。2023年“银期保”项目采用“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模式,创新解决融资难和售粮难问题。以黑龙江嫩江市项目为例,通过“信贷+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二次点价”机制,实现银行支持产业、保险管理风险、期货稳定价格、企业订单收购的协同效应。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创新,邮储银行提供惠农贷款,中泰汇融资本通过远期收购合同嵌入场外期权,打通农户销售渠道。科技支撑方面引入AI物体识别技术,提升风险管理精准性。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广西、江苏等地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协同格局。

三、“保险+期货”模式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价格保障实施障碍

保险与期货市场的衔接机制尚未成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设计存在障碍,保险产品难以准确对接期货市场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不够丰富,产品结构与农户需求存在差异。二是费率厘定标准不统一,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保险公司难以科学合理地确定保费水平。三是理赔流程较为繁琐,理赔标准不够明确,效率有待提高。此外,现有农产品期货品种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保险需求,期货市场深度和流动性有待提升。基层保险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服务网点覆盖不足,专业人才缺乏,难以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保险服务支持。这些问题制约了“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广实施。

(二)市场运作实践障碍

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足是制约项目发展的重要瓶颈。从机构层面看,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受限于成本收益考虑,参与动力不足。保险公司面临运营成本高、保费收入低的困境,难以实现可持续经营。期货公司对农产品期货业务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从农户层面看,由于风险意识薄弱,对项目认知度低,参与意愿有限。同时,农产品期现货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影响产品定价的准确性。基层保险网点覆盖不足,专业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农户的保险需求。这些问题导致市场运行效率低下,制约了项目的深入开展。

(三)制度协同发展障碍

当前制度协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政策支持力度与项目发展需求存在差距,财政补贴机制尚不完善,补贴标准和方式需要优化,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其次,跨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农业、金融、保险等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影响了政策落实效果和各方协同效率。再次,风险分散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再保险市场发展不足,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难以有效分散和转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标准不统一,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制约了“保险+期货”模式的创新发展。

四、完善保险期货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建议

(一)健全制度衔接机制

加强保险与期货市场制度衔接需要构建统一的制度框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农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对保险期货融合业务的主体资格、权利义务、风险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保险监管与期货监管的协同机制,统一业务准入标准、风险管理要求和信息披露规则,形成监管合力。健全地方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各地出台配套政策,统一财政补贴标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建立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实现监管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完善再保险支持政策,增强保险公司承保能力。

(二)优化市场运行机制

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是推动保险期货融合发展的关键。创新保费分担机制,合理确定财政补贴比例,引导农户、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建立科学的风险定价机制,提升保险产品与期货市场的匹配度,增强风险对冲效果。深化期货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流动性,增强价格发现能力,为保险环节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支持。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体系,开发符合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期货融合产品。完善多方协同机制,明确银行、保险、期货等机构的职责分工,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建立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保险公司期货市场运作能力。

(三)强化基层实施保障

提升基层实施保障能力是“保险+期货”创新发展的基础。优化业务操作流程,简化承保、理赔程序,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建设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提升数据采集、分析和风险监测能力。完善基层服务网络,优化服务网点布局,配备专业化服务人员。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培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户对“保险+期货”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建立示范推广机制,选树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

五、结束语

基于保险期货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制度创新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制度衔接、市场运作到基层实践层面,“保险+期货”模式面临诸多障碍,需要通过健全制度衔接机制、优化市场运行机制、强化基层实施保障等多维度创新破解发展瓶颈。研究表明,保险期货融合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制度创新体系,通过制度衔接、市场运作和基层保障三个层面的协同推进,增强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能力。在深化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推动“保险+期货”模式持续创新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文 / 李宗锋)

(作者简介:李宗锋,中泰汇融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税务管理、保险+期货)

参考文献:

[1]韩东,王述芬.完善辽宁农业保险机制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J].上海保险,2016(07):62-64.

[2]张鹏.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险,2017(07):22-25.

[3]尚燕,李子燃,熊涛,等.替代与互补:非正式与正式风险管理工具的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4,45(05):34-40.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