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美丽中国背景下社区环境道德建设研究
2024
01-18

美丽中国背景下社区环境道德建设研究

摘 要:社区环境道德建设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环境建设的目标投向社区,对社区的环境建设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通过政府、社区与居民共同协作,以提高居民道德水准来改善社区环境,增强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自觉参与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建设美丽家园、美丽中国。

关键词:美丽中国;社区;环境道德;实现策略

“美丽中国”概念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进一步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如今“美丽中国”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建设美丽中国、美丽社区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愿望。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微型”共同体,社区的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现状。因此将环境建设的目标投向社区,对社区的环境建设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社会环境的建设提供借鉴。为此,笔者选取了亲身经历和亲眼见证发展的社区作为调查基点,发现社区居民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强烈的环境建设愿望,这给社区的建设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是由于社区居民的差异性、复杂性、多样性、环保公德意识的差异以及社区自身管理环节存在脱节的现象等原因,导致在环境建设中存在效果不明显、功利化倾向严重、居民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我国目前正处于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十分必要。

一、研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开展绿色社区行动与建设。开展绿色社区行动、建设绿色社区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基所在。社区美,中国则美;社区和谐,国家则和谐。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这种自然之美既包括农村社区的山清水秀,也包括城市社区的干净整洁。建设美丽中国应从我们身边的绿色社区行动与建设开始,真正的“绿色生态”是指对大自然的干扰降到最小,而不是“人造绿色生态”。所谓绿色社区,应是指在对大自然不造成干扰的前提下,以生态美好、环境优雅为标准,给居民创造空气优良,流水清秀,草木成荫,舒适、优雅、愉悦的人居环境,以此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整洁的社区环境、良好的社区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所在,也是现代社区治理的外在展示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二、社区环境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社区环境道德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社区在城市建设与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绿色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与治理的方向所在与目标追求,不仅是“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态宜居、平安文明、人际和谐、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更是筑牢建构“美丽中国梦”的根基。加强绿色社区建设,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美化城市环境和维护城市生态、提高城市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以及美丽中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世界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不断增长,全球气温日趋变暖,世界各地出现许多极端的天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倡人人参与节能减排,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社区与居民积极参与“双碳”行动。首先,新建社区的绿化面积大幅度提高,社区环境整洁。部分社区设有分类垃圾箱,笔者所在社区还设有宠物厕所,宠物拾便纸或袋。其次,政府、社区和物业公司非常重视小区环境的建设与治理,笔者所在的社区外墙都采用环保材料,社区的排水、垃圾回收、灌溉系统等基本都能做到低碳节能。

(二)社区环境道德建设存在问题

1.缺少政策指导及法律与法规的约束。创建美丽家园是每个公民心中的梦想,绿色家园在百姓的认知里大都局限在社区绿化与环境整洁的程度,对什么是节能减排、怎样做到节能减排,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说明。有部分社区宣传不到位,好多家庭存在长明灯、空调温度超过26度、不能低碳出行、宠物狗随地大小便等情况。为了保护大多数居民的居住环境,统筹协调物业、居民和社区环境的关系,需要政府出台法律法规强制性地对不良行为的约束。

2.缺少资金支持。目前社区环境的维护主要靠社区物业,物业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很难投入资金来提高社区道德环境。社区环境道德建设主要依赖公益活动,首先,政府需要投入资金,组织人力物力改善环境,加强居民道德的宣传,使社区居民对世界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有充分的认识。事实上,在许多社区的宣传栏都贴有关于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的宣传说明,但很少有人驻足观看、学习,大部分人认为这种宣传可有可无,并未意识到生存环境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只有了解我们目前面临的生存环境,人们才能自觉地去保护生态,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每个人都是地球环境的维护者与建设者,人人都要参与拯救地球的行动中来,不能靠、不能等。其次,政府需要投入资金请专业人士对社区居民进行专业讲座与培训。居民对于社区环境的认识大都来自新闻媒体宣传一些零散、比较空洞的知识,如果有专业人士,包括环保人士、建筑工程师、园林设计师等,从日常的吃、穿、住、行角度出发,从小细节入手,告诉居民什么是资源浪费,什么方式能产生温室气体,怎样做到废物利用、资源回收,怎样做到低碳节能等,这样的培训会更深入人心。

3.社区道德水平不均衡。部分居民对社区环境认识存在误区,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不随地吐痰、不折花草树木就是维护社区环境。但是社区环境建设不但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能源和资源环境。居民除了保护小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外,还应该从自己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出发,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以出行方式为例,笔者对所居住小区9号楼2单元的22户居民进行了调查。有15户居民家里每家拥有2辆私家车,有7户居民每家拥有1辆私家车。开车上班的居民占90%。其中有8户居民上班路程在5~10千米以内,是完全可以靠骑行或步行上班的。采访中得知,开车上班快捷、舒适,是大多数居民的首选;当提到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合理利用,总有枯竭的一天,大多数居民感觉这与自己关系不大。少数居民选择骑行上班的理由是强身健体,没有提到节能减排。大多数居民能意识到自己对小区环境建设负有责任,而且能自觉维护,但是并没有意识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对整个自然环境负责任,是对未来的子孙后代负责任。

4.新型生态社区建设水平不够高。新型生态社区是一个低碳、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从楼区的建设所用材料、取暖设施、采光布局、小区绿化建设、垃圾回收分类等都能提高对能源的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笔者所居住社区建筑布局非常合理,楼间距达到110米,采光好,绿地面积大,绿树和花草错落搭配,能大范围地吸收温室气体的排放。大部分单元南北通透,透光性能好,这样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对电能的消耗。另外,小区建有网球场、健身房、乒乓球室、休闲读书吧等免费公用设施,能实现资源共享,减少资源的重复购置。在这样一个低碳环保的美丽家园里生活,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会不自觉地得到提升,自觉地维护社区优美的环境。

三、社区环境道德建设策略

(一)打造绿色社区

绿色社区是环境优美、节约能源、低碳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社区。

1.绿色社区首先采用绿色建设。绿色建设是美丽社区的重要载体,也是控制碳排放的重要途径。社区环境建设要将绿色建筑理念贯穿始终,不但要大力采用环保节能建筑材料,而且社区的总体布局、水、电、暖设施、绿化面积以及公共设施等都要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采用节能照明和节水器具等。在社区建设中尽可能地打造生态立体循环系统,对各种资源回收循环使用。百姓生活在环境优美的绿色社区,道德水平也会不断提升。

2.充分发挥物业公司和网格员助理的监督与管理作用。绿色社区应配有职能健全的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对环境绿化、垃圾回收、资源的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负有重要的监督与管理责任。物业公司要与居委会和网格员紧密相连,创建各种社区活动,传达最新环保理念,促进居民交流,增进情感,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共同创造和谐家园。笔者所在社区每一单元都有兼职网格员助理,助理建群,通过线上、线下与居民沟通,加深邻里感情。比如噪音问题,网格员助理会要求居民因装修等特殊情况可能会给邻居带来噪音时,提前在群里和大家打声招呼,取得大家的谅解。通过协商和沟通,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在这样和谐的邻里关系中,每个居民的道德水平也能得到升华。

(二)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双碳”行动,让绿色低碳行动成为社区居民新风尚
保护社区环境,应对全球气温变暖需要大家共同行动。目前全球气温变暖,能源安全受到威胁,社区居民在社区建设中要以降碳、节能为重点,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促进社区建设的转型,是社区建设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转折。政府要在社区普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社区居民日常出行采用公交、地铁代替私家车,大力提倡步行和骑行的绿色环保出行方式。光盘行动理念一定要宣传到位,节水节电节能、拒绝过度包装、拒绝浪费的观念要深入人心。必要时,政府可以制订一系列政策,改善社区环境,普及新能源的利用,比如禁止在马路边乱停车辆,禁止在居民区附近鸣笛,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无氟冰箱、无铅汽油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居民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进一步促进社区环境的改善。

(三)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环境教育

1.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对社区居民环境知识的培训。社区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与高校合作,充分利用各高校优质资源,如专家资源库、名师讲座等形式,让社区居民随时可学、随地可学、人人能学,学得懂、学得透,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另外,社区可以建立居民交流论坛、贴吧、微信群等,居民可以在此交流、探讨,使其成为一个资源丰富、人人参与互动的数字化平台,最终的教育成果可以用来改善社区环境建设。

2.利用社区教育,唤醒居民环保意识。社区教育已经逐步普及到每一个社区。环境问题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切身利益,需要每一位居民用实际行动维护社区环境。同时,小区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从改变居民日常生活方式开始,使居民自觉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3.开展家庭教育,改善社区环境。社区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家庭教育是社区教育的基础,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传输正确的社区环保理念,家长要教育孩子环保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共有家园。

4.借鉴国外环境道德教育经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环境教育做的比较完善。英国在小学阶段就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灌输给学生,要求在地理和科学等教材中必须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美国通过立法投入大量经费,使得大、中、小学生都参加环保活动、接受环境教育。他们在中小学阶段鼓励学生参加环保社会活动、公益项目、户外活动等,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进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环境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区环境道德的提升需要从小培养,真正让环境保护意识成为公民道德的一部分,从而能自觉、自发地保护环境。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他们的社区环境道德建设主要以实践为主。社区组织各种活动,让公民亲身投入自然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大自然的感染,发自内心地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结束语

我国社区环境道德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加强环境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山、水、林、湖、草、沙的一体化发展战略,使得我们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目前我们的生存环境还面临很多挑战,如气候变暖、能源短缺、土地沙漠化严重、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践行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我们要加大对社区居民的环境道德的培育,加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知识的学习,增强居民的节约意识,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步伐,使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高效地开展下去。

我们一定要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模式上融入绿色发展理念,要更新居民消费模式,提升居民环境道德意识。在未来的环境道德建设中,重点关注社区的文化建设,并将环保公德的理念融入整个过程中,同时健全和完善社区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文 / 孔丽雯)

【基金项目:烟台市社科联二十大专项研究项目:美丽中国背景下,社区环境道德建设研究——以烟台市高新区博源名都社区为例(2022-ZX20-173)。】

(作者简介:孔丽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在读,研究方向:司法制度。)

参考文献

[1]苏爱洁.关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若干思考[D].天津:南开大学,2008.

[2]章轲.二十大报告: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N].第一财经日报,2022-10-17(A02).

[3]和平.党建如何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J].区域治理,2019(48):78-80.

[4]李名赫.社区环境道德建设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