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时评 > 长三角地区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研究
2024
01-12

长三角地区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因子分析从金融体系竞争力和金融生态竞争力测度2022年长三角27个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在金融体系竞争力和金融生态竞争力遥遥领先,拥有金融资源绝对领先优势;江苏和浙江金融竞争力差距较小,但其省内城市竞争差距较大,且大部分城市金融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安徽省级和市级两个层级金融竞争力较为落后。这就需要通过加强金融人才培养、提高金融科技覆盖率、优化金融资源布局、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提升长三角城市金融竞争力。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金融竞争力;城市

一、引言

已有研究表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密切相关,金融是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关键手段之一,影响巨量生产要素的流向及规模,是国家、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稳健的经济增长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成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投资动机和规模增强。城市金融竞争力是城市金融资源整合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等综合优势的显性特征。城市是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运行的核心载体,城市发展水平体现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质量,城市金融竞争力高低反映了城市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综合能力。提升城市金融竞争力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与现实诉求。

202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21年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优先,金融业多项指标增速全国领先,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有序推进。长三角地区作为东部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吸纳全球优质资源同时,对周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21年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高达9.99%,揭示了金融业已逐步成为长三角区域重点行业。《2022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报告》显示,76%的受访企业看好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新发展格局下城市间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各自为主、分散式发展,而是转变为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城市间综合竞争。金融竞争力水平高低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通过金融竞争力定量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或区域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金融创新能力、金融监管制度健全性及金融市场稳定性,拥有较高的金融竞争力意味着该区域和城市金融体系更加健康、能吸引更多的产业投资和人才集聚。研究长三角城市金融竞争力可为其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针对性参考,为其他地区在中观层面提供样本借鉴。通过本文对长三角城市群现阶段金融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优化城市发展动向,提高长三角总体金融实力,以全方位测度评价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水平,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综述

国内外现有文献关于金融中心竞争力或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相对较多。从研究对象上看,从中国国家层面探讨区域间金融竞争力差异,或以粤港澳大湾区、某省市等为典型区域研究区域城市金融竞争力。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有采用成簇分析法测度亚洲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K均值聚类分析法等评价城市金融竞争力。从研究指标上看,主要有从金融规模、结构、开放、环境、集中、成长等方面来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价体系。从影响因素上看,城市经济规模、金融活动广度、金融制度健全程度、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是影响城市金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货币稳定、政策支持、跨国公司总部是决定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和谐社会、多元文化、开放信息、金融发展是形成城市金融竞争力差异的重要因素,这就表明伴随科技创新逐步显性成为城市金融竞争力关键性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充分发挥金融信息流要素作用,发挥市场力量促进金融资源集聚和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优质的金融服务水平与营建良好的金融产业营商环境,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长三角地区城市金融竞争力实证分析

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金融体系竞争力。二是金融生态竞争力。选取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2022年相关数据对金融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

金融体系竞争力主要选取金融增加值(亿元)、保费收入(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金融从业人员(万人)、保险密度(元/人)、保险深度(%)、金融相关比率(%)、金融区位熵(指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上市公司占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比重(%)等11个指标。金融生态竞争力主要选取R&D经费投入强度、人均GDP(万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城镇化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进出口总额(亿元)等9个指标。首先,分别对金融体系竞争力、金融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KMO和巴特莱特检验,KMO值分别为0.785、0.773,均通过1%显著性检验,说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其次,根据公因子提取大于1的特征值作为主成分,金融体系竞争力、金融生态竞争力都有2个主成分即(PC1、PC2)和(F1、F2),其特征值分别为(8.705 5、1.046 5)、(6.190 8、1.647 9),贡献率分别为(79.14%、9.51%)、(68.79%、18.31%),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8.65%、87.10%。最后,根据载荷矩阵提取金融体系竞争力或金融生态竞争力的两个主成分对11或9个指标载荷,按照各因子得分乘以其方差贡献率占所有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的乘积计算金融体系竞争力或金融生态竞争力综合得分。综合得分为正数表示该城市处于平均分以上,反之处于平均值以下。由此评断该城市在长三角地区金融竞争力水平,并为该城市未来金融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二)结果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长三角27个城市金融体系竞争力综合得分有9个城市为正值,位于平均值以上;其他位于平均值以下。其中,上海排名第一,城市金融体系竞争力综合得分在10分以上;从江浙沪三省综合得分情况来说,上海的PC1和综合得分均位于首列;PC2位于第三,说明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城金融竞争力的不可撼动性;江苏和浙江分别有5个和3个城市位于前9位,说明两省金融体系竞争力位于中等水平;安徽只有合肥位于前9位,表明其金融体系竞争力较低。

从各公因子得分情况来说,PC1和PC2分项得分为正值的城市分别有9个和13个,安徽除了合肥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之外,其余城市各项得分均处于倒数状态,表明合肥之外其他城市在金融方面的投入量不足,中西部发展相对匮乏,缺乏龙头金融企业。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金融业的发展,削弱金融发展形成的外部辐射作用。浙江嘉兴在PC1和总得分上位于14名,位于平均值以下,主要原因是嘉兴金融增加值较低,金融从业人员较少,而在PC2排名中位于第8位且在平均值以上,得益于嘉兴积极致力于数字化转型战略,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湖州金融从业人员较少,但侧重于创新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打造绿色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进而增加金融活动,提高金融相关率。宁波在PC1得分上位于第5且在平均值以上,PC2中的排名位于16且在平均值以下,主要是因为保险发展力度不足,金融效率低;与之类似情况是合肥,在资本场的融资能力弱,降低了金融体系竞争力。

对照表2可知,长三角27个中有8个城市金融生态竞争力总得分为正值且位于平均值以上,其他城市则位于平均值以下。从江浙沪三省城市金融生态竞争力总得分来说,上海F1和总排名均位于第一,F2排名位于第二,主要得益于其金融生态环境优越、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强、科研水平遥遥领先、进出口总额较大、对外开放水平高等原因。江苏9个城市中有5个城市为正数且位于前8位,剩余4个城市位于10~20的中等位置。浙江8个城市在前8位共两个:杭州和宁波,其余城市位于中间列。安徽除合肥得分处于平均值以上,其余城市均排名后7位,表明长三角27个城市的金融体系竞争力和金融生态竞争力两个子系统差异程度不大。

从各公因子得分情况来说,F1排名上有8个城市为正值,分别为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宁波、合肥和常州,与总得分排名前8的城市相同。F2排名上有16个城为正值,说明大部分城市经济发展规模稳步提升,注重城市综合发展规模和质量,科研投入强度逐步提高,城镇化稳步迈进,区域产业结构性调整优势正在显现。

结合表1、表2,不难发现上海两项总排名均为第一,城市金融竞争力毫无疑问排名第一;杭州、南京、苏州、合肥、无锡、宁波、常州依次排名第2~8位。其中,苏州与合肥的金融体系竞争力总排名与PC1相同,大致原因是总得分算法中PC2占比较少。合肥市作为安徽省会城市,易受各资源倾斜,使其金融能力在综合层面上得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宁波虽受PC2中的保险投入较低影响,但其创新投入、政府高度重视促使宁波制造业繁荣发展。浙江金华在金融体系竞争力中总排名第9、金融生态竞争力排名17,主要原因是该城市在衡量金融生态的各项指标中均处于平均值以下水平,区域综合经济能力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进出口总额低。镇江在金融体系竞争力中总排名11,在金融生态竞争力排名15,主要原因是其固定资产投资少、第三产业发展规模不足,综合经济能力偏低,外向型经济没有明显竞争力。台州由于“金融政策+信贷供给”政策稳健推进,“融资对接+直接融资”相结合使得融资结构持续向好,促使台州金融体系竞争力向好趋势,但其进出口总额偏低、对外竞争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额偏低导致金融生态竞争力排名较低。嘉兴在金融体系竞争力总排名位于11,但金融生态竞争力排名是第9,主要原因是其人均GDP较高、创新型科研经费投入强度高、城镇化率较高,F2排名较高导致其金融生态竞争力排名相对较高。芜湖在金融体系竞争力总排名位于24,但金融生态竞争力中排名是第13位,主要原因是区域内上市公司少、金融从业人员少、金融业增加值低,但该城市坚守金融服务实体发展理念,打造“科技+金融+产业”战略发展格局,增加创新性支出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促使其金融生态竞争力排名相对提高。马鞍山在金融体系竞争力总排名位于25,但金融生态竞争力排名是第16位,主要原因是该城市在“十四五”期间通过金融发展“一心两翼三体系”战略,有效发挥产融互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金融生态各项指标,促使金融生态竞争力排名相对较高。

据此发现,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两个子系统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也受科技创新、综合经济发展能力等因素影响,揭示了金融科技一体化发展是提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四、提升长三角地区城市金融竞争力政策建议

(一)区域经济错位竞争,中心腹地协同发展

长三角总体经济实力较强,金融竞争力较高,27个城市间金融竞争力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形成城市间人才、科技、生态等资源流动,形成互补协同发展态势。虽然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等城市拥有较高层级领先优势,其他城市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金融竞争力较弱,但仍有其自身比较优势,需要充分发挥这些非中心城市优势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建设,增强总体经济实力。

(二)加快金融人才建设,培养集聚金融人才

各种金融人才是提升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培育高水平金融人才队伍,建立金融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吸引优秀金融人才到长三角地区工作。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人才与当地环境的适配程度。

(三)优化金融资源布局,促进金融协调发展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重点建设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推动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金融中心城市,加强金融创新能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吸引更多金融科技企业在上海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推动长三角城市间金融要素市场互联互通,促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

(四)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推动金融科技赋能

长三角地区集聚大量金融科技领域创新企业,在加快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方面具有雄厚基础。各城市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发挥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金融和智能金融的发展,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杭州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源地,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数字经济,加强与阿里巴巴等本地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推动金融科技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与创新。 (文 / 钱亦杨 翟仁祥)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海洋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长三角地区城市金融竞争力测度评价”。】

(作者简介:钱亦杨,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本科,主要从事金融经济研究;翟仁祥,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朱玮玮.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的统计测度与比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04):67-72.

[2]刘笑男,倪鹏飞.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测度评价及因素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5):78-88.

[3]黎伟.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金融竞争力与辐射力研究[J].海派经济学,2019,17(03):115-127.

[4]董金玲.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与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江苏商论,2008(02):170-172.

[5]梁小珍,杨丰梅,部慧等.基于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10):68-77.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