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研究
2024
01-12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才的竞争,中国的发展需要人才,民族的振兴需要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对人才的重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各类人才在自己的领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为了增强我国人才竞争能力,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对我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内涵和意义的分析,提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存在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时代;人才强国;创新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来看,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建设提出了新挑战。我国已经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当下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随着我国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的人才工作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一、国内外研究

(一)现代国外人才培养研究

美国是移民国家,依靠移民优惠政策从全世界吸引人才,依靠国家力量在原创和社会经济高科技产业创业上给予重大的资金赞助和风险国家承担的政治机制。美国从建国之初就选择了一条聚集人才的战略,即培养人才与吸收人才并重的战略。吸收优秀的外国人才到美国读书也是美国抢夺人才的又一高招。日本政府一直将“人才立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的目标由追赶世界领先水平转变为力争确保和站在世界潮流的前列。德国政府和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在于高素质人才。近几年来,德国高度重视人才,不仅积极地从他国引入高素质人才,还努力留住本国人才,使工匠传统和实践教育融合发展,并为此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

(二)目前我国人才培养研究

2007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科技报编著的《看中国人才强国第二辑》;2021年,河南工程学院出版了《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的科学指南》系统地论述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导向、指导思想和党的领导管理人才基本方针,以及新时代迫切需要人才的六个方面的作用。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具有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指向,它要求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实现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课题的独创性解决,围绕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道路上一系列重大台阶的自主攀登和重大目标的自主达成,构建、锻造、形成匹配世界一流强国的人才软实力、硬实力,使中国在高水平人才集聚、培养、使用和创新创造方面进入世界领先地位。

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及意义

(一)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对此,2002年5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指作为一国的发展、竞争主体,走人才强国之路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战略选择和路径安排,是依靠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国家强盛目标的总体谋划。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在执政兴国的历史探索和摸爬滚打中,逐步形成、确认并强化的执政认知、执政选择和执政自觉。将人才工作视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放在党和国家最高战略层面中去布局谋划,是中国创新发展之路的鲜明特色,其中体现着我们党的战略洞察、战略魄力、战略定力和战略恒心。

当下中国走人才强国之路,迎接挑战,充分抓住机遇,夯实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迈进。

(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1.这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和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竞争。加速科技创新和进步,提高我国科技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2.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我国经济发展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要全力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科技含量,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争创良好的经济效益。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这是治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都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与应用,制定了相对完备的政策培养知识分子与干部,提出并阐发了系列重要理论与思想。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应该重视研究生教育,要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促进国家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同时,应该按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落实研究生教育,坚持“四为”方针,瞄准关键领域与科技前沿,科学调整学科专业,结合国家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导师队伍水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力争早日实现中国梦。

三、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

首先,高层次人才市场方面尚存滞后性。换言之,当前市场尚未能充分主导、决定人才资源分配。部分地区在日常工作中套用当地风俗习惯,社会意识消极,不主动实施人才政策,不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力与积极性。其次,政府不能充分履行职责。很多科技人员囿于身份,是否属于体制内的人才,即使有想法也不敢提出来,这是影响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再者,人才发展战略未充分落实“引”与“留”人才的工作。虽说各地政府都会制订各种人才福利政策以吸引人才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但是存在不能合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的现象,由此导致人才拥堵、浪费等现象。

(二)部分人才趋同现象严重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均受教育水平、劳动水平整体逊色于发达国家。在我国,基础教育是现有教育培养体系、培养方案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此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人才趋同化现象,不利于差异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不利于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影响人才资源配置,弱化人才个人价值。

(三)各地区的环境影响人才的分布

整体上看,各地政府积极制订人才政策吸引人才,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现有政策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才分布不平衡的现象。其中相较于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可形成虹吸效应。这一现象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才扎堆,人才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实践表明,导致人才布局不均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自然环境与文化氛围是最为根本的影响因素之一。例如,北京地区的“211”工程大学数量较多,其无论是学术环境,还是文化氛围,抑或者是未来发展空间对高学历的人才的吸引力都较大,有利于充分集聚人才。这一点充分解释了为什么北京地区的人才密度位居全国榜首。在普遍人口迁移方面,外部自然环境也是影响人才聚集的因素。相较于西北地区,我国东部、中部地区各方面条件均较好,人才较多。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虽然现如今人才流动仍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但人口与人才流动及迁移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举措

(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支持、帮助人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慧眼识人才,有良方吸引人才,有造就、成就人才的能力,有容才的雅量,有爱才的诚意,聚集各方面优秀人才,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

(二)造就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作为国家战略的人才力量,青年人才是国家的希望。研究表明,25~45岁这一年龄段的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能力最强。但是国内青年科技人才普遍存在成长通道受限、机会有限、生活压力大等问题。青年人才一方面要面临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希望提高薪酬待遇与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又要在项目申报、职称评审等方面投入较多精力。可以说这一群体的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基于此,未来工作中应该以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为重点,制订人才培养政策,落实国家人才战略,充分信任、帮助青年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给予青年人更多担纲机会,鼓励他们当“主角”。

(三)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世界人才的支持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发展是世界人才发展的机遇。由此,我国应该合理运用全球创新资源,积极制订有效、开放、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结合国家发展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精准引进人才,建立并完善人才制度体系,提高我国人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与吸引力。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建设世界重要人才创新高地、人才中心。在社会条件方面,应注意打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择优录用人才,促进人才公平竞争,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的氛围。此外,还应该适当提高人才待遇,充分保障人才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人才大胆创新,勇于创新。

(四)以协同创新为平台,聚合人才创新力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应建立创新中心与协同创新平台,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人才基础。首先,应该积极建立“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如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政府)的作用。政府应牵头并发挥引智的功能,重视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形成产学研用协同、线上线下结合、大中小企业融合,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充分释放潜能,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的作用,提高研发培育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与企业培训等方式,有效盘活各创新要素,有机融合人才链、学科链、资金链、产业链等各类链条。其次,国家项目应充分发挥孵化器的功能,培育创新人才团队,提高转化创新成果的能力。

五、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我们党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所作出的前瞻谋划,是对国家发展以及人才发展本质规律的深刻把握。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坚持底线思维,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身的才干,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 / 任林娜)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鹏.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8(10):10-14.

[2]秦剑军.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董博. 中国人才发展治理及其体系构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4]孟东方.新时代中国人才强国战略论纲[J].改革,2018(09):81-90.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