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经济管理 >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
2023
11-17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

摘 要:国有企业尤其是承担投融资与建设职能的地方国企发展至今,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国企要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与政策变化,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为经济稳增长作出贡献。国有企业有必要对融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并不断优化融资方式。本文主要围绕地方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现状及其面临的风险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国有企业;融资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运作模式、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国有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改进融资模式、做好融资工作,对解决资金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资金充裕不仅可以及时偿还债务,支付职工薪酬,而且还可以满足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好的融资管理有助于企业把握自身资金进出节奏,优化资金盘的安排,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二)保障企业运营资金使用需求

企业的健康运营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尤其是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发展的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国有企业更是承担着“六稳六保”的重要职能,保运营就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对维持我国经济经受住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十分重要。

(三)调整企业资金结构

除履行国有资产监管义务的政府部门投入的股权性资金外,通常国有企业直接融资不多,多元化的融资有助于解决内部股权资金不足的问题,优化企业资金结构。

二、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现状

(一)融资结构缺乏合理性,过于依赖银行

国有企业为筹集运营与项目建设资金,融资渠道以传统的银行贷款为主,占比达80%以上。通过其他模式如发行企业债券、信托、融资租赁等的占比不高。随着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构建项目的集中上马,伴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积极投放贷款,契合多数企业对融资“金额大、放款快、成本低”的要求,国企负债水平也水涨船高,许多国企平台负债率达到70%甚至更高。这些存量的负债,无论是否已作为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即使获批债务重组或获得借新还旧的贷款使偿债压力得以纾解,也缺乏满足项目续建资金需求的融资渠道,存量债务削减进度缓慢。其他渠道如融资租赁的成本较高,而发债准备周期较长,只能作为融资渠道的补充,难以成为主流。

(二)政府在企业融资中干预过多

在定位上,国有企业许多时候被认为是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企业融资决策受政府及其部门的多重监管,承担诸多社会职能,开展经营活动、承接项目时常重社会效益而轻经济效益。在近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乐于与“安全性”较高的国有企业合作,而这些国企中又以各类投融资平台公司最具代表性。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老旧城区、引导产业发展等公共建设项目的主力军,一段时间以来,获得了大量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的授信,在保障了城市建设资金的另一方面,这些授信所依托项目的还款来源往往又与地方财政收入高度绑定,债务压力仍旧以间接形式转移给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相关国家政策的初衷,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快速累积,潜在风险持续增大。新预算法实施后,财政部建立起债务监测平台,将地方政府通过相关公司举借的债务作为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并进行划断,严控此类债务的增加,并实施债务化解行动。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想再以旧模式背靠政府信用、依托缺乏收益的建设项目获取贷款的渠道持续受到限制,2021年下半年,银保监会出台的新文件更是对承担政府隐性债务的国企的融资来源进行了进一步限制,足见国家从政策层面防范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决心,国企融资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三)投资风险防范与执行力不足

许多公共工程大多由国有企业进行投资,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与社会效益,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周期常常与项目建设周期不够匹配。如5年贷款进入还本期时,项目尚未产生效益或足够效益,又或是因前期工作变数较大而被拖延进度,需大量投入建设资金时银行又要开始收贷,导致贷款要求与建设需求错配,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投资风险防范不充分,解决风险的预案及执行力不足。

三、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改进建议

(一)加强与外部相关主体的协作

近年来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要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向当地政府反映,推动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帮助各地政府完善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方案,改善政府对融资渠道方面的支持,解决国有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应该认识到,国有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所需要的支持有所差异,融资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国有企业在初创期希望通过融资获取足够资金,帮助企业实现启动。在成长期希望改善企业的管理技术和发展规模,加强对市场的拓展与开展。在成熟期希望通过上市的方式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治理模式,响应国有企业改革需求。

(二)拓宽企业融资方式,优化与银行的关系

随着金融政策的倾斜,以发行政府专项债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的融资模式逐渐流行起来,在国有企业资金来源中的占比逐步扩大,越来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专项债由各市县申报项目、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发行,项目单位通常为各级国有企业,由于并非银行贷款,银行的角色就从“债权人”转变为“监管者”,又或是债券的“投资者”,主要是以专用账户的形式监督保障专项资金的按规定投用,同时,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对国有企业的申发过程进行辅导,优化银企关系。国资背景使国有企业具有较好的信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自身信用记录的保持,努力提高自身资信水平,与银行积极合作,探索提高银行信用评级的方法,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除此以外,国有企业也应继续探索其他融资方式,逐步丰富市场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应该加强对以下融资方式的应用:一是加强对融资租赁方式的应用。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解决固定资产不能有效抵押的问题。融资租赁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国有企业而言,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提高生产规模,改善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二是要充分利用保理业务的方式开展融资。这一方式能够盘活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避免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导致资金周转率下降的问题。国有企业要积极利用保理业务,加强对保理业务的操作,并为民营企业开展的保理业务提供榜样。三是积极寻求风险资本的融资。风险资本主要是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角度,要求风险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企业治理、战略理定、市场策划等方向,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响应政策号召,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有关工作。

(三)营造良好融资管理环境

首先,国有企业要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才能获得外界的信赖。同时通过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管理素养,促使各项资金得到合理利用,避免资金浪费等问题,确保所融入的资金发挥最大价值。国有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只有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改善经营管理能力和自身的竞争力,才能真正降低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获取金融机构的信任。其次,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各项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建设和企业管理模式相契合的内部治理结构。国有企业融资是企业内部较为重要的经营决策活动,只有健全企业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才能确保融资决策更具有合理性,避免决策失误给国有企业造成的经营压力。国有企业要通过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国资监管部门、党委会、股东会、监事会、管理层的职责要求,避免一权独大的问题。再次,规范财务管理机制,确保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国有企业只有确保财务报表的合理性,才能给外界提供更为合理的参考,国有企业需要通过规范会计制度,确保会计账簿具有真实性,严格防范财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国有企业需要规范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信息透明。财务管理体系是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国有企业融资能力的前提。

(四)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融资的过分干预

国有企业融资常常依托政府资源,但若被过度干预,也会导致不合理融资行为的发生。在当前政府隐性债务严格监管的背景下,过去形成的存量债务正在按计划、按不同路径化解,今后的方向必然为推动以承接政府业务为主的平台国企向实体化转型。国有企业要认识到,减少政府干预的关键应在于明确企业定位,国有企业在未来改革过程中要建立良性的运作、管理、结算机制,提高企业活力,让企业充分参与到市场化竞争中,在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所属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既补充国有资本不足的现状,同时引资、引项目、引管理融合发展,放大资本功能,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增强国资企业活力。同时,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有效防范融资风险

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预警,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可以通过控制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在经营风险管理控制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通过改善采购、销售各环节的管理水平,防范资金风险。例如,在销售环节需要加强对应付账款的催收能力,提高对销售人员的培训,改善企业的信用机制,在确保企业的信用政策具有合理性的同时,及时向客户催收款项,避免企业产生呆坏账导致无法及时获取资金偿还贷款而出现的财务风险。在管理风险的防范过程中,国有企业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素养,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选聘,实现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管理制度,避免企业的总经理直接由政府选派的问题,在降低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同时,国有企业在内部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开展的融资之前应该成立专门的融资部门,在融资部门中确定融资风险管理小组,设置专门的融资风险运行体系,针对融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协调,并针对融资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专门的知识培训,要求其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形成对国有企业融资过程全环节的管控,并针对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设置预警值。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发展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生动体现,新时代国有企业应有作为、必有作为、大有作为。鉴往知来,国有企业应当优化融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和市场竞争力,有序、规范、多元化融资,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作出贡献。
(文 / 陈乾)

(作者单位:武汉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华.关于国有企业减负债降杠杆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2):85-86.

[2]黄明聪.新时期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模式探索与思考[J].商业文化,2021(34):37-38.

[3]余鸿菱.地方国有企业融资渠道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财经界,2021(34):47-48.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