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时评 > 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023
06-13

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摘 要:2022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世界海运贸易需求显著回升,我国港口生产形势良好,港口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均稳中有升,环渤海、东南沿海港口生产增速明显。2023年面临全球经贸格局及海运市场下行发展形势,宜着力练内功、补短板、破困局,积极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我国港口亟须调整发展战略,从强化全链条物流服务意识、加强港航协同发展、提升智慧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港口服务能力与水平,增强港口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港口;发展形势;经贸格局;市场变革;相关建议

一、2022年我国港口发展形势良好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渐常态化,过去一年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各国生产制造与生活消费有所恢复,世界海运贸易需求显著回升,港口生产形势出现明显回暖迹象,呈现出良好增长态势。我国港口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均稳中有升,环渤海、东南沿海港口生产增速明显。

(一)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

从货物吞吐量看,国际港口发展形势低迷。2022年釜山港、新加坡港吞吐量均下降4%左右,仅有黑德兰港凭借铁矿石运输实现吞吐量小幅增长,但整体排名依然出现下跌。相比之下,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形势良好。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20的港口中,共有我国港口16个,货物吞吐量占比达到80.8%,相比上一年增加1%。其中有12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超过排名前20港口的平均增速(2.5%),6个港口的全球排名有所上升,8个港口的全球排名稳定不变,仅有2个港口排名下降一位。

1.长三角两大港口依然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我国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贸易商品均以大宗散货为主,覆盖货物种类多样,虽在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封控影响,导致上海港全年货物吞吐量下降5.4%,排名同比下降1位,但未对我国港口发展的整体格局造成影响,宁波舟山和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在排名前20港口中占比依然接近20%,上述两港依然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港口。

2.环渤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受煤炭、矿石贸易需求带动,配合港口干散货作业系统的升级改造,船舶装卸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港口作业效率改善明显,唐山港、日照港、烟台港货物吞吐量增速均超过5%,全球排名均上升1位,分别排名第2、第8、第12位。同时,连云港货物吞吐量增速超过10%,同上一年排名相比提升3位,进入全球排名前20港口。

3.福州港货物增速最为明显。在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引导下,矿石性建筑材料和金属矿石进口需求大幅增长,相关航线带动福州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加。2022年福州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0.3%,同上一年排名相比提升3位,进入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20港口之列。

(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情况

2022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20的港口中,共有我国港口10个,集装箱吞吐量占比达到60%,相比上一年增加1%。其中有7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超过排名前20港口的平均增速(1.5%),2个港口的全球排名有所上升,5个港口的全球排名稳定不变,3个港口排名下降一位。

1.长三角港区整体实力稳步提升。近年来,新加坡港受到通货膨胀和需求疲软影响,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明显减缓。2022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为3 729万标箱,同比下降0.5%,近三年的符合增长率也仅为0.1%。同新加坡港相比,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均有所上升,其中宁波舟山港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 335万标箱,同比增长7.3%,有望超过新加坡港成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二的世界大港。

2.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竞争力逐步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政策的推动下,广州港和深圳港航运业务得到迅速发展。2022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 000万标箱,同比增长4.4%;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 486万标箱,同比增长2.8%,两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排名前20港口中的占比达14.3%,同比增加0.3%。

3.环渤海区域内青岛港、天津港生产形势良好。在港区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借助“一带一路”建设、RCEP等政策叠加赋能,青岛、天津两港积极运用5G技术建设现代化码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稳定增长。2022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 567万标箱,同比增长8.3%;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 102万标箱,同比增长3.7%,均超过排名前20港口的平均增速(1.5%)。

二、港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一)全球经贸格局及海运市场面临新变化

1.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商品贸易增速大幅放缓。近年来受疫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能源短缺、通货膨胀等因素叠加影响,发达国家经济景气度持续走弱,国际贸易增速将出现大幅下滑。随着能源成本的不断激增和利率上升削弱家庭消费需求,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进出口贸易额增长将不超过1%,全球经济发展普遍承压。

2.集装箱运量下跌明显,港口拥堵显著下降。国际贸易增速疲弱将直接导致集装箱运量下滑,国际海运市场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市场将逐步转向供过于求格局,船舶装载率明显降低。多数航线海运量将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亚欧航线预计跌幅最为明显,或将超过10%,沿海港口拥堵及“一箱难求”现象将得到充分缓解。

3.我国进出口贸易保持高位,但下行压力加大。自2016年以来,我国始终保持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进出口总额更是在2022年突破了40万亿大关。受国际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防疫物资类产品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落,机电、新能源等产品将成为出口货物中新的增长点。同时随着欧美地区制造业发展战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欧美主要经济体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将有所降低。

4.国内沿海运输市场需求平稳增长,运价有望小幅提升。2022年受疫情、房地产市场低迷、外贸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产需双向减弱。但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国内消费及运输市场有望逐步回暖,加上2023年我国将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预计国内沿海运输市场需求将有所增长,愈加有望小幅提升。

(二)对港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按照上述分析,2023年国际海运市场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市场即将转向供过于求格局,要求我国港口从供给侧进行改革,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注重港航协同发展、提升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1.强化港口服务意识。目前我国沿海港口物流业大多已经跨越成本理念阶段,处于利润理念阶段,但仍然存在服务意识淡薄问题,较少具有综合物流服务理念。未来我国港口发展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需更加强调客户本位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

2.注重港航协同一体发展。面对港航业市场变革以及日益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港口亟须转型发展,摆脱简单的货物交换、中转和运输定位,向兼备多种运输方式、具备多项功能的方向发展。通过与航运企业加强协作,积极探索新形势蕴藏的新机遇,在立足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不断尝试多种合作方式,推动港航融合发展走深走实,以前港后园等方式有效拓展港口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更好适应市场变化。

3.提升港口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格局以及多式联运需求不断要求港口增加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智慧港口建设,即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在港口调度、物流、决策、监管及支撑保障等作业系统中加入新技术元素,提高运作效率,提升我国港口国际竞争力。

三、未来港口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港口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1.完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优化港口综合运输体系布局,加快建设完善码头、泊位、道路、铁路和空港等综合运输网络,完善多式联运关键设施装备,有效扩大港口服务范围,大力推进港口码头与其他运输方式联程联运。

2.加快改善港区作业条件。完善港区通航和仓储条件,定期维护航道,适度提高航线运力,提升港口通航能力;加快提升港区环境,拓展提升作业区仓储堆存能力。

3.提升港口信息化、智慧化水平。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港口货物装卸作业效率,减少人为操作,改善劳动条件,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港口服务水平。

(二)加强合作交流,推进港航协同发展

1.完善区域港口群优化整合发展。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建立港口间协作机制,推进港口联合推广、发展和业务合作,增强港口服务能力和影响力,促进港口合理协调发展,有效提升港口群国际竞争力。

2.强化港航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大型港航企业全程物流布局,着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有效提高物流与服务业产品组合能力及覆盖范围。

(三)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港口服务质量

1.优化港口营商环境。积极引导我国港口聚焦服务提升,将“服务能力提升实现新突破”作为发力点,积极践行“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持续优化港口营商环境,加快推动港口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打造服务品牌。引导我国港口树立品牌意识,积极运用品牌特色策略,以优质服务提高港口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3.完善服务平台。通过新技术应用,更新维护港口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平台上报流程,健全平台功能,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文 / 马萍萍)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