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增长极理论视角下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3
04-19

增长极理论视角下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江苏海洋经济大而不强,发展迟缓,与经济大省的战略地位不符。对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实现“十四五”时期江苏“蓝色突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引入了增长极理论,指出增长极理论对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提出了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条路径。

关键词:增长极理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沿海经济带是江苏向海洋发展的蓝色板块,如何把这个“蓝色板块”做大做强,是“十四五”时期江苏省应努力解决的问题。位于沿海地区的南通、连云港、盐城三市,区位要素优势明显。引入增长极理论,可以对沿海三市海洋经济发展起指导作用。

一、增长极理论概述

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市场经济学家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这个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在现实中实现一种平衡发展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只可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区域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几个增长点开始,逐渐通过各种途径向其他地区扩散,因此,增长极的选择是否合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佩鲁首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经济空间,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空间,不是特指地域上的某一个区域,而是以抽象的数量空间为基础,表现为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经济关系。增长极理论的核心是推进型部门或企业对被推进型部门或企业的支配效应。

佩鲁的理论仅强调经济部门和产业集中的带动作用,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将空间和时间元素与产业联系起来,认为增长极首先发挥极化效应。增长极通过生产要素流动,将创新成果和经济动力传递给相邻区域,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美籍经济学家盖尔则更进一步指出,影响组织发展的机理是扩散——回流过程,如果该过程对周边区域的影响为绝对发展水平的正增长,即是扩散效应,反之则是回流效应。

二、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

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但不是海洋大省。江苏省GDP稳居全国前二,但海洋经济产值与其经济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三个沿海城市:盐城、连云港和南通,三市土地面积合为3.3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的32%。海涂、淡水、交通及电力资源丰裕,地理、人文和自然优势显著,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见表2)。

(二)存在问题

1.陆海发展不均衡。海洋经济总量较小,陆海发展不均衡,陆海经济结构失衡,海洋经济产业与陆地产业部门配合不协调,要素分配不合理。

2.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江苏省的海洋科技贡献率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研发力度不够,研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洋经济发展。

3.海洋产业专业人才缺口大。与其他海洋强省相比,江苏海洋专业人才规模较小,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优秀海洋人才储备不足,处于经济“洼地”的苏北沿海地区人才问题更为突出。

4.金融行业与涉海企业联系不紧密。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的金融行业发展较慢,与涉海企业联系并不紧密,金融服务体系也不完善,并不能发挥金融业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5.海洋环境压力大,污染严重。粗放式用海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压力巨大,海域水质较差,难以满足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要求,部分排污口超标严重。

三、增长极理论视角下的江苏海洋经济发展

(一)沿海三市区域要素优势分析

应用增长极理论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就要选择合适的区域作为增长极。江苏沿海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有着特定的区位要素优势,适合作为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中心。三市的海洋自然属性优异,能够提供发展海洋经济所需港口、旅游和潮汐等资源;三市都是省属行政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优秀,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水平和广阔的市场;南通港口适合重化工基地发展、盐城拥有丰富的海涂资源、连云港港口和海洋旅游资源优越,进而有利于形成各自城市的优势产业。

(二)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引领发展

佩鲁认为,技术创新是促进增长极空间极化发展的根源动力。核心产业可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有效提升并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增长极产业的选择,不仅要有长远眼光,更要依据现实基础。

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是江苏“1+3”功能区规划中扬子江城市群关键节点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南通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大邮轮产业、海洋工程和海工船舶关键设备,努力建成全球领先海工船舶产业基地,推动实现海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

盐城沿海滩涂、旅游资源、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风能开发国家规划重点,新能源设备工业将会得到较大发展。海上风力发电还能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能够降低2 400万吨碳排放。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盐城滨海港投资兴建的综合能源基地,拥有二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建设用地资源,有利于促进临港经济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起点,中西部乃至中亚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拥有江苏省内唯一的40千米深水基岩海岸。连云港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基础较好、海洋旅游发展潜力较大、港口功能较强。2021年2月,连云港港被国家列为全国沿海27个主要港口之一,并正式确定为国际枢纽海港,对连云港港口未来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利好。2020年末连徐高铁开通,2021年末花果山国际机场投入使用,连云港交通条件进一步优化,有利于要素流动。连云港还拥有多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山海风光是连云港旅游业重要的增长点,并具有巨大的关联效益,可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坚持陆海统筹,助力海洋经济发展

依靠经济技术基础和陆海自然资源要素禀赋,策划推动陆海产业发展。应由省港口集团牵头,在临江港口整合基础上,将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大沿海港资产整合起来,构建有机协调、合理分工的现代化港口集群。以港口为龙头,以园区为载体,重点项目为抓手,扩大海洋经济发展规模。做好“引陆入海”——将内陆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向海洋产业转移。同时也要做好“以海撑陆”——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以改善内陆资源的匮乏状况,利用产业关联作用影响内陆相关产业发展。控制近海风电开发,加强深海、远海风能开发。推进开发海水资源,逐步扩大利用规模。

(二)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进“互联网+海洋产业”融合式发展

随着“科技兴海”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个产业链中,推进“互联网+海洋产业”发展,将会为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的海洋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要以现有的信息平台为基础,努力建设“互联网+海洋产业”创新高地。要积极与国内外云计算公司开展深入地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智慧海洋建设。支持三市科技企业与重点院校通过资本与技术合作,运用“互联网+海洋装备”,加快形成岸基站、海底接驳盒和海底光电缆的系统集成,实现海底大数据的有效采集、联网采集和大数据分析。

(三)发展海洋教育,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抓住人才就能抓住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海洋事业是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事业,培养海洋人才大军,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梯队,是发展海洋事业的人才资源基础。要注重本省海洋教育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海洋人才。同时还要加强海洋人才的引进,鼓励企业用高薪资、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外省海洋人才,同时也能调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

(四)创新金融服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金融服务是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助推力。海洋新能源、海洋药物、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都需要持续、稳定、高效、精准的金融助力。应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利用开发性金融、涉海融资担保、海洋产业基金等多元资本和创新手段,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涉海企业发展股权、债券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成熟涉海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探索建立海洋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项目信息合作机制,加强中小涉海企业的培育、筛选和储备,吸引外来资金流入海洋产业。

(五)优化海洋生态系统,构筑海洋经济蓝色屏障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应积极谋划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优化海洋生态系统。坚持陆海一体原则,建立“从山到海”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陆海生态环境共同改善。妥善处理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依法管海用海,坚持科学客观用海,遏制并消除海洋污染活动。建立海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污染源头、污染企业和污染海域的管控,限制重点污染排放总量和建立健全污染排放的公众参与监督平台。加快企业对源头减量、减排以及过程控制等绿色智能装备的升级改造。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逐步建立清洁生产高效推行模式。推动涉海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培训计划,提高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应用水平。(文 / 黎梓祺 肖侠 陈清华)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SJZD025)。】

(作者简介:黎梓祺,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肖侠,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教授;陈清华,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参考文献

[1]肖侠,吴价宝,张宏远.科技支撑江苏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大陆桥视野,2018(11):73-77.

[2]刘西忠.省域主体功能区格局塑造与空间治理——以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8(5):36-41.

[3]戴亚南.区域增长极理论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地理,2007(3):393-394.

[4]刘波.江苏海洋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群众,2017(22):31-33.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