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抢占“海丝茶旅”制高点 打造中国茶叶的品牌之都
2022
11-08

抢占“海丝茶旅”制高点 打造中国茶叶的品牌之都

摘 要:厦门市是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天然禀赋好,历史沉淀深,但在茶产业发展上仍存在诸多困境,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备;供应链企业分散,规模化、科技化程度低;行业标准缺失,产品研发水平低;产业营销策划不足,传播受限。厦门市应逐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茶叶品牌之都:以人为本,建立健全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完善茶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打造茶企总部经济;擦亮金字招牌“工夫茶”,打造海峡两岸工夫茶文化传播中心,夯实茶企总部经济基础。

键词:茶产业;厦门;茶叶;品牌

助推国内茶叶消费、茶文化营销,厦门市作为福建茶叶的集散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借由全国知名旅游城市这一名片将茶文化向外拓展延伸;同时,结合当地深厚的闽南工夫茶文化,不断推动茶产业消费与升级。目前,春、秋两季的国际茶展已成为行业的风向标,在此情形下,整座城市布满了上万家茶店或茶馆,新式茶饮也在年轻人身上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

尽管厦门茶产业历史悠久,产业链建设早,且具备一定的规模,天然禀赋与历史沉淀深厚,但建成中国茶叶品牌之都仍然存在诸多困境。

一、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备,制约品牌升级

厦门具有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但茶行业人才大多由茶企自主培养,本土大中专院校无法匹配相应的培养体系,严重制约茶行业品牌升级。在新式茶饮这一细分领域,问题更显突出。新式茶饮行业不同于传统茶叶连锁企业,较接近于餐饮服务行业,较依赖于现场制作,调饮师及茶叶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制约茶饮品牌的成长,导致很多新式茶饮品牌重金互挖墙脚,陷入招人难、留人更难的两难境地。

二、供应链企业分散,规模化、科技化程度低

厦门市茶产业链较为分散,影响了产业效率;科研和深加工依然不足,商业模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制约了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行业标准缺失,产品研发水平低

标准既是行业规范发展的“紧箍咒”,也是行业不断跃升的原动力。技术优势的国际标准化带来明显的外部性和网络效应,可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巩固竞争优势,进而实现收入增长。同时,技术标准化作为一种选择机制,将使企业沿着由标准确立的技术轨道积累技术能力,形成新的技术优势。

四、产业营销策划不足,传播受限

中国茶企创新创业单纯以厦门为腹地,营销面显然受限。同时,产业营销如果没有系统性规划,做好做强工夫茶金字招牌和两岸茶文化融合发展这两张底牌,在全行业的跨地域营销上就显得力不从心。

“五口通商”以后,闽西南茶叶开始从厦门口岸出口,闽北闽东以福州出口,光绪年间增辟三都澳口岸。清道光年间厦门辟为通商口岸后,九龙江北溪流域自龙岩、漳平、宁洋至华安长泰一带山区茶叶源经浦南航路运经厦门出口,安溪茶叶一部分经同安运厦门,一部分由九龙江航路运厦门出口。

(一)以人为本,建立健全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厦门可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开设茶学专业,培养茶行业经营性人才,提供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或再教育,将厦门打造成为茶产业人才培育孵化中心。其次,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的食品类专业能够打造茶叶深加工研发中心,实行校企联合,加快推动茶企由农产品向农产品+科技型产品的复合型形态深度发展,将厦门打造成为茶叶研发中心。再次,加大厦门高等院校的工艺美院、包装设计等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加大录取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培养更多创意设计类人才,并与茶企或茶包装企业校企合作,加快推动茶产业包装设计产业发展,把厦门打造成为茶包装设计中心。

(二)优化完善茶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打造茶企总部经济

1.规划建设茶配套产业园,引进全国各地茶配套龙头企业进驻,如包装、茶器、茶食品等。随着茶叶消费快速增长,茶配套产值将随之大幅提升,但茶叶包装的产业链较为冗长,在设计、研发、制造等方面较为分散,厦门市可优先在岛外地区规划建设配套产业园,发挥集中优势,提升产业效率。

2.借助厦门招商战略,引进全国品类茶企龙头企业,在人才、办公、税收等方面制定茶叶版的“一企一策”予以支持。厦门市具有独特的包容文化,具有孵化创新品牌及模式的土壤,充分借助厦门各区文创产业园,整合文创茶企及小微茶企进驻,孵化创新茶叶品牌及模式。

3.支持推动茶企进行数字化创新建设。厦门市商务局、工信局等单位可出台相关政策,在企业数字化系统投入上能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从而加快加速厦门茶企的数字化创新体系建设。

4.茶叶深加工产业链具备千亿级以上产值,茶叶深加工也是近几年各地区热点。厦门应以此为契机,出台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科研机构,在茶叶深加工领域积极探索研发,提升茶产业的科技价值产业链,从茶叶精加工往深加工方向进行转型升级。

5.鼓励并支持茶企在新商业模式上积极探索。茶企业者应对新模式(如社区团购、直播)、新业态(新茶饮、茶空间、茶养生、智能泡茶、无人零售)等重点关注,充分借助厦门每年线下举办的国际性茶展及线上平台,充分展示创新商业模式,协助推广宣传。

(三)擦亮金字招牌“工夫茶”,打造海峡两岸工夫茶文化传播中心,夯实茶企总部经济基础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

1.推动建设成立海峡两岸工夫茶文化博物馆。厦门与杭州同样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闽台文化源远流长,厦门可利用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建立一座海峡两岸工夫茶文化博物馆,传播两岸工夫茶文化,形成自有特色,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工夫茶文化传播中心。

2.成立海峡两岸工夫茶研究会,保护和传承工夫茶文化。推动工夫茶文化传承,厦门市应尽快启动保护和传承工夫茶文化,丰富工夫茶内涵,迎合更多人的热爱。初期可以考虑成立海峡两岸工夫茶研究会,建立非遗保护单位,确立首批非遗传承人,发出弘扬制茶工夫,传承功夫技艺的倡议;建设工夫茶传习所,配套建设工夫茶展示馆,开展工夫茶进校园、进乡村社区传承活动,编写出版有关工夫茶书籍期刊,弘扬工夫茶文化。

3.建设工夫茶文化推广“海陆空”平台,立体式传播工夫茶文化。(1)可尝试在中小学校开展工夫茶文化教学体验,开设选修课,邀请茶企中的品牌专家、茶艺师等入校辅导,设立工夫茶文化传播体验点,校企合作,传播茶文化。(2)可利用机场、火车站、鼓浪屿等重要的旅游传播窗口,建立工夫茶文化体验传播中心,结合AR、VR等技术,通过游戏、动画、动手体验、现场品茶等方式,让更多人体验茶文化。(3)结合红色旅游,在厦门市白交祠、军营村设立工夫茶基地,推广特色茶旅文化,让各地游客亲身参观体验。(4)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与茶相关的培训体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授权开展茶道、茶艺培训活动,加大力度推动生活茶道、茶文化、茶知识、茶健康等普及推广,让更多人爱上工夫茶。(5)积极开展工夫茶“斗茶”文化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举办形式多样的品鉴活动,推广普及工夫茶文化。同时塑造全市最佳人气、文化、口碑等美誉的茶馆及茶店,向八方来客推荐。定期组织“网红达人”、明星名人走进工夫茶博物馆,向世界推广传播工夫茶文化。

(四)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工夫茶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厦门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鼓浪屿,应在建立海峡两岸工夫茶博物馆的基础上,顺势而为,联合台湾工夫茶、潮汕工夫茶和闽南工夫茶,共同将海峡两岸工夫茶文化或中国茶道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国工夫茶列入世遗名录,成为中国茶的亮丽名片。

茶产业看起来虽小,但茶为国饮千年不衰。茶具有健康、文化、社交的特性,是个传统且具朝阳的产业,在就业、税收、文化等方面贡献巨大,有望打造成厦门千亿市值的产业链。抢占“海丝茶旅”制高点,厦门应借由辐射两岸及东南亚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成中国茶叶的品牌之都。(文/ 廖艺聪 )

(作者简介:廖艺聪,本科,厦门市海沧区政协机关事务中心经济师。)

参考文献

[1]顾兴全,危浩,《标准国际话语权提升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家,2022(5):85.

[2]林燕腾.明清漳州差出口及对海丝的影响[J].福建∶福建茶叶,2022(4):47.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