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新时代优化网络舆论治理的策略研究
2022
04-19

新时代优化网络舆论治理的策略研究

摘 要:网络舆论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新时代以来,网络舆论的发展和变化更加迅速和多元,将会给网络舆论的治理带来更多问题。为适应网络舆论环境的多变,需要对网络舆论治理的策略优化展开探索。要形成线上线下动态的网络舆论治理体系,并建立健全网络全媒体的沟通机制与舆论收集研判机制,搭建政府与广大网民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规范网络舆论信息监督举报机制,重视对青少年网民的引导、教育与保护,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完善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

关键词:网络舆论;政府治理;优化策略

一、引言

随着新时代互联网经济的深入发展,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对网络环境的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互联网体系内容的建设,形成网络的综合整体治理体系,进一步创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发表观点、表达态度的重要场所。网络舆论突破了传统舆论场的限制,表现出更强的传播性、分散性以及多元化的特点。这些特性既有助于提升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社会的活跃度,但也会引发诸多问题。网络舆论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在社会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进一步增加了政府的治理难度,并且传统的治理经验与思路已不能有效地解决网络环境中的各种新问题,这需要政府不断更新和优化网络舆论治理策略与路径,进一步完善并提升网络舆论治理能力。

二、新时代优化网络舆论治理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与社会生活更深层次的融合,互联网给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好实现言论自由的平台。从聊天室、论坛发帖,到微博的热搜热评,再到微信、QQ的社群信息交互模式的广泛应用,以及近期兴起的短视频平台,互联网信息交互形式越发多元化,并且将越来越多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引入到网络环境之中,使网络舆论的主体与客体的数量急剧膨胀,这必然会给网络舆论治理带来更多、更复杂的新问题。为及时发现并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维护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的清朗与稳定,优化政府的治理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网络空间已成为舆论传播的主阵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89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新兴的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9.2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更高达8.73亿。首先,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使网络更加深入到社会的基层。信息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新闻广播,人们能够在网上更快更直接地获取海量信息。其次,信息源、传播渠道以及受众被高效地连接在一起,提升了舆论传播效率和影响范围。短视频的兴起将信息处理得更加碎片化、简洁化、娱乐化,舆论呈现的内容与表达的方式更加容易被广泛接受和传播。网络直播增强了舆论传播的即时性和现场感,使网民具有强烈的参与感和更强的言论表达意愿。平台利用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根据网民的喜好推送舆论信息,增强了信息茧房效应,使网民更容易关注到自己所倾向的舆论。最后,参与舆论的主体结构多元化,网络行为体的构成成分趋于复杂化,他们可以是个人、自媒体、传统媒体、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可见,网络空间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主要阵地。舆论高效的传播机制,个性化的舆论加工与传播模式以及参与主体的多元属性使网络舆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且呈现出与传统舆论治理在特性、问题以及治理难度方面明显的不同。因而,政府需要寻找更能适应新形势并且更有效的治理方式。

(二)资本介入网络舆论的趋势逐渐显现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强势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推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资本具有善于俘获和控制的特性。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大资本通过俘获和掌控社交媒体平台,进而把握网络舆论导向。资本的介入使多元网络舆论的主体间利益博弈更加复杂。资本非常有动力和意愿去影响网络平台和媒体,推动网络舆论扩散,潜移默化引导公众的舆论导向。政府尤其要注意部分资本对国内网络舆论的过度影响,警惕针对重大社会议题的社会共识的瓦解倾向,以及削弱国家对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在舆论方面的影响与控制能力的苗头。

(三)流量经济给网络舆论治理带来新挑战

流量经济是新时代互联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分。网络流量就是访问量,即网络的关注度,将关注度以数据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政府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舆情动向。但是流量经济也给治理带来了较为复杂的挑战:首先,流量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经济利益就可能出现为了流量与数据不择手段的现象。当前,最明显的问题体现在教唆、诱使青少年过度消费以提升明星热度。其次,流量体现着网络舆论的关注点,为了博取关注度进而谋利,就会滋生出操纵与炒作热点的行为,干扰正常的流量走向。最后,对流量的追求加剧情绪化的舆论趋向。越是夸张、冲动的舆论越能吸引人的眼球,这促使了一些人为了流量与关注度,向网络上散播各种非理性的信息与言论,扰乱网络舆论环境。如何对青少年网民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与保护,如何让流量成为反应社会舆论动态的晴雨表而不是人人可以操控利用成为为自身谋利的工具,以及政府如何应对流量经济下的各类舆情状况。针对以上问题的解答将给政府的网络舆论治理优化指出全新的方向。

三、新时代网络舆论治理面临的困境

新时代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需要顺应新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网络舆论治理能力。在此过程中,以往治理方式应对新形势的能力不足是政府推进有效网络舆论治理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对网络与现实的密切联动认识不足

网络环境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舆情状况会反馈到现实并影响现实的行为活动。对于某些社会事件一旦网络上的舆情反应比较激烈,就会影响到现实中对于该事件的处置进程,出现线上舆论影响线下议程设置的现象。以往的舆论治理并没有重视这种线上线下的密切联动关系,有些治理措施依旧将两者分开考虑,并且倾向对线下反应的重视与处理,疏于对线上网络舆论的应对。对于突发的公共事件,政府的调查与处理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在这段反应时间中,政府部门会专注于线下的调查事务,而对线上的舆论发酵顾及不周,则可能会出现真假难辨的信息抢先占据舆论主导权,使政府线下行动以及后续真相的披露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二)对舆论发展的掌握能力不足,舆情引导存在失当

现如今的网络舆论治理对于政府把握网络舆情要求越来越高。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舆论已经发酵并产生了一定后果,政府再进行介入和处理的状况,而这时政府会因为没有把握好时机丧失一定的舆论主动权。再或者,有些部门为了尽早“回应”舆情,匆忙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希望平复舆情,但事实上反而会引起网民的舆论反弹,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对舆论关切的回应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官方在对真相进行调查和处理的期间里,如何正确地争取调查时间并且引导和安抚舆论尽可能保持冷静和理智,降低谣言带来的危害。二是对于利用舆情关注度以隐藏和遮掩违规违法事实的行为,政府该如何更有效和及时的追责与处理。三是网民越来越倾向通过情绪化和极端化的方式表达诉求以寻求社会关注。政府如何引导民众更理性化的表达诉求,如何及时稳妥地回应舆论关切,需要政府在优化网络舆论治理过程中进一步思考。

(三)过于依靠人工智能进行舆论监督,管理弹性度不够

为了规范网络舆论环境,人工智能技术被充分利用。网络上出现敏感或者涉及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人工智能可以进行高效识别与处理。由于人工智能自身局限,可能会通过简单识别相关关键词等方式产生对舆论的屏蔽与删除。如果过于依赖人工智能较为机械式的处理手段,有时会对普通民众的正常网络交流造成一定影响。例如高校中涉及生物医学等专业的直播课程,因人工智能通过关键词的识别与抓取,误以为其中涉及敏感信息而进行停播处理。这其中有平台自身的管理尺度问题,但是根本上需要政府对舆论监督制定规则以及具体实施加以更为灵活的认识与把握。

(四)举报机制运行不完善,存在被滥用的现象

政府设立互联网平台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机制,对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与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网民或者网络群体滥用举报机制的现象,将与自身理念不符的言论观点或与自己产生比较激烈争论的网民或机构,通过举报的方式以达到限制他人言论的目的。尤其是“饭圈”文化的介入,使这种问题表现得更为明显。不仅扰乱网络秩序,也稀释和削弱举报机制的有效性。

四、新时代网络舆论治理的优化策略

涉及网络舆论的问题日益复杂化,以往的治理模式与方法不能有效应对新情况与新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护网络环境以及社会秩序,政府需要对治理的策略进行升级和优化。

第一,形成线上线下协调联动的治理模式。政府需要形成线上与线下的动态综合治理的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动态综合治理体系。既要重视指导与调整线下工作议程,也要注重线上宣传与引导,使舆论朝着正向发展。

第二,健全网络全媒体的沟通机制。政府应利用社交平台直接对话的属性建立与网民群体之间直接、有效的沟通渠道。开展与其他媒体和自媒体的渠道合作,积极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加强自身的媒体机构的建设,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搭建政府与广大网民群体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完善软件与硬件的升级与建设,形成对舆论热点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对舆论的有效引导与精准调控。

第三,建立网络舆论收集研判机制。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升级AI识别技术,并增强人工干预,以弥补算法难以甄别网络舆论信息所体现的价值倾向弊端,从而提高政府对舆论总体发展态势感知能力。在监管网络舆论的过程中,增加审核管理的灵活度,并且进一步细化规范言论的管理条例与细则,建立和完善再审机制提高舆论管理的精准度。

第四,完善网络舆论信息监督举报机制。无论是官方的举报平台还是社交媒体的举报机制,都要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举报后的后续处理应该更加审慎,如发现占用公共资源滥用举报机制的现象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应对恶意举报者进行处罚,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结束语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体现在网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一个复合系统而不是一个单一因素与框架所能决定和解释的现象,政府在治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线上与线下紧密互动的新形势,政府需要改变以往分别处理的方式,而是建立线上线下综合整体的治理模式,加强对舆论的引导以及对于线下事件议程的把握能力。在处理与广大网民的关系上,要团结、引导和教育绝大多数普通网民,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稳定。同时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破坏中国互联网环境,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言论与行为予以严厉的惩罚。政府应不断增强对网络舆情的整体把握,不断提升和优化对网络舆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文 / 王姝蒙)

(作者简介:王姝蒙,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9级在读政府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经济与政府治理。)

参考文献

[1] 央广网.全网“大扫除”!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整治网络乱象[EB/OL],2021-5-09.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1-2-03.

[3]杨维东,王南妮.新时代政府网络舆论治理的路径拓展[J].重庆社会科学,2018(01):41-47.

[4]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EB/OL],2020-5-13.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