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智能网络环境下社区治理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连云港为例
2020
08-13

智能网络环境下社区治理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连云港为例

摘 要:连云港“一委三会”社区治理制度框架和初步的工作运行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和普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面临着综合治理效能不足,权力运行不畅,工作协调机制欠缺,治理人才短缺,资金、资源与技术平台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加强“一委三会”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化配套、社团培育、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和党建引领等方面的软硬件建设。

关键词:“一委三会”;社区治理;对策

连云港社区治理是在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委三会”创新工作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2008年至今已走过了10多个年头。进入新时代,如何在基础创新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共治同心圆,使新制度更“能做事、做成事、做好事”呢?课题组走访了海州中云社区、灌云县乡16村,围绕着推进“一委三会”社区治理中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考察。

一、连云港市社区治理的初步经验

(一)干部作风正,矛盾不会被“逼”出来

与一般矛盾集中于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相比,治理好的社区,干部普遍率先垂范、正身律己,切实当好群众的“主心骨”,群众心里服气,工作上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如灌云县下车镇费庄村,现任村委班子任职以来,不管是村里臭水沟清理、倒塌防渗渠维修,还是全村数十座垃圾池修葺及垃圾清运,全部由村干部自己义务完成,群众赞不绝口。

(二)政务工作实,矛盾不会被“拖”出来

在对待集体事务上,社区干部能以“公仆”意识始终将群众放在心上,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温暖。如灌云县小伊乡泊洋村是个合并村,县乡扶持项目很难直接到达该村,村干部十分着急,主动利用自身的关系,外出“跑”项目,终于协调了500万元省市扶持项目,一次性解决了该村水泥路、电灌站及防渗渠经费问题。

(三)工作程序好,矛盾不会被“激”出来

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村涉纪信访的焦点问题。调查发现,治理好的社区集体账务始终清清白白,决策程序经得住群众监督,其中还不乏有创新举措。社区工作者服务态度好,往往不计劳苦,以德报怨,苦口婆心做工作,争取让群众明白、理解,内部的许多矛盾苗头得以顺利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致富手段多,矛盾不会被“穷”出来

贫困是产生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发展是促进农村社区治理和谐的基础。乡村调研发现,大部分无信访村的村干部都在自身寻找出路、脱贫致富的同时,还能积极带领、带动群众一起致富,群众威信高,便利于化解各种矛盾。

(五)组织凝聚力强,矛盾不会被“闹”出来

好的社区,党员干部之间团结一心,能心怀集体、模范带头,能群策群力服务社区(村)百姓。如圩丰镇直亭村的留守党员能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集中学习或讨论村里事务,从不讲任何条件;有矛盾和问题需要协助解决时,每个党员都能挺身而出,公平公正地参与问题的解决,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作用。

(六)群众素质高,矛盾不会被“争”出来

无信访村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村民民风淳朴,群众的素质普遍较高,干群、群众之间互谅互爱,识大体、顾大局。如灌云县下车镇跳口村,村民一直把为村集体干活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从不跟村里谈务工补助的问题;村民姚某在外做生意挣了钱,立刻想到为家乡做点事,拿出6万元为村里铺了路。

二、连云港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健全完善的治理格局尚未形成
由基层党组织、政府、公众、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的“一委三会”体系化治理格局还未能有效形成,工作方法的内在协调机制仍存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治理欠缺辅助性的法治和德治、智治等配套体系建设;社区民众公共服务精神文化软环境建设也有待提高。

(二)治理权力合法性不足

“一委三会”治理架构的权力来源的合法性依据不明确,尤其是监事会的地位和组成问题突出。权力边界划分和工作清单不明确,“三会”职能发挥受到限制,甚至出现被“架空”、有职无权等问题。有时存在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和村民自治权的惯性冲突和矛盾博弈现象,挫伤了居民自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治理组织结构梗阻

治理体系中的组织结构发展不够充分,部分社区的各类基层组织流于形式、存在着软、懒、散、弱现象,社会动员能力较弱、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效能等问题依然存在。

(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一委三会”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无力承担社区多样性治理诉求。连云港市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和服务平台少,资金投入不足,每年三四百万的投入严重制约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社工机构只有20多家,有活力的社会组织不到2000家,且服务覆盖面小,项目持续性较低,精准服务不能满足要求。

(五)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硬件环境存在短板

“互联网+一委三会”的网格化技术环境发育不全、覆盖面不广、电子综合治理服务平台杂乱无序,无法满足“一网通”下的便捷化办事、精准化施策和精细化服务的“智慧”社区治理要求。

(六)传统思想文化负面阻力较大

社区推广“一委三会”社区治理中的传统思想文化负面影响力依然很大。跟城市社区治理出现的问题相比,农村的新政策推行的阻力尤大:民智开化慢、农村留守老人和孩子、村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办事程序缺乏公平公正性、村民参与决策的意愿不高、农村人才的流失等问题制约着“一委三会”的有效推广。

三、完善连云港市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一委三会”治理的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社区议事的民众表达机制,并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居民的提案权、知情权和参政权的诉求。二是借鉴“街道吹哨、部门报道”的治理经验,通过联防联控、矛盾调解、社会服务、考核监督机制来提升社区的协同治理能力。三是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议事决策程序与规则、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紧急救济救助机制、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六大机制建设,提高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四是建议在“一委三会”外追加成立汇聚社区各方利益代表的“道德评判团”“民风议事会”等德治机构和“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民间社团组织,承继传统民风民俗的教化职责。

(二)加强社区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规范“一委三会”权力使用和责任追究制度,遵循“权力下放、资金下拨、服务下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划分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的权责边界。建议:一是制定社区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一委三会”的权力来源、运行边界、议事章程及职责清单。二是以公开公正透明原则规范代表选拔、议题审查、会前公示制度和事后监管问责制度。对争议较大的重要事项,必须在引入专家配议、第三方评估和社会征询意见制度。

(三)孵化和培育服务社区治理的各类社团组织

一是建议地方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等方式,按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四方共建共享原则,创设社区有偿(公益)服务体,出台接地气的务实操作模式,促进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二是要大力建设社区慈善、社区服务、行业协会和科技类协会4类社团组织,开展面向居(村)民的服务活动和微公益活动,丰富“三会”服务民生的议事能力。三是通过公开招聘、教育培训和内部盘活等方式积极建立一支高素质、能力强、作风严谨和热忱服务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并在社会准入、薪酬保障、人才出路等方面予以政策激励。

(四)建设基层城乡社区网格化社区党建工作平台和服务机制

依托社区(村)各级网格,建立网络党支部,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建议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既要多措并举锻造忠诚、干净、有担当的队伍,又要做到无病先预防,打好预防针,养成自觉接受监督的习惯。尤其对村级社区党组织建设,组织议事程序要要转变到科学、健康和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上来,增强公民文化、法律与服务意识教育。

(五)积极推广“一网通”的网格化社区治理模式

依托“一委三会”组织体系,建立以网格长为主的专业化网格治理队伍,依托“一网通”,打造集政务通达、社情民意、信息服务、联防联控等于一体的综合网络治理体系,推动社区治理信息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建设。借鉴“最江阴”APP生活服务平台,全面构建温馨周到的连云港“互联网+” 行政、公共、便民、公益、资讯“五位一体”综合型服务“一网通”,建构智慧社区、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和政务,实现公共服务精细化精准化,真正形成社区生活(利益)共同体,以达到有人做事,有钱买单,有地活动,有利发展的善治格局。(文 / 朱凌云 孙召港 张元)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MLC002);江苏省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专题研究重点项目(ZD2019003);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20年度项目(2020B10)】

(作者简介:朱凌云,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孙召港,连云港市工商银行;张元,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网络思政德育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