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经济管理 > 义务教育审计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2023
02-16

义务教育审计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摘 要:教育是国家民生的基础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教育审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围绕教育审计这个主题,着重介绍了义务教育阶段审计的必要性,又剖析了当前义务教育审计的现状、障碍与困境,深度阐述了国家审计在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上的可行性,探究了义务教育审计的发展路径,以期形成审计助推教育的新局面,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强国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义务教育审计;教育审计;政策贯彻落实审计;审计路径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兴国必先兴教,教育原本就有着服务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间将我国国民素质迅速提升,不仅增加了民众的幸福感,更为国家传输了大量人才。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与政府最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由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对个人来说,这不仅仅是权力更是责任;从国家层面来看,这是政府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因而义务教育审计也是教育审计中与政府审计最密切相关的一部分。

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自然应该也必须对事关国家民生的教育进行监督。传统的教育审计将关注点集中在财政收支情况的审查,而义务教育审计则更应该关注政府对于义务教育方面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同时也要关注资金使用的效率、效益和效果,更要关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义务教育的主体在于政府,政府的教育资金取之于民也应当用之于民,而义务教育审计能实现对义务教育方面的收支监督,实现对教育部门的监管,使教育向着优质均衡的方向发展,避免公款私用等乱象发生。

二、义务教育审计的必要性

教育治理问题是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下必须考虑的对象,而当下的教育与传统教育又有了一些显著的差异,与此同时,审计人员也在工作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教育改革和审计改革双重压力之下,教育审计尤其是义务教育审计,就显得格外重要。义务教育阶段理应是完全由国家支持的教育阶段,目前正处在压缩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的时期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这样撤并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审计来进行政策执行上的监督,以期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

首先,要从根本上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就必须有义务教育审计对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进行监督。其次,教育的重点在于规划。教育规划应该是先于城市规划进行制定的,否则产生的时间差很可能会造成“教育欠账”的局面,不单单指“欠”财务上的账款,更多的是可能会“欠”土地等有限的资源“账”。在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下,也许会存在许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而显得“老、破、小”的学校,此时审计的出场也许就能倒逼相关教育部门及时做出整合撤并的方案,共同创建更优质的校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师生上课环境,同时也能节约教育资源,让一些欠发达的城市将每一份资源都完全地利用起来。最后,当前的审计,不仅仅是全覆盖式的审计,更是研究型的审计。“审计全覆盖”要求审计覆盖到方方面面,要求审计机关对所有审计对象及审计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审计,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民生的重要部分,自然也在审计全覆盖的范围之中;而研究型审计的兴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审计案例,更是审计人才的研究精神,而这种精神需要从小培养,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开启阶段,自然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更需要被审计人员重视,以此来形成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三、义务教育审计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审计,面临着外生困境和内生障碍的双重压力,但与此同时,义务教育审计对于提升教育公平和质量水平的可行性也正在被人们逐渐所认可。

(一)义务教育审计体系不够完善,审计内容不够全面

虽然审计这一行业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但近些年审计工作才被人们了解,真正科班出身的审计人才资源仍是匮乏的,这就导致我国审计体系不够完善。义务教育审计作为教育审计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义务教育审计不像财政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样,动辄涉及大额资金,因此在审计体系构建方面也就没有其他类型的审计被重视程度高。同时,义务教育审计的审计对象相对而言有些模糊,一般情况下,其审计的对象是教育资金、义务教育保障资金等,但义务教育往往还涉及其他公共资源,对于审计内容的不明确,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审计工作的开展。另外,义务教育审计对接的是教育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这些教育主体原本也应该有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但现实往往是并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从事相关工作,这样不仅不利于构建出由内而外的审计体系,同时也会给义务教育审计增加任务量、降低效率。

(二)义务教育审计独立性较差,权威性较弱,缺乏审计活力

由于人员短缺,义务教育审计缺乏专业性人才,因此也就会有教师兼职、会计人员兼任的情况,而他们由于个人利益受控于管理者,加上对学校利益的维护等综合考虑,导致实际的审计流程和结果可能会与预期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这样就会造成教育内审计独立性较差的后果,进而影响整个义务教育审计的独立性。而审计单位统筹安排的义务教育审计权威性又较弱:有关于义务教育、教育体系的法律法规众多,需要教育部门的专家对政策加以解读和分析,这样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审计人员自身对政策的理解与把握,造成在审计层面上的权威性减弱;同时义务教育审计同其他类型的审计一样,都仅仅是对于国家财政等的监督,并没有对责任人或部门实际进行处理的权力,只能够督促整改,但如果被审计单位在现实条件下实在无力整改甚至出于个人利益考虑而拒绝整改,审计者也毫无办法,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审计活力,削弱审计成效。

(三)义务教育审计不够规范,缺乏确切的法律规定

审计工作必须要强调其规范性,义务教育审计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希望能够通过使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加优越、师资力量更加雄厚的方法来推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所以义务教育审计也需要紧跟政策,做出规范的审计制度规定,但在目前的实践中,义务教育审计的规范性并没有得到保障。比如义务教育审计流程的规范、取证方式的规范、审计内容的规范、审计权利与义务的规范等,都没有得到实现。许多义务教育审计以审计调查的方式进行,对于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利用也都是与其他宏观手段相同,这样就会降低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整合的效率。

(四)义务教育审计技术手段滞后,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正如教育发展在各省市县区的情况都不相同一样,义务教育审计发展也呈区域性不平衡的状态,这样也会导致义务教育审计技术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达不到普遍要求。同时,义务教育属于我国国家财政支持的教育,尽管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有一些民办学校,但总体而言,义务教育水平间接反映了当地的财政水平。

四、义务教育审计发展的路径

(一)构建完善的义务教育审计工作体系,扩大义务教育审计范围

首先要对现有的义务教育审计工作体系进行完善,对不同区域的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义务教育审计的适用性;其次要扩大义务教育审计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财政资金的审计,还应该监督校园建设、区域规划、师资队伍、重大基建项目等,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园进行审计,监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情况,就是对我国少年儿童的教育环境负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义务教育审计独立性,赋予审计更多权力,提高审计权威性

义务教育审计体现出我国审计助力教育治理的先进性,因而应该得到教育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审计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在刺激义务教育审计工作保持其先进性的同时,帮助教育向公平、高质发展。为了实现义务教育审计的目标,必须要提高义务教育审计的独立性,将教育内审与审计专项调查相结合,而不仅仅是信赖教育部门内审的结果。同时要保证义务教育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教育部门的专家可以参与审计,但不能成为审计的主导者,审计工作还是要把握在审计人员手中。此外,应该赋予审计更多的权力,助力审计整改的实现,让审计人员在督促整改时有权力、有底气。

(三)规范义务教育审计流程,制定补充性法律规定

义务教育审计的规范性需要用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义务教育审计由各省市县区审计机构主导,其规则制定也应由审计机构牵头负责。审计署给予大方向,而各省市县区则逐级据自身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所以必须要根据各个区域教育业发展情况和发展规划来统筹标准。教育的区域性不平衡与义务教育审计的区域性不平衡息息相关,而消除这种不平衡也是推行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主要目的之一。教育审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情况,督促下级单位健全相应级别的审计规范,以此来节约审计资源,合理整合资源,使得审计资源和教育资源都达到最大化地利用。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培养高质量审计人才

创新义务教育审计技术,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能保证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审计效率。利用高效的信息化技术来搭建义务教育审计的工作平台,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审计实务与理论的结合,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义务教育审计信息甚至整个教育审计的信息共享与集成,针对日常事项进行监督,推动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推进静态审计转向为动态跟踪审计。有了先进的工具和人才,一定会事半功倍,收获到更加高效的审计工作效率、更加规范的审计流程以及更加高质的审计成果。

五、结束语

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开端部分,是国家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适当的监督,义务教育审计也就由此产生。为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整体提升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审计的路径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的确,我国义务教育审计目前存在着一些不足,但通过对这些不足的分析,完善义务教育审计的体系和评价机制,规范义务教育审计的流程和内容,创新义务教育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再将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的不同之处加以考虑,一定可以使得审计工作更加高效高质,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和质量发展。(文 / 王浩然)

(作者简介:王浩然,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政府审计。)

参考文献

[1]王红敏,赵聪明.教育审计促进教育治理创新发展的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8(08):60-62.

[2]王玉华.教育审计促进教育治理的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文化,2021(22):117-118.

[3]喻涛,吴江.国家审计促进教育治理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J].经济师,2020(11):107-108.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