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报道 > 关于连云港淮盐文化产业化的思考与建议
2023
01-13

关于连云港淮盐文化产业化的思考与建议

淮盐产区是我国四大海盐产区之一,有着“煮海之利、两淮为最”的美誉。作为淮盐文化的重镇,连云港拥有丰富的淮盐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推进淮盐文化产业化,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连云港淮盐文化底蕴深厚

1.盐河及相关遗址。盐河又称官河,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盐河现有多段遗址,如海州板浦镇官河遗址、灌云东王集乡官河遗址、灌南新安镇古盐河遗址等,是连云港淮盐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此外,盐场的盐业水工设施也留存着许多遗存,如西墅扬水站、方洋港扬水站、燕尾港海水蓄水水库等,以及民国时期的石碾、风车狗头、木质推车等遗物。

2.淮盐文化遗存。目前连云港登记盐业遗迹60余处,主要涉及盐田、盐圩、盐署、碉楼、桥梁(含木跳)、码头、闸站、车站、坨地等淮盐文化遗迹。其中盐仓城遗址是汉代著名的“盐仓”,是江苏境内最古老的盐业文化遗址。猴嘴是台北盐场的溯源地,目前还留有近代遗存的淮海生产盐田(部分)、盐坨火车站等遗址。此外,还有被誉为淮北盐都的板浦镇、盐运销转运中心新安镇、灌南堆沟港镇盐商运盐停靠码头等,都是连云港境内淮盐文化的重要遗存。

3.淮盐非物质文化遗产。连云港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个,省级非遗项目39个,市级非遗项目297个,与淮盐文化存在关联性的非遗项目占三分之一以上。如国家级非遗项目淮盐制作技艺、东海孝妇传说、徐福东渡传说、海州五大宫调等;江苏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淮北盐民俗、盐场民谣、沙光鱼的传说、盐河传说等。

4.盐运文献史料。古典名著《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等与连云港淮盐文化颇有渊源,书中涉及盐业生产、盐事、盐民民俗等内容,都有淮盐文化印记。此外,有关淮盐生产、运销和买卖票据、典章文献也屡见不鲜,如《嘉庆两淮盐法志》《弘治两淮运司志》《康熙两淮盐法志》等,都是淮盐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见证。

二、连云港淮盐文化产业存在问题

1.淮盐文化文物保护修缮力度不够。连云港淮盐文化遗迹数量不少,但现存遗迹保护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保护力度不到位、缺乏资金、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如猴嘴盐坨的淮盐工业、盐运遗址处于濒危状态,建筑物损坏严重,灌西公济公司建筑旧址损坏严重。此外,盐河现存的部分古河道、盐场遗址等,也都亟待在考古基础上修缮恢复。

2.淮盐和盐运文化活跃程度较低。淮盐文化的许多存续文化元素的载体逐步消失,文化的活态传承程度较低。如盐民、船民的饮食文化、盐民滨海渔业方式、古盐场的文化空间、盐业生产的方式等,淮盐文化开发利用停留在研究层面。

3.淮盐文化展示传承载体缺乏。连云港作为淮盐文化重镇,目前仅有400多平方米的淮盐文化展厅。市级大型淮盐专题博物馆缺失,基层小型淮盐展厅凤毛麟角。淮盐文化宣传阵地较少,缺乏现代化的、文旅融合的淮盐文化专题展示馆和展示空间等宣传解读阵地。与盐城建成的“国字号”中国海盐博物馆、淮安正在建设的中国淮盐博物馆相比,连云港在淮盐文化保护和传承上差距不小。

4.淮盐文化产业化发展不充分。连云港淮盐文化保护和利用不足,除了食用盐以外,旅游、餐饮、艺术产品等方面很少体现淮盐文化,淮盐“文化记忆”宣传不够,文化产品严重缺失。淮盐文化与服务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的融合发展之路有待突破。

三、推进连云港淮盐文化产业化路径设想

1.打造淮盐博物馆。学习借鉴外地成功案例和经验,建议在连云港市科技馆设置淮盐博物馆,馆内设历史文化展示厅、生产制作厅、淮盐产品展示厅等。历史文化展示厅,采用动态与静态展示、实物与虚拟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引入现代科技展示技术展现盐文化历史和淮盐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影响,同步展陈淮盐文献著作、民俗民风等相关内容。生产制作厅,设置游客参与制盐的环节,推动制盐风车,让游客体会制盐的艰辛和劳动的快乐。淮盐产品展示厅,展示销售淮牌食用盐、手工盐皂、中药热敷盐养生包、水晶盐灯、陶瓷盐灯、结晶盐、工艺品彩盐、浴盐、盐雕等产品,再现连云港淮盐文化数千年人文历史。

2.打造淮盐文化公园。猴嘴素有“江苏盐都”之称,其盐坨建于1932年,整个盐坨呈“非”字形,坨内盐河纵横,保留了淮盐生产、仓储和运销的传统形态,是淮北盐业生产、运销的重要遗存,是目前唯一留存的淮盐文化工业遗产,对彰显连云港特色文化、推动淮盐文化的保护传承均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建议结合公园城市建设,依托猴嘴盐坨淮盐文化遗存,着力打造连云港淮盐文化公园。重点是对猴嘴盐坨、坨河和铁路仓库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恢复盐坨风貌,建设淮盐雕塑,开辟游乐盐场,把昔日盐坨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连云港地域特色的海滨淮盐文化公园。

3.打造淮盐文化特色小镇。徐圩盐场是目前江苏八大盐场仅存的海盐生产盐田,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该场域集淮盐晒制工艺保护、湿地保护、产业连线、盐业旅游和城市发展为一体,可以海堤、湿地风光为线,以盐田晒制工艺核心,规划建设淮盐文化特色小镇。淮盐小镇集淮盐生产、盐运展示、非遗保护、创意产业、休闲娱乐、商业开发于一体,结合绿色、生态、创新、低碳发展理念,借助淮盐文化历史积淀、盐场原生态环境和文化创意元素,重点打造淮盐文化体验街、淮盐文化风情街、淮盐创意产业区等功能板块,探索一条文化旅游、遗产保护与片区开发的融合发展新路。

四、加强淮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1.加快淮盐文化遗产普查和认定。重点开展盐河沿线淮盐工业生产、文化历史遗址、遗迹、建筑、庙宇和河岸的梳理和确权认定工作。进一步梳理和整理盐河、通榆河以及与此关联的烧香河、古泊善后河等沿线文化遗址、遗迹勘验和认定。坚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划定永久性保护红线,建设实景淮盐文化保护空间,确保淮盐文化的可持续保护利用;重点保护堆沟港堆沟村镇盐运码头和灌西盐场公济公司等淮盐文化遗址,明确文物保护主体,确立保护红线,建设遗址性保护区。重点勘验板浦镇、小伊乡、东王集和新安镇等地盐河沿线(官河)的河床、岸线,建设系列盐河河岸保护区,设立文物保护单位。

2.加强淮盐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按照“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的具体要求,在普查摸清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重点维修现有文化遗址、文化遗迹、文化建筑和重点河堤,保护好盐河两岸人文风貌,建设好盐河沿线生态环境,传承好盐河文化基因,夯实文化传承保护基础。合理利用和开发淮盐文化资源,创新保护模式,注重保护与利用并重,融合淮业、盐运、盐俗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实现淮盐文化可持续发展。

3.改进淮盐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进一步创新传承保护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淮盐文化多维度展示,建设虚拟数字体验平台、多媒体推广平台和新媒体传播平台,打造淮盐文化带数字云平台。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传统节日,开展淮盐文化的主题展示传承保护活动,鼓励利用县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丰富淮盐文化展示内容,提高展示频次。建设淮盐文化数智化展示空间,并与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和智慧公共文化等建设目标相结合,打造淮盐文化数智化博物馆系统。

4.加强盐河沿线名园、名镇、名村落保护。加强盐河沿线的青口镇、板浦秋园、大伊山镇、新安镇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运河古镇与古村等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在此基础上建设淮盐文化特色名镇名街名村,支持文化引领古镇复兴和乡村振兴。重点保护与盐河传统风貌有密切关系的古河道、码头、城门、关隘、寺庙、古桥、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存,全面提升盐河沿线自然风貌与人文环境。(文 / 于海梅)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