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浅谈高校如何应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
2022
06-17

浅谈高校如何应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

摘 要: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以往的以纸质资料为媒介进行数据信息传递的模式,而完成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过程。本文以辽宁省内某高校为例,浅谈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的优势,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较为普遍的困难。如,财务人员能力与电子化改革不匹配、支付业务与预算执行联系不够紧密等,并就高校该如何顺应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提出了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预算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严格遵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对原有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方式的一次大规模变革。改革后支付电子化管理为预算单位提供了“一站式”的资金支付服务,预算单位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支付业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国家各层面对高校教育事业、科研事业等投入的增加,以及高校自身业务的发展,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规模也逐年增加。辽宁省某高校2021年使用财政集中支付一体化支付达到14 000余笔,占全校总资金结算业务量的80%以上。

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的优势

(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支付业务成本

1.提高工作效率。在改革前的集中支付的业务操作中,支付流程是每笔资金支付要先在国库支付系统中录入往来单位汇款信息,然后通过系统打印出对应业务银行支付凭证,以银行汇款单为主,还有少部分的支票,然后银行出纳将支付凭证盖好银行预留印鉴,送交代理银行,银行按照纸质凭证,完成资金结算业务。整个环节中,银行出纳从录入到打印,要核对两遍汇款信息,再由复核人员核对汇款凭证,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并且有一定的资金风险存在。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工作启动后,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资金支付的结算方式。从工作效率角度出发,节约工作时间一半以上。并且参照以往工作时间安排,代理银行办理业务截止时间在每个工作日的15:00点,如预算单位需要办理支付业务,还要为代理银行预留足够处理业务时间,稳妥起见银行出纳需在14:30之前将支付凭证送交银行。再综合考虑,银行出纳每天忙着录入、打印、盖章,还要考虑路途耗费时间等因素,实际有效工作时间并不是很宽裕。尤其高校由于事业费用、科研费用较大,每天汇款业务量大、种类繁多。财务人员压力较大,工作体验度不高,同时资金结算风险一直无法有效规避。

改革之后,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按照功能权限,设置了Ukey身份认证机制。财务人员从录入Ukey登录,将汇款信息录入后,发送至复核Ukey,复核岗的财务人员复核后,再签章、发送,预算单位的汇款信息已送交至银行。银行及时获得信息,马上即可完成支付业务。整个环节,财务人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工作效率提高,失误率降低。

2.降低支付成本。从支付成本角度考虑,改革前预算单位需要每日安排车辆送交银行支付凭证。尤其该高校是双校区运行,主校区与开户银行跨区,路途遥远,每日往返银行办理业务,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与其他突发风险。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运行后,这个困难便得到了有效解决,大大节约了交通成本,并对其他风险有了一定规避,减少了传统的柜面业务,无论是预算单位还是代理银行的支付成本都大大降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从根本上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支付效率,提高了国库管理水平。

(二)强化财政监管、保障资金安全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后,各责任方责任边界更加清晰。从技术层面,不但可以更深入地明确财政、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三方的责任边界,而且预算单位内部,录入、复核、盖章各岗位也有明确的权责分工。各责任方严格地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配合完善的内控机制,环环相扣地完成整个流程管理。并且系统信息化大数据提供了完整的业务信息记录,包括时间节点,只要操作,在系统中就会留下痕迹。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后,从财政批复额度到预算单位的资金支出,系统体现了收支资金流的完整性。财政可以利用电子化手段,全程监控所有批复资金的使用支付的具体情况,从往来单位到结算时间、结算金额、资金用途都非常详尽。财政对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得到全面掌握,有利于保障资金安全,并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运行机制。

(三)有效防止对财政资金挪用和截留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后,财政监管更加便利,促使了财政资金朝着更加透明化的方向发展。所有财政拨付预算单位的资金都体现在一体化系统中,指标号、经济分类、资金用途等都标注的清晰明确。并且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对所有的资金按照资金来源、用途进行了权限设置,不符合资金用途的支出将被系统自动拦截,无法完成支付业务。鉴于信息技术的敏锐性,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等行为在一体化系统中实现的可行性大大降低,一个会计年度后财政会将结余资金额度全部收回,截留财政资金已不可能。由于财政的监管督促作用,也使得各预算单位严格按照预算及资金用途使用财政资金。

二、高校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业务时遇到的困难

(一)财务人员能力与电子化发展不匹配

1.现有财务人员情况。国库集中支付也属于资金结算的一种,因此在高校财务部门实践中,负责支付业务人员基本上由传统业务中的出纳岗位担任。传统的支付方式较单一,并且资金量不那么大,出纳人员的支付工作主要体现在书写凭证与到银行传递票据上。因此由于历史原因,对出纳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不是非常高。从部分省直院校的现有出纳人员的对比可以发现,出纳人员一般一至两名,按照部门内部业务分类、资金来源等分工。以该高校为例,对近十年中担任过出纳的人员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一共有七人担任过银行出纳,其中50岁以上三人,占比43%;中专学历四人,占比57%。从基本情况可以看出,现有出纳人员年龄较大且文化程度不高,目前并没有达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所需要的专业水平。

2.新招聘财务人员情况。再从招聘角度出发,通过近两年辽宁省内部分高校财务部门的招聘不难发现,普遍存在缺乏专业人才的现象。但是对于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的招聘要求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某省直高校招聘信息:会计人员,要求: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出纳人员,要求:会计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由此可看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出纳岗位要求就不足以引起重视。以上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财务人员能力与电子化发展不匹配,实际工作中力不从心、手忙脚乱等现象。

(二)支付业务与预算编制联系不够紧密

一般预算单位向财政上报预算的财务人员与办理支付业务的财务人员不在同一科室,该高校上报预算由财务管理科负责,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由资金结算科完成。各部门模块化管理,有效沟通不足,实际需要支付资金与预算不符情况常有发生。有些单位年度内有其他费用支出,但并没有及时向财政申请增加相应预算,导致挪用其他资金用途的经费。又或者有的专项经费、国家划拨的纵向科研经费,应按照项目的预算要求来支付,比如“双一流”国家拨款需要专款专用。这些由于支付业务的财务人员获取信息不对称、业务不全面而导致的挪用、错用情况也曾发生过。这些问题均反映出预算单位预算编制与资金实际使用联系不够紧密,预算执行不够规范。

(三)资金退回清算周期较长

在日常的支付业务处理中,退汇的情况常有发生,如往来单位名字、账号、开户行错误,又或者付款后发现采购商品没有货,近两年由于疫情经常发生的已支付的会议费,由于疫情原因会议被取消等,以上原因都有可能产生退汇业务。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后,退汇业务在一体化系统中就可以完成。代理银行收到往来单位银行退回资金时,需要及时要求预算单位查询该笔汇款信息,确认是否为一体化系统支付资金退回,然后代理银行生成退款电子凭证,发送至人民银行国库,由人民银行完成退回资金清算业务盖章,再由人民银行将清算后的电子凭证发送给财政与代理银行。此时预算单位才有可能收到已盖章的退汇凭证,一体化系统中的使用额度得以恢复。这个周期在目前大概需要三个工作日,如果出现应急款项需要支付,会出现预算单位系统查询已支付,但是往来单位并没有收到相应款项,造成业务人员对财务人员不理解、甚至误会的情况。

三、想法与建议

(一)分工细化,加快职能剥离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实施改革以来,从部分预算单位的运行情况来看,如果继续照搬传统的依靠银行出纳一己之力来完成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的维护与支付业务的工作,支付业务正常运转将越来越困难。该高校为了应对改革发展积极拓展思路,打破了传统的会计核算与资金结算在同一科室的运行模式,而是把工作细分,将部分财务人员按照具体分工从原科室中剥离出来,成立了资金结算科室。该科室主要负责全校所有的资金账户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相关业务则是重中之重。如,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的维护、支付业务、与银行的沟通、与财政的沟通、与预算编制人员的对接等。将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管理从认识到实践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二)加大系统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的深入,不但要求操作业务人员水平提高,对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业务人员要熟悉一体化电子支付的业务流程,并熟练掌握一体化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使用。由于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经常需要系统维护、升级、疑难问题解决等,因此,为了更好应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有必要打造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定位问题,要选择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较强的财务人员来负责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第二,部门内部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及时把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新制度、新业务传达给相关参与人员,并一起集思广益讨论方式方法,不断增加财务人员知识储备,提高业务水平,以不变应万变。第三,加强外部学习,积极加强与省内其他高校的交流,对比分析同一业务的处理方式,找差距、找原因,积极寻找一条合规、安全、高效的业务流程。第四,职业道德教育要常态化,筑牢道德和法律底线。努力将财务人员打造成为业务强、素质高、有道德的综合性人才。

(三)强化部门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国库集中支付流程的起始点,决定着财政对预算单位用款额度的划拨,影响着预算单位一年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是否顺利。预算编制应严格遵循财政资金功能分类、经济分类、资金用途等要求做好精细化编制。从资金分类到额度,宏观到细节都要考虑全面,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分类要全,额度要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指标额度支出。加强预算编制人员与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操作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良好合作机制。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法制性,增强预算约束力。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参考文献

[1]潘琳琳.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研究——以雄县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18.

[2]刘凤.深化山东省J市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研究[D].河北保定:河北大学,2020.

[3]陈晓炜.深圳市 A 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研究[D].广东深圳:深圳大学,2019.

[4]荆冉.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研究——以济宁市为例[D].山东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