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统计学杂志文献规律探究
2020
12-17

统计学杂志文献规律探究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统计学科的三本顶级杂志:《统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以及《统计与决策》自1994-2012年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为样本进行有关合著特征、合作结构以及相关学术质量的综合研究。研究发现,随着各杂志文章刊载数量的稳定增长,其文章质量持续攀升,合著文章的比例不断增长,作者合著率高达60%,合作文章的被引频次明显优于非合作文章,呈现出合著井喷的学术景观。在合作作者单位的趋同性方面,合作的主要模式仍以同机构内合作为主,跨机构为辅。在合作的网络结构分析中,展现了辐射状网络结构、块状网络结构、包含多边形场结构、包含链路层级结构等多种网络结构。

关键词:文献计量;统计学科;合作网络

一、文献计量学概述

早在 20 世纪 20年代,英国的休姆第一次提出了统计书目学(Statistical bibliography)的概念,国外陆续出现了运用统计、模型等定量方法研究学术期刊评价的现象。应该说,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的最初概念是在统计书目学的基础上得来的。

真正的文献计量学一词的出现以及代替统计书目学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英国的普理查德来完成的。他将文献计量学的概念外延扩展到了更广范围的计量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对另外一种形式的过程控制。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目的并非对期刊进行一个短期的分析描述,而是希望在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中对期刊进行长久持续性的研究,通过持续不断的分析论证,一步步逐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为期刊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使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科学研究更加完善、更加合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文献计量学在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科研、教育和实际应用全面发展的局势,并且已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二、学科合作网络

新的科学合作对于凝聚创新思想、获取科技信息、共享研究资源、培养和造就新时期复合型人才,在重要学科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取得科学突破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学合作这一复杂网络中,可以通过网络结构分析来描述科技论文之间的引证关系以及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科学合作网络本身的演化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本文就国内统计学科的三本顶级杂志《统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以及《统计与决策》自1994-2012年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为样本进行有关合著特征、合作结构以及相关学术质量的综合研究。

(一)载文统计分析

1.载文量。一个杂志的载文量常常被用作衡量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遴选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统计三大杂志各年份段的载文数量,如表1所示。

总体来看,三大杂志的载文总数随年份呈上升趋势。另外,《统计与决策》这本杂志的载文量比其他杂志要多很多,从早期是其他杂志发文数量的2-3倍到最后几年将近10倍之多,其发文总量占三本杂志总体发文量的75%左右。

2.载文质量评测。被引频次通常是用来评价一篇文章质量好坏的标准。论文的被引频次是指自论文公开发表或公开发布以来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一篇文章的被引频次越高,说明它对后续研究所起到的参考推动作用越大,使用价值也越大。
图1是各杂志文章平均被引次数随年份变化图,反映杂志文章的平均质量水平。在零被引文章占比方面:《统计与决策》有30%;《数理统计与管理》有22%;《统计研究》有19%。这一指标反映了较低质量文章的占比。可以看到,被引频次在近几年里是逐渐增加,可以推断这三份杂志的文章质量在逐渐提升;另外平均看来,这三种杂志中《统计研究》的文章质量最好,《数理统计与管理》中的文章其次,《统计与决策》居后。

(二)机构合作情况统计分析

1.统计学科合作数量分析。统计学科合作数量分析主要研究三大杂志的作者合作率。作者合作率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的文章数占全部文章的比例。高的合作率一方面反映本学科的学者注重合作交流,注重多方面资源整合的良好研究氛围;另一方面也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学科交叉的程度,涉及领域的广度和学术研究的力度。

图2展现了1994-2012年,三大杂志所反映出的统计学科合作情况变化图:

上图表明,各杂志文献的合作率在波动中逐年上升,《数理统计与管理》杂志的文章合作比例最高,虽然近年来波动较大,但仍有小幅增长;而《统计研究》和《统计研究》这两个杂志,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合作率从不到20%上升到60%左右,可谓实现了巨大的增长。后几年,这三大杂志文章的合作率已基本稳定在60%左右,说明“合作”形式已经超越“独作”形式,成为学术研究的主导方式。

尽管合作形式已经成为主流,但大多数的合作模式仍仅限于同一机构之间,跨机构合作仍然占比小于一半。图3是各杂志文章跨机构合作率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2年之前,文献的跨机构合作比例经历了很大的波动,
而在2002年之后,趋势开始稳定增长。在2002年之后为每个杂志拟合直线,发现它们的拟合方程分别为(1)《数理统计与管理》杂志y=0.0293x+0.2169,(2)《统计与决策》杂志:y=0.0182x+0.2129,(3)《统计研究》杂志:y=0.0167x+0.2881。

显然,《数理统计与管理》杂志即平均每年增长3%,发展最快;而其他两杂志每年增长不到2%,发展较慢。截至2012年,作者跨机构合作率已基本稳定在40%以上,并未成为合作的主要模式,但向上发展的势头仍然存在。

2.合作文章被引情况分析。从图4可以看出,合作文献的质量也显著比独作文献质量高。不仅被引次数的平均水平比独作文章更高,在最离均值较远的高被引文章中,被引次数也显著比非合作文章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章的合作模式是与高质量有正相关关系。

3.统计学跨机构合作模式。通过分析发现,按合作区域划分,可以分为10个社团模式;按合作结构划分,可以分为发现辐射状网络结构、块状结构网络、包含多边形场结构、包含链路层级结构等等。

(1)辐射状网络结构。辐射状网络的特点是节点数并不多,其中有稳固关系的节点很少,通常呈现的结构以某几个节点为中心点向外发散出多条连接线。

第1个社团是以上海的几所知名高校: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中心对外辐射的合作关系,分别连接了上海、江西、广西几所高校, 这些地区基本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体现了比较强的地域集中特征。

类似的还有,第5社团、第6社团和第8社团。第5个社团主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为中心节点,分别辐射到天津其他高校及山东,北京河北等地高校,合作地域基本局限在北方;第6个社团中以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中心连接起了西安、上海,以及武汉等地的高校,他们主要是以学科内部合作为主;第8个社团的中心节点是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主要反映的是湖南内部各大高校的合作情况。

(2)块状网络结构。块状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以一个大群体为主,附带一个小分支团体结构。第2社团是广东各大高校的合作关系。由于身处沿海地区,广东高校的学生老师出境交流的机会比内陆更多,因此这里的大学除了跟本省及国内部分大学合作之外,还会积极与香港的大学,国外的大学形成合作关系。社团7则主要是以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附近高校形成的合作关系,云南昆明等地的高校与厦大、浙大有较微弱的联系。

(3)包含多边形场结构的稳定合作关系。社团3的结构中包含中一个稳固的三角合作关系: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四川大学,以此带动周围一群高校的互动。其中一个现象是在与西南交通大学连接的高校中有很多是境外高校,说明该校的海外合作程度很高,尽管它也地处四川内陆。

社团4也形成了很稳固的骨架支撑结构,以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节点为主;这幅图中的节点高校大多属于中等级别,可见这类学校更容易与自己同级别的兄弟院校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小团体聚集现象比较明显。

社团10类似于社团3和社团4,网络节点涉及的机构数较多,并且中间也已经形成稳定的多边形合作关系结构。

(4)包含链路层级结构的稳定合作关系。第四类结构有点类似第三类,都是社团中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合作结构关系。然而不同的是该社团结构形成的稳定关系是链条状,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在第9社团中度最大的三个节点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这意味着他们合作模式既稳固又方向单一,然而由他们向外辐射的大量节点的合作关系则交叉较多,这说明核心的学校主要有固定的合作伙伴,而其他学校则合作关系比较广泛。(文 / 宋涛 黄绍军)

(作者简介:宋涛,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百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统计;黄绍军,助教,硕士,百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统计。)

参考文献:

[1] Hulme, E.W.,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in relation to the growth of modern Civilization(统计文献学与现代文明进步的关系), London, Butler and tanner Grafton(伦敦Butler and tanner Grafton出版公司), 1923,182~184 .

[2] Pritchard A.,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or bibliometrics(统计文献学或文献计量学),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资料杂志), 1969, 25(4): 348~349.

[3]李凯旋,林娜,杨洪勇,基于《情报科学》期刊作者合作网络模型分析,现代情报,2007,9(9)(57~63).

[4] 颜志森,张薇《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以来载文,作者和引文统计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