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港口竞争力研究综述
2019
11-28

港口竞争力研究综述

摘要: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在经贸往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港口企业启动国际化战略,港口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通过提升港口竞争力这一核心要素才能更好地深度参与“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港口竞争力的研究进行分析,从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港口竞争力评价、港口竞争力提升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以往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最后找出既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港口竞争力;研究综述;影响因素;评价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范围内90%的货物运输都需要通过国际航运完成,港口作为国际运输体系中的重要交通枢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平台,在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港口已从最初的卸货转运地转变成国际经贸往来中的重要节点。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8年海运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通过海洋运输的货物总总量达到107亿吨,集装箱港口的运量为7.522亿标准箱,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以及港口功能不断完善,全球的港口货运事业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势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货物吞吐量自2003年以来长期居于世界第一位。在全球十大港口中,占据七席,其中上海港连续多年保持吞吐量世界第一位,中国港口已经成为世界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家加大对港口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多的政策向港口倾斜,港口企业的业务更加丰富,港口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港运体系,优化港口和航运布局,积极参与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此,只有不断提升港口的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展下去。

港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目前对港口竞争力的研究依然处在一个初级阶段,随着港口国际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今后对港口竞争力的研究依旧是一个热点领域。所谓港口竞争力是指港口凭借其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并以腹地经济为支撑吸引各种生产和航运要素汇集,通过对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相对于其他港口所具有的比较优势。面临着日益激烈的港口竞争环境,如何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如何对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针对性的建设港口,对港口的未来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国内外对港口竞争力的研究进行梳理,从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提升措施三个方面对文献归纳。

二、国外港口竞争力研究

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港口竞争力系统的研究才得以出现,使得对港口竞争力的研究到了更加深层次的阶段,进入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时代。进入21世纪以后,关于港口竞争力的研究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一)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何塞(Jose)从货物承运商的角度得出效率是影响承运商选择港口的主要因素,而航线密度、基础设施区位等也对港口的选择有一定影响。海因斯(Haynes)选取香港港和高雄港两个港口实证了港口的效率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金(Kim)等将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成港口吞吐量和港口设施两类,并选取上海港和釜山港为对象实证分析。丁伍德(Dinwoodie)等指出港口临港产业及多功能商务中心是成为区域枢纽港港口的决定性条件。墨菲(Murphy)和戴利(Daley)从港口选择的视角出发,得港口费率对选择港口的影响较小,而安全便捷的服务对港口的选择有着积极的作用。雷扎伊(Rezaei)、林德(Linde)和塔瓦西(Tavasszy)也从港口选择的视角出发,对港口进行研究,但不同于墨菲和戴利的结果,得出运输链上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是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满意度,声誉和灵活性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弗莱明(Fleming)等从船舶公司的视角指出,完善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及服务是港口重要的竞争优势;而惠布雷希茨(Huybrechts)和卡尔斯曼(Meersman)则认为在选择港口是主要考虑航线的因素;博赫丹(Bohdan)和理夏德(Ryszard)介绍了格但斯克银行学院波罗的海物流研究中心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根据其确定的后勤能力评估波罗的海南部波兰和德国海港的竞争力水平。诺特布姆(Notteboom)和何塞(Jose)等研究了港口私有化可以提升港口运作效率,带来经济效益,是港口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迪克(Dyck)和伊斯梅尔(Ismael)以西非地区的港口为例,得出阿比让港成为西非最具竞争力的港口的主要因素在于其效率和业绩,基础设施和政治的稳定前景等。萨洛蒙(Salomon)将港口的地理位置和港口运作效率作为决定竞争力的因素。李(Lee)等实证研究集装箱港口管理中的信息化转型对客户满意度和港口竞争力。分析结果显示,集装箱港口的电子转型可以通过电子工作场所,客户关系管理和安全来影响客户满意度和港口竞争力,这意味着集装箱港口应该尽一切努力专注于这些关键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费拉丽(Ferrari)等指出港口的异质性对港口的竞争力产生影响。马尔乔(Malchow)和卡纳法尼(Kanafani)认为港口竞争力还受腹地与腹地之间距离的影响。康纳(Khanna)等研究得出随着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会对一些航道设施落后的港口带来影响。

(二)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邦博马(Bomboma)使用了2005年至2016年的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对西非五个战略集装箱港口进行竞争力分析,得出该地区高效港口的排名。金(Kim)指出普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已成为揭示竞争力分析的代表工具,并开发应用了一种称为附加市场份额(AMS)的应用市场份额指数。对1998—2013年期间的15个主要集装箱港口分析。卡布拉尔(Cabral)和拉莫斯(Ramos)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巴西港口的竞争力绩进行评价。宋(Song),莱昂斯(Lyons)等人提出了一种静态成本模型来检验港口的相对竞争力,然后制定非合作博弈模型,推导出最优港口的定价和运营商港口选择决策,并以南安普敦和利物浦港口为例进行实证。黑尔斯(Hales)等以72个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为对象,实证检验一种称为港口竞争力均衡理论的新理论。该模型拥有吸引新客户和投资者所需的十个变量,通过平衡吸引新客户的需求与吸引新投资者的需求来解释港口利益相关者在提高竞争力方面的行为,局限性在于它只测试了大型集装箱港口的竞争力均衡理论,但对于小型港口或许不成立。帕克(Pak)等利用一种模糊的TOPSIS方法确定和评估了五个港口的软环境,并根据此评估了亚太地区的五个主要集装箱港口。结果发现,客户和关系资源对港口服务质量的提供贡献最大,而香港似乎是软环境评价最高的港口。埃斯梅尔(Esmer)等从营销经济学角度,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以土耳其港口的数据为例分析港口的竞争力水平,以及港口如何利用非价格竞争战略进行竞争的研究。研究目标是确定港口部门非价格竞争的决定因素,并评估其对非价格竞争各方面的影响。杰万(Jeevan)等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分析收集的数据,研究陆港运营对集装箱海港竞争力的影响。

(三)港口竞争力提升措施的研究

巴斯塔(Basta)和莫齐奥(Morchio)以热那亚港为例,分析腹地重叠,竞争激烈的情境所采取的策略,并表示成功的战略应该完善港口配套,改进运输和物流服务,完整港口功能。杰万(Jeevan)等指出陆港能提高海港性能,要增加海港服务差异,改善海港-腹地接近度,增加海港贸易量,以及提高海港容量。穆宁(Munim)和施拉姆(Schramm)指出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提高港口基础设施的质量,因为这有助于提高物流绩效,从而提高海运贸易,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然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变得富裕,这种联系就会减弱。帕罗拉(Parola)等指出海运业重大变化对港口竞争力及其驱动因素有着显著影响,还确定了未来研究的一些未开发的研究领域。金(Kim)等根据港口用户的港口选择行为,为港口管理局制定港口经营者竞争力的政策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李(Lee)等基于每个国家目前和潜在竞争力的聚类分析结果,为具有相似背景和发展条件的每个国家集团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政策建议。尹(Yoon)和丁武杰(Dinwoodie)指出提高竞争力不仅需要人力资源,设施,服务质量,客户导向和声誉因素的差异,还需要工业—大学—政府(I—U—G)网络发展。拉古迪斯(Lagoudis)等分析了港口竞争的不同研究角度,即港口选择,港口生产力和港口竞争力。结果表明,大多数工作都集中在与港口选择,效率,绩效和竞争力相关的主题上,并分别从这三个主题方面提供建议,并给出未来港口研究的方向。马萨米(Massami)对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面临的竞争风险分析表明,港口面临的竞争风险无处不在,这对达累斯萨拉姆港口决策者在竞争性风险管理战略规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港口竞争力研究

关于港口竞争力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于港口系统的研究才得以形成,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鲁渤等利用港口硬件指标的同时,创造性的引进软件竞争力指标,对9大港口竞争力和腹地发展的协同关系进行研究。指出区域经济总量指标并不是影响竞争力的主要指标,经济结构对港口竞争力作用更为明显。匡海波等从港口吞吐量、港口作业能力、港口财务及投资状况及自然环境四个方面构建较科学的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基础,对7个主要港口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港口作业能力以及财务投资水平是港口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李冬新等从港口企业和与供应链相关的关键企业的视角出发,分析港口企业间的信任和承诺对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得出信任与承诺能够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对提升港口竞争力具有正相关关系。刘洋运用波特钻石模型,从竞争导向型要素、合作导向型要素两个维度,分析港口集团竞争合作对港口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并分析影响港口竞合的因素。杨忍等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51个国家的99个重要港口的竞争力分析得出,港口的网络地位对港口竞争力影响最大,竞争力较强的港口突出特点是在海运网络中的网络地位高,通达性强,辐射范围广,而政府廉洁度对竞争力影响较小。肖青等阐述作为物流节点和信息枢纽的港口经营活动,从地理因素、硬件设施、软环境、服务质量、物流服务水平五个方面对影响港口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透析。周宇等从吞吐能力、规模现状、发展潜力、群内发展环境四方面对我国主要沿海港口的竞争力水平评测,利用改进的波士顿矩阵将港口划分为潜力型、明星型、金牛型和瘦狗型港口。顾磊等分析得出港口的绿色外包和绿色实践对提升港口竞争力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庄佩君以客户选择港口的角度出发,分析货主选择港口的影响因素的变迁,主动地物流服务能够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港口竞争力。

(二)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邵俊岗等通过对邮轮港口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利用熵值修正G1法对中国沿海的邮轮港口进行评测。李振福多重流分析了中国港口的竞争力格局。杨忍等运用熵权-层次分析法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51个国家的99个重要港口的竞争力进行评价。丰茂秀等利用熵权TOPSIS方法选取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几个重要港口为对象分析港口的竞争力水平,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港口的作业效率,得出港口总体进步的事实。庞瑞芝通过DEA方法对我国主要港口经营效率进行评价,而刘家军等在DEA方法中引入C2R和C2GS2模型,对我国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找出非有效性的港口,选取10个港口进行实证分析,表明DEA方法研究港口竞争力评价是有效的。陈双喜等以东北亚地区主要港口为研究对象,运用AHP模型分析了港口综合竞争力水平,建立起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模型,对主要港口的竞争力进行排序。吴慧以国际邮轮港口为对象,从内外部条件、城市旅游条件三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利用云模型评价方法对巴塞罗那港口及上海港、天津港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的评价,为上海邮轮港口及天津邮轮港口找到自己在国际上的定位,得到两个港口超过欧洲二流港口,但与一流港口有着明显的差距。安娜等首先分析了现有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结构模型的满意度测评方法对港口竞争力评测,为港口竞争力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刘骥鹏等和马永刚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对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马永刚选取五个一级指标,若干个二级指标,以釜山港及上海港为例进行港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而刘骥鹏等以低碳发展水平为核心研究港口群内的港口竞争力,基于低碳理念,构建包括港区清洁能源利用率等在内的18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吕梁等和王子龙等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以深圳港和环渤海地区的港口为对象对港口的综合竞争力了进行评价,并对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不同的是吕梁等从纵向方向对深圳港2003-2008年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而王子龙等利用2009年的统计数据从横向方向对影响港口竞争力的指标比较,并将港口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得出辽宁港口群腹地经济落后、竞争恶劣的问题严重,天津河北的港口受行政区划的影响,资源难以整合等问题。韩亚娟等利用供应链整体最优化的思想,分析影响港口的竞争力的14个指标,采用非线性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最优运输方式选择。袁丹萍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以宁波港为例,实证分析港口对城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影响作用十分明显。

(三)港口竞争力提升措施的研究

曹晓发分析了国内外港口建设相关经验,探索自贸区环境下世界强港的发展方法,提出港口建立成为世界性强港的必要条件,包括要建立对港口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自贸区和港口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等等。严敏如分析出福州港和台北港在沿海港口处在劣势地位,并在福建自贸区环境下,提出要加快自由贸易港区建设,加强港口之间的协同、提升集疏运体系等措施抓住机遇,发展港口。郭晓清等对厦门港及我国其他主要港口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厦门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改善航道水深及拓展经济腹地等措施提高竞争力。顾磊等提出要注重绿色供应链中上下游客户的关系,制定绿色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港口竞争力,给我国港口的发展提供启示。庞瑞芝通过对我国主要港口经营的资源浪费现象,提出要整合各类港口资源,协调港口关系发展,提升效率。施桦等发现舟山港域的船舶维修体系和燃料供应体系较为落后,最后通过分析其他港口船舶维修体系和燃料供应体系的发展经验以期带动整个船舶工业及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王圣在分析港口竞争力的核心构成要素基础上,提出了港口要以集群方式发展,各个港口保持自己特色,错位经营,建立大港为枢纽港,小港为补给港的策略,对山东省制定未来的港口发展方向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鲁渤等指出要以创新和服务提升港口竞争力,由于港口发展存在“马太效应”,竞争力较弱的港口要结合自身腹地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匡海波等提出水平较差的港口可以通过改善财务加大投资来提升竞争力。施春红指出广州港可以通过发展邮轮产业,利用环保技术,整合港口资源等措施促进港口的转型升级。贺蕾以宁波港和上海港为例,引进博弈论的观点,论证了港口合作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措施。

四、文献述评

综上,通过对国内外港口竞争力的研究文献梳理,以及对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现有对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港口自身角度和港口客户选择角度出发,分析港口的总体水平以及港口如何吸引客户提升竞争力。在现有的研究中,评价港口竞争力的主观评价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标杆分析法、TOPSIS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证据推理法等,而客观评价方法有熵权法、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法、数据包络法等,并选取港口实证分析。
同时以往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主观评价方法的指标权重在设立过程中受到研究者个人因素影响,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说服力差,难以服众;客观评价方法相对于主观评价方法的优势在于其权重设立来源于数据本身,避免了人为设立权重的主观影响,所得到的数据更加真实,但客观评价方法过于重视数据本身,不能考虑到研究对象本身的实际状况,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第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指标选取过程主观性强,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规则不合理,所选的指标的科学性不强,包含了大量无用信息,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重叠等,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量。第三,港口的提升措施方面,大部分的文章只是将措施作为补充,内容过于笼统,并未对某一港口未来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案。

五、研究展望

随着港口功能的完善以及物流事业的发展,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因素日趋复杂,对其竞争力的评价难度不断加大。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及指标选取等方向进行探索。第一,建立更为完备的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如,可利用R聚类、变异系数等方法对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因素进行筛选,通过较少的指标反映更多的原始信息,同时也可以避免所选指标包含的信息重复的现象。第二,可以试图将主客观评价方法结合,既避免了主观评价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了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第三,在提升港口竞争力的措施方面,可以选取某一港口的问题,为港口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案,也可从港口群协同,港口与腹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文 / 刘景山 吴价宝

参考文献:
[1]杜军,鄢波.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理——来自水产品贸易的经验证据[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6):26-33.
[2]鲁渤,邢戬,王乾,等.港口竞争力与腹地经济协同机制面板数据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39(4):1079-1090.
[3]匡海波,陈树文.基于熵权TOPSIS的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与实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157-162.
[4]李冬新,姜泰元.港口企业间的信任和承诺对港口竞争力影响的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1):81-84.
[5]刘洋.影响港口集团间竞合关系的因素分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2):32-35+45.
[6]杨忍,牟乃夏,彭澎,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竞争力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20(5):623-631.
[7]肖青,李晶,黄建柱.物流环境下集装箱港口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2):28-31.
[8]周宇,马仁锋,王益澄,等.港口群视阈下中国沿海港口竞争力评价及类型判识[J].水道港口,2017,38(6):639-646.
[9]丰茂秀,胡坚堃.基于熵权—TOPSIS和DEA算法的港口综合实力评价及作业效率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1(3):356-363.
[10]庞瑞芝.我国主要沿海港口的动态效率评价[J].经济研究,2006(6):92-100.
[11]刘家军,蒋朝哲.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2,10(4):99-104.
[12]陈双喜,戴明华.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与东北亚港口竞争力的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9-43.
[13]吴慧,王道平,张茜,等.基于云模型的国际邮轮港口竞争力评价与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2):166-174.
[14]安娜,刘金兰.基于满意度指数的港口竞争力测评[J].中国港湾建设,2009(1):72-74.
[15]刘骥鹏,王春,李坤宇.基于低碳发展的港口群内港口竞争力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30):77-79.
[16]马永刚.基于FCE-AHP的港口物流竞争力研究[J].经济管理,2007(22):78-83.
[17]吕梁,高红,贾红雨,等.基于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港口竞争力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36(4):43-47.
[18]王子龙,韩增林.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竞争力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3):214-217.
[19]韩亚娟,向浩,丁玲.基于港口选择的运输方式优化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20(6):114-121.
[20]袁丹萍.投入产出法在港口社会效益定量分析中的运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3):80-81.
[21]曹晓发.基于自贸区联动发展模式的世界强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物流技术,2015,34(14):185-188.
[22]严敏如.福建自贸环境下福州港和台北港的竞争力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6):20-25+34.
[23]郭晓清,黄建设.厦门港与我国主要港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中国航海,2015,38(4):121-124.
[24]顾磊,曲林迟,甘爱平,等.绿色供应链管理视角下港口绿色绩效及竞争力研究——来自沿海港口的问卷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23):227-232.
[25]施桦,卢金树,邓佳佳.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及在舟山港域的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6):525-532.
[26]王圣.山东省港口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01):92-96.
[27]王爱虎,刘晓辉.港口竞争力研究综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9-17+25.
[28]赵宇哲,刘芳.生态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R聚类、变异系数与专家经验的分析[J].科研管理,2015,36(2):124-132.
[29]邵俊岗,李其俊.基于熵值修正G1法的中国邮轮港口竞争力测度[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2):65-71.
[30]庄佩君,张向阳,吴新洪,等.基于客户满意度的货主选港[J].中国航海,2018,41(03):129-134.
[31]施春红,赵茂林.新常态下广州港口经济转型升级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54-56+62.
[32]李振福,李婉莹.基于多重流分析的中国集装箱港口竞争格局[J].经济地理,2019,39(02):124-131.
[33]贺蕾,郭强华.港口竞争博弈分析——以宁波港和上海港为例[J].特区经济,2017(12):55-57.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