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文库 > 对推动货物运输“公转铁”的几点思考
2018
08-30

对推动货物运输“公转铁”的几点思考

对推动货物运输“公转铁”的几点思考 - 第1张  |

一、“公转铁”是优化货运结构的一项短期举措

自2017年初,相关部门启动环渤海港口大宗货物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以下简称“公转铁”)以来,货运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中短期来看,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继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仍比较旺盛,“公转铁”可作为调整运输结构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来看,调整运输结构不是简单的“增谁减谁、由谁转谁”的问题,而是根据运输需求的发展变化,通过运输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充分发挥每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实现运输方式间合理分工、运输系统效益最大化,进而实现货运降本增效的问题。

二、推动货运“公转铁”应兼顾环保、质量、效率、经济四大目标

推动货运“公转铁”,环保不应作为惟一的目标,还应兼顾质量、效率和经济等重要目标。质量目标,强调货运服务在快捷性、精细化、多品类上能够充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后货主对运输时效性、机动性、准确性等越来越高的要求,强化供需精准对接,提高服务质量。效率目标,强调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和综合效率,宜公则公、宜铁则铁、宜联运则联运。经济目标,强调全社会经济运行成本最低化,既包括实际运输成本所反映的经济性,也包括涵盖环境保护、机会成本等外部成本在内的经济性。

三、推动货运“公转铁”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公铁运输费用倒挂问题。2004年以来,我国铁路货运价格水平连续上调。在铁路运输不能门到门,在需多次倒装的情况下,加上装卸费、发站和到站取送车费等两端费用,公铁运输费用倒挂现象较为普遍。这种运输费用倒挂,有市场竞争规律的作用,但也存在市场监管、政策引导等方面的问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二是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铁路货运门槛比公路高,运输的机动性、灵活性较差,时间成本高,也不能实现实时信息跟踪。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供需对接更为方便、适时,铁路集聚分散需求和依据信息进行货运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应顺应技术进步加快铁路服务创新,提高运输时效性、可靠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四、应重视“公转铁”对相关行业产生的影响

“公转铁”对沿海港口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短期内大宗散货吞吐量较大、铁路集疏港系统建设滞后的港口将面临较大挑战。长期来看,“公转铁”可能促使部分港口战略转型和整合,进而影响到沿海港口的竞争格局。

“公转铁”对传统公路运输模式将产生较大影响。在推动运输结构调整、提升铁路集装箱运量比例、发展多式联运等政策导向十分清晰情况下,公路货运资源面临整合,传统“散、小、弱”的公路货运组织结构和组织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

“公转铁”应统筹兼顾中小民营钢铁、煤炭企业利益。“公转铁”后中小钢铁企业生产物资运输保障和生产的持续性受到较大影响,中小型民营煤炭企业运输成本增加,如何减少“公转铁”对中小民营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是“公转铁”后续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文/樊桦)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