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新时代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5
05-13

新时代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路径探索

摘 要:在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预算管理体系和预算制度亟待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文章以新时代预算管理改革为主题,深入探索并提出改革的实践路径。梳理了当前预算管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包括预算资源的整合与配置能力不足、对国家重大战略的保障作用有限、预算管理支出标准建设不完善、预算约束及预算绩效机制不健全、预算协同管理的水平和效能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改革实践路径,包括强化预算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策略、增强预算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效支持力度、完善并推进预算管理支出标准的建设、健全并深化预算约束及绩效评价机制、提升预算协同管理的效率及执行效能。希望通过这些改革路径,推动我国预算管理实现现代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预算管理;改革

步入新时代,全球化的加速与信息化的深度发展,对国家预算管理体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前瞻性。而我国当前的预算管理体系和预算制度,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时,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为更好地适应和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预算管理改革迫在眉睫。面对预算管理改革要求,应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探索,以期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与挑战。

一、新时代预算管理改革的背景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正深刻影响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与日俱增,传统预算管理体系和制度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尤其是在预算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效率提升以及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持等方面,都显露出了体系和制度的不适应。与此同时,公共财政的预期目标和社会责任也正在发生深度变革,其更注重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对预算管理体系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形势下,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优化预算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效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当前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这一背景为深入理解新时代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供了重要视角。

二、新时代预算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资源的整合与配置能力不足

首先,预算资源的分配方式往往偏离了公平和效率原则,导致关键领域的资金供给短缺,而部分非重要项目却得到过度资助。这一偏差不仅阻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其次,由于预算管理体系和机制的不完善,预算管理框架不健全,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流程的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较低,容易引发资源的不当分配与潜在的滥用情况。信息封闭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的准确性,也削弱了公众对预算公正性的信心。再次,预算资源的整合能力也显得不足,各级预算执行机构在实践中表现出整合资源的明显短板,经常独立运作而非协同作战,不能有效地进行整合和利用,导致资源的分割和重复投入,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浪费问题。最后,预算资源的配置决策往往受到行政干预和权力操控,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公正的评价体系,使得资源配置更多基于行政意志而非客观需求,这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也严重损害了公共财政管理的公信力。这些问题都是预算资源的整合与配置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是当前预算管理改革需要直面的问题。

(二)对国家重大战略的保障作用有限

预算管理作为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承载着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提供财务后盾的重任。但遗憾的是,现阶段的预算管理体系在该方面的履行上尚存缺陷。一方面,尽管一些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在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实际的预算资源配置环节,却常常得不到足够支持,这直接制约了项目的进展,进而拖慢了国家战略的整体实施步伐。另一方面,预算管理在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不足,进一步削弱了其对国家重大战略的保障作用。预算决策的不透明容易引发重要战略需求的遗漏,同时也可能导致预算资源使用效益低下,从而不利于预算管理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效支持。

(三)预算管理支出标准建设不完善

首先,在当前预算管理体系中,对于预算支出标准的制定过程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导致预算支出标准无法准确反映实际需求,无法提供有效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指导,进而使得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其次,预算管理中存在着预算支出标准透明度不高的问题。预算支出标准在制定和调整过程中,缺乏公开性与透明性,使得公众和相关利益方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致使预算支出标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受到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在目前的预算管理体系中,对于预算支出标准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也并不健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督,预算支出标准往往无法得到严格地遵守,导致预算资金使用出现了偏离。

(四)预算约束及预算绩效机制不健全

首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常导致其预算资金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进行有效使用。而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便会对预算的约束力产生不利影响,使得部分预算资金可能被挪用,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滥用和浪费的情况。其次,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无法有效激励预算单位,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会导致预算单位过度追求形式上的绩效,而忽视实质性的工作成果和社会效益,导致其预算约束与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协调性较低。理想的预算管理应在严格的预算约束和公正的预算绩效评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确保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目前的预算管理体系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致使预算约束和预算绩效评价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

(五)预算协同管理的水平和效能不高

首先,预算协同管理的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预算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不足。各预算单位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决策等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利用。此外,预算单位之间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协作机制不完善,也使得预算协同管理的执行效率受到了影响。其次,预算协同管理效能不高主要体现在预算执行的结果上。由于预算协同管理执行不到位,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更关注自身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与其他预算单位的协同作用,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实现预算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最后,预算协同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当前的预算管理体系中,对于协同管理行为的激励不足,削弱了预算单位对协同管理的积极性,影响了整个预算管理系统的活力和效能。

三、新时代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路径分析

(一)强化预算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策略

首先,通过高效的信息系统对预算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实现预算信息跨部门、跨层级的实时共享,从而消除信息孤岛,提升预算决策的准确性。其次,依据既定目标及实际情况,推动结果导向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引导各预算单位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再次,实施动态预算管理,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对预算规划和资源配置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的需求,提升预算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后,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和评价机制,确保预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到有效执行,避免预算的滥用和浪费,进而在深度整合与优化预算资金配置的同时,有力提升预算管理的整体效能。

(二)增强预算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效支持

首先,需确保预算规划与国家战略保持紧密融合。在预算编制阶段,应深度理解国家战略的核心目标和要求,确保预算目标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对应关系清晰明确。预算资金应优先向国家战略需要的领域倾斜,这是预算支持国家战略的基础。其次,应建立科学的预算评价机制。通过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评估,根据国家战略的变化,对未能有效支持国家战略的预算项目及时进行灵活的预算调整。再次,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信息发布机制也不可或缺。为帮助社会公众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增强组织预算的公信力,促使社会对预算执行的广泛监督,可借由社会公众的关注与监督,促使其预算管理更加公正、公平,从而进一步推动预算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效支持。最后,对于执行预算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强化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仅需要提高其预算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还需确保其预算资金能够应用于支持国家战略的项目中,以此真正使预算管理成为推动国家战略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完善并推进预算管理支出标准建设

构建科学严谨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是实现预算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为此,在制定预算支出标准时,首先应充分考虑经济情况、社会需求、价格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预算支出标准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同时,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支出标准更新机制,以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建立和完善预算支出标准的执行监控机制也非常关键。监控机制不仅要对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还要定期评估预算支出效果,以此及时发现并纠正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预算支出偏差,确保预算支出标准得到严格执行,提升预算支出的效率和效果。最后,还需通过公开预算支出标准及其制定和执行过程,提高预算支出标准的公开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众对预算支出标准的理解与信任,进而让公众参与到预算支出标准执行的社会监督过程中。

(四)健全并深化预算约束及绩效评价机制

首先,强化预算约束,实现预算的科学合理分配。预算约束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流程,确保预算资金得到有效使用,防止预算超支和浪费。其次,深化绩效评价机制,使预算得到高效使用。绩效评价应涵盖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不仅要关注预算使用情况,还要关注预算使用效果,即预算资金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重要依据,对于绩效不佳的预算项目,应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再次,对于绩效评价机制的实施,需要明确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还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价结果发布机制,使社会公众了解预算执行效果,进而对预算执行形成社会监督。最后,需要加强对预算约束及绩效评价机制的研究和培训。通过研究,可以不断总结预算约束及绩效评价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预算约束及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五)提升预算协同管理的效率及执行效能

提升预算协同管理的效率及执行效能,核心在于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协同管理工作机制。这要求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强化不同部门及各层级之间的联动与配合,这是提升预算管理整体运行效率的基石。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建立全面的信息共享系统,以便所有参与预算管理的相关方能够快速获取、交换和更新信息,从而提高决策效率,确保预算的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可通过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评价系统、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并实施持续的培训和教育等措施,实现提升预算协同管理效率和执行效能的目标。然而,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预算管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审视并加以完善的过程。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管理理念的进步,预算管理方式也需不断与时俱进。展望未来,预算管理改革的成功将有赖于每一位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执行者,都能以开放、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中,通过共同努力,推动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更高效地服务、支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文 / 叶玉青)

(作者简介:叶玉青,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财政局,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孙茜.新时代背景下国企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J].财会学习,2023(4):76-78.

[2]陈好妹.试论加强新时代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2023(15):12-14.

[3]王洪芹.新时代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析[J].财会学习,2023(5):69-71.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