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组织韧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机制,不仅有助于识别潜在风险,还能通过优化流程和提升效率来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恢复力。文章首先探讨了内部审计和组织韧性的基本研究背景,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接着,通过总结文献观点,得出优化内部审计在提高组织韧性方面的具体路径和策略。最后,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提升组织韧性的具体建议,为企业应对外部挑战和抓住发展机遇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内部组织治理;风险防控;企业社会责任
一、研究背景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鲍国明指出,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内部审计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上的优化与提升。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研究和实践,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管理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经验呈现领导重视、质量提升、问题整改、分析研究和信息共享、评价机制等特点。
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组织韧性,即组织在面对内外部冲击和压力时能够迅速恢复并继续发展的能力,已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此背景下,探讨内部审计质量与组织韧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组织运营中的问题和风险,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增强组织的韧性。相反,内部审计质量低可能导致问题被忽视或延误处理,增加组织面临风险的可能性,降低组织的韧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内部审计质量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机制,为组织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增强韧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意义
首先,从理论层面来看,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内部审计质量和组织韧性之间关系的理解。通过探究内部审计质量如何影响组织在面临挑战和变化时的适应和恢复能力,可以丰富和完善组织治理和风险管理领域的理论体系。
其次,从实践层面来看,本研究对于指导组织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增强韧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揭示内部审计质量对组织韧性的具体影响机制,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并改进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也可以为组织制定针对性的韧性提升策略提供有力支持,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内外部冲击和压力,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此外,本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组织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内部审计质量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可以为提升组织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综上所述,研究内部审计质量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有助于推动组织治理和风险管理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三、国内研究现状
(一)组织韧性
目前,国内关于组织韧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因素与机制。刘斌、谭书琪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股东、员工和社会三个维度均对组织韧性具有积极影响。这些维度不仅促进了企业绩效的可持续增长,还与企业财务波动负相关。为此,建议企业创新外部评价体系、内部财务组织架构和社会意识,以强化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更稳健的发展。吴晓波、冯潇雅研究了运营冗余、组织韧性和持续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发现运营冗余对组织韧性具有U型影响,同时持续创新能力能正向调节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黄美慧研究发现,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能显著提升企业组织韧性,具体表现在增长性和波动性两个维度。其中,公司治理表现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最大,环境表现次之,社会责任表现最小。
2.提升策略与实践。在理解组织韧性的基础上,研究者们还关注如何提升组织韧性。具体包括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培养员工的韧性素质、优化资源配置等。吴晓波、冯潇雅基于“资源—能力”理论框架,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运营冗余和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组织韧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和复杂情境时,应保持一定的运营冗余,同时注重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应对危机并实现逆势增长。
总体来说,国内关于企业组织韧性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例如,对于组织韧性的度量方法、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及跨行业、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内部审计质量
国内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相较于国际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评价标准、影响效果等方面。
影响因素方面,国内研究揭示了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审计制度完善程度、审计资源投入、组织文化等在内的多个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内部审计质量。黎仁华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国有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监事会会议次数等因素与内部审计质量之间则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在评价标准上,国内研究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如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
影响效果方面,郑伟、徐萌萌、戚广武深入分析了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的影响,并通过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验证了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企业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内部审计部门规模等因素对控制活动的影响尤为显著。罗岭、卫振炎通过分析我国A股上市公司近七年的经济数据,发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有助于企业缓解融资约束,但“负面”外部审计意见会削弱这种缓解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私营或合资企业、制造加工类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赵保卿、徐豪萍探讨了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内部审计质量与投资过度、投资不足负相关,说明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能够抑制非效率投资,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牛潞源、叶陈刚、李晶探讨了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提高执行力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均有助于提升内部审计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四、国外研究现状
(一)组织韧性
国外学者对于组织韧性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探究组织韧性的本质和运作机制。他们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组织韧性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这些研究不仅验证了组织韧性理论的可靠性,还为企业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国外学者还关注到了组织韧性在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和共性。他们通过跨国比较和跨文化研究,探讨了组织韧性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通用性,为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韧性提供了重要参考。娜塔莉亚·奥尔蒂斯—德—曼多亚纳、普拉蒂玛·班萨尔强调社会和环境实践(SEPs)不仅有助于短期成果,还促进了组织韧性。组织韧性被定义为企业感知并纠正不良倾向、积极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在应用层面,国外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将组织韧性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和战略决策中。他们通过制定韧性战略、建立韧性文化、培养韧性人才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开始关注组织韧性在应对社会危机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作用,并推动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质量
多数学者普遍认为质量控制是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有着比较充分和客观的认识。
在影响因素方面,国外研究揭示了多种因素,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审计程序的规范性、审计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内部审计质量。马迪哈·阿夫扎尔研究了内部审计质量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内部审计质量受多个因素如能力、客观性、绩效、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支持和独立性的影响。这一研究有助于企业改善其内部审计质量,以适应全球经济、技术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安东尼奥·萨马约和特蕾莎·费利西奥探究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组织和个人因素如何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研究结果显示,减少审计质量实践(RAQP)与组织承诺和独立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时间压力则对RAQP产生正面影响。此外,研究未发现感知组织支持(POS)和风险特征是RAQP的决定因素。这项研究不仅丰富了内部审计质量决定因素的文献,也为理解影响内部审计人员行为的因素提供了实践价值。此外,国外研究还关注到了内部审计与企业战略、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探讨了内部审计在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塑造积极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文献评述
内部审计质量和组织韧性是各自领域内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在已有文献中,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主要集中在审计流程的有效性、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审计结果对组织治理的贡献等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能够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预防和控制风险,进而保护组织资产和增强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已有文献不仅关注内部审计本身,还将其与组织的其他方面相联系,以更全面地理解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和价值。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然而,现有文献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尚不统一。不同学者在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指标和方法来评估内部审计质量,导致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受到一定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以形成更为统一、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于企业的组织韧性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组织韧性被视为企业在面对挑战、压力和变化时,能够保持稳定、恢复能力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组织在面对内外部挑战时的适应、恢复和成长能力。国外关于企业组织韧性的研究相较于国内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我们深入理解组织韧性的本质和运作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内部审计质量和组织韧性各自的研究都相当丰富,但现有文献在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却存在明显的不足。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组织在面临风险和挑战时的应对能力。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有助于组织及时识别并应对潜在风险,提升组织的适应性和恢复力,从而增强组织的韧性。然而,目前鲜有研究深入探讨内部审计质量对组织韧性的具体影响机制。
这种研究缺失不仅限制了我们对于内部审计和组织韧性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也阻碍了组织在实践中通过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来增强组织韧性的可能性。因此,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内部审计质量与组织韧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揭示内部审计在提升组织韧性方面的潜在作用。
针对以上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加强对内部审计质量衡量标准的研究,形成更为统一、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有助于提升研究的可比性和可信度,为实践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二是加强实证研究,通过收集数据,采用严谨的实证方法来深入探究内部审计质量对组织韧性的具体影响机制,这有助于为实践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支持。
三是综合考虑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以更全面地揭示内部审计质量与组织韧性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为实践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指导。例如,企业文化、领导风格、员工素质等因素都可能对内部审计质量和组织韧性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质量和组织韧性作为组织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方面,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现有文献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显不足,需要更多的学者关注并深入探索。通过加强衡量标准的研究、加强实证研究以及综合考虑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践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指导。
(文 / 谭伊纯)
(作者简介:谭伊纯,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吴晓波,冯潇雅.VUCA情境下运营冗余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持续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J].系统管理学报,2022,31(06):1150-1161.
[2]李秀杰.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作用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2(20):151-153.
[3]张瑞瑞.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作用及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20(14):64-65.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10284.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