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民参与
2023
06-14

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民参与

——以31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政民互动”平台为例

摘 要:公民参与是地方政府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新的渠道,这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的民主性。通过对31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的研究得出:推动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公民参与,需要构建公民与政府合作为基础的参与,加强“政民互动”平台的回应性以及注重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民参与;政民互动

地方政府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性(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等主体)和协商性等。在地方政府的治理中,如果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政府将很难使其行动合法化。因为“在政府中,公民最终比顾客要重要得多”,借助政府门户网站中的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交流,使得公民由被动接受公共服务的供给转变到主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并对政府的公共服务进行监督。

一、问题的提出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政府网站为14 566个,主要包括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一方面,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为公民提供了更多、更快捷的渠道来获得有关政府治理与绩效的信息。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权力的政府也可能无形中会损害人们的权利。因此,公民通过对政府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利。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民参与进行实证研究,以31个省级政府(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门户网站的“政民互动”平台为研究对象,从公民参与的主要维度和效果等来分析“政民互动”平台的现状,重点分析公民参与“政民互动”平台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探讨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平台的建设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二、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公民参与的层次较低

从门户网站设置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省长(主席/市长)信箱(投诉、建议和咨询)(后面简称“省长信箱”)、意见征集、网上举报和在线访谈四个方面。其中在线访谈栏目都做得不错,包括法制、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安全和经济以及旅游等公共事务。公众参与人数最多【见表1:B省(市)2021年第四季度公众来信统计】的是省长信箱和网上举报,这表明公民参与的议题范围集中,比较关注自身的利益,更关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议题。在政策意见咨询这一个栏目,公民参与的人数相对来说较少【见表2:B省(市)2022年7月政策意见征集反馈情况】,这表明公民对远离自身的比较抽象的公共政策关注不够。通过对比发现:公民对涉及个人的具体的事务性领域积极参与,而对于涉及更加抽象的公共政策性领域的参与不足。

(二)“政民互动”平台的回应性不够

从“政民互动”平台的回应性,如信件回复的公开性、政府应答的时效性和结果的反馈性来看,各个省级门户网站的水平参差不齐。下面将以省长信箱和政策意见征集两个栏目为例,探讨各“政民互动”平台在回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见表3:门户网站的回应性,单位为省的数量)。

注:1.政府应答的时效性——随机抽取5封信件答复情况进行调查,有3条在3天内回复的视为快速,反之为缓慢。2.结果的反馈性——第一栏为是否显示已办结(已回复)或满意度评价,第二栏为是否将意见征集结果公开。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省长信箱此项内容关于信件回复的公开性方面,大部分省能选择性地公开,而有四个省则完全不公开;关于政府应答的时效性方面,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应答速度比较缓慢,大于3天以上,甚至有超过20天或更长时间的;关于结果的反馈性,有三分之一的省没有对最终的办理结果进行说明或没有公民满意度评价。关于征集意见的结果公开方面,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没有将意见征集结果公开。这些说明了“政民互动”平台的回应性不够。

(三)个人信息保护的不全面

在省长信箱和政策意见征集等栏目,部分省市存在个人信息保护的不到位。虽然绝大部分省能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其信件处于选登状态。但也存在一些省份公开公民的个人信息,如部分省(市)会公开来信人的姓名。而在政策意见征集时,部分省(市)要求提供姓名、身份证、职业、电话和地址以及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见表4:要求提供的个人信息)。

从表4可以看到有半数以上的省(市)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到位。省长信箱公开来信人的真实姓名并非必要,而对于投诉类的来信,公开姓名则可能给来信人带来一定的风险。政策意见征集往往涉及公共政策的修正与完善,无须提供个人信息也可以提出政策建议。

三、完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中公民参与的对策

(一)构建公民与政府合作为基础的参与

经济合作小组(OECD)将公民参与界定为信息、协商和积极参与三个层次。首先,政府门户网站为公民提供了信息,如政策性文件(征求意见稿),热问榜单、回应关切等信息,实现了政府的单向信息沟通。其次,公民通过省长信箱、在线访谈、建议提案和问卷调查等给政府提供反馈信息实现了政府与公民的协商双向关系。在这一层面,需要激发更多的公民参与到建议提案的环节中来,如发起公共舆论调查,允许公民对政策草案进行评论等。最后,构建公民与政府合作为基础的参与则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积极的公民参与需要与公民分享公共决策权力,有助于公民获取信息和增进政策接受性,从而构建政府与公民间强有力的合作关系,培养充分知情的公众。

(二)加强“政民互动”平台的回应性

“政民互动”平台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公民了解政府正在做的事情有哪些,让政府倾听公民的心声,实现更好、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因此,政府应加强“政民互动”平台的回应性。首先,信件回复应该尽可能公开,可以为那些具有同样需求的公民提供可参考的解答方案,避免重复来信。其次,政府应答应该尽可能地迅速,尽可能在1~3内天能应答。当公民发起来信时,说明其对此议题有着迫切的需求,希望可以尽快得到回复,应答的速度越快,公民的满意度越高,公民对政府越信任。最后,政策意见征集应就其结果进行反馈,让公民了解到其参与的情况,提出的意见有没有被采纳,从而提高公民参与政策意见征集的积极性。

(三)注重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大数据时代,政府收集越来越多的数据,但数据使用者——政府也要承担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政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首先,政府可以建立数据监管机制,监管机制可以决定不同种类的个人数据必须删除的时间。通过限制个人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时间来保护个人信息,可以避免个人信息被无限制的使用。其次,也可以推行匿名的方式来促进个人信息保护,如故意将数据模糊处理,使得查询时不能显示精确的结果。无论是省长信箱还是政策意见收集,如确实有必要采集个人信息,可以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来注重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的途径,既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要求,也拓宽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政民互动”平台为二者的互动提供了正式的渠道,从最初的政府利用“政民互动”平台发布信息,进而发展到政府主动接收公民的反馈,最终实现构建公民与政府合作为基础的参与。 (文 / 范艳红)

【基金项目:广州新华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探索——以《行政管理学》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2J043。】

(作者简介:范艳红,学历:硕士,单位:广州新华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参考文献

[1]【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人民出版社,2001,59.

[2]罗中枢,何蓉蓉.网络空间中政府回应的多重逻辑探索——基于我国278个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现场实验[J].学术研究,2020年第9期第21页.

[3]马亮,刘柳.电子政务绩效如何影响公众使用——基于全球国家和城市的实证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7月第20卷第4期第93页.

[4]不蜚.正在爆发的“大数据”革命—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大数据时代》[J].北大商业评论,2013(05):126-130.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