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浅议高校教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2020
06-28

浅议高校教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摘 要:教学改革是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的一项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真正达到教学互长的要求,培养能力过关、知识过关的合格大学生。在教学改革中,各高校都在探索和制定各项措施,从原来的教学方式中转变出来,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教”转变为“导”,达到促进学习的最终目的。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关系到高校教学改革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教改;教学方式;转变

新形势下,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如部分高校开放课程、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网络课程等。高校教师有更多的可利用资源、更加开放的视野、更新更快的参考资料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从而充实课堂教学。高校教师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多多接受知识,但是在当今这个知识获取途径较多的时代,知识量的积累已经不单单需要教师的课堂教授,学生可以从很多的渠道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教”转变为“导”,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教师在教改中应该考虑的。因此,本文就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法的灵活运用

多媒体教学作为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在各高校得到了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高校教育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发展和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信息,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原来枯燥无味的被动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作为高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多媒体也逐渐显露出了一些弊端。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产生了过度依赖,上课成了“照课件宣科”,无论是描述的文字和资料图片,还是逻辑的结构和推理,都被固化到多媒体中,使得教师授课的灵活性差,能动性发挥减弱,授课内容多限制于多媒体课件中。而且多媒体信息呈现时间短、信息量大的特点,减少了学生思考和知识消化的时间,难以抓住学习内容的知识点和学习的重点,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而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果是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根据学科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从引入高校课堂开始,就一直在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声音等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使得一些抽象的问题、动态的问题、复杂的问题、单调的问题能够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呈现,为快速、形象、直观、准确地消化所学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对于调动师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加强师生互动关系所具有的效果,永远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所以高校的授课需要教师设计好课程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科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适当控制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使用频度

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控制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使用频度和广度。高校教师应避免成为多媒体课件“放映员”,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灵活的调整教学的进度和内容,以及知识点讲授的顺序,正确处理教师、学生、课件之间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三)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很多高校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有一些误解,认为只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但是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只有集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才是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起到辅助教学作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技术要求、艺术要求等四个方面精心设计,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达到学科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每一个高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转变自己以往的多媒体制作与讲授方式,要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整合,不断探索、研究、总结、提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付诸实施,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

二、还课堂于学生

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还课堂于学生。之前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停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其效果差距很大。所以,高校教改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高校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可以选择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吸取知识、激发思维、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先就某些学过的问题征求学生的意见,在采纳学生的意见之后,确定讨论的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查阅资料,组织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聆听者的角色,还要做必要的补充和纠正。这样的讨论,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整体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进行角色转换。比如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备课、说课、回答同学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承担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和完善者,随时对学生进行引导,由原来的独立学习过渡到合作学习。这样的角色转换,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高校教师不再是以教授者的身份,而是以探讨者的身份从事教学活动

课前,教师计划好下节课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并用问题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进行充分的课前自学。上课时,教师不再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讲解,而是与学生一起,对布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方式对于教师而言,相较于单纯的课堂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每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同,获取的知识点侧重面也不一样,所以,教师需要更充分更全面的准备,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四)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抛出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回答问题,而是提不出问题。不会回答问题可能是知识的欠缺,但是提不出问题却是思维不活跃和知识欠缺的双重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刚开始可以在每次讲授知识结束之后,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其提出问题。等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足够大或者是已经适应了提出问题这样的形式之后,再鼓励和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长此以往,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并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一个成功的高校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有参与感,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有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需要高校教师自己去实践、去探索。但是,不论哪种教学方式,其前提都是必须要适应学生、适应教学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脱离实际,片面地去追求教学方式的改变,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任重而道远的。

三、结束语

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实质,从自身出发,选择好的、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才能真正落实好教学改革,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对学习感兴趣,真正学好知识,全面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文 / 付轩 )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