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快讯 > 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的分析与思考
2021
10-13

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的分析与思考

摘 要:所谓互联网金融,就是将“互联网+”的思维应用于传统金融领域。尽管我国金融行业搭乘上了互联网这一高速列车,但我们更要清晰地认识到其中隐藏的法律风险。因此,为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就需要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加以研究,以寻找规避互联网金融行业法律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

一、引言

从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导致金融领域做出了相应的转变,在“互联网+”的思维驱使之下,金融行业的主流方向已经从传统服务转为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但从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进程来看,适用于传统金融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契合当代互联网金融,甚至还与当前互联网金融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出现法律上的风险。因此,有针对性地对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消除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从而更好地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一)高效率

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使得金融行业的发展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与传统的金融业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进一步提升了交易效率。它让人们不再需要面对面协商洽谈,而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达成买卖合意。当然,这种新型交易方式虽然提升了人们进行金融活动的效率,但相应的也存在一些隐患。比如,由于双方没有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对彼此的真实情况认知存在盲区,从而产生利益冲突。

(二)低成本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金融活动的双方参与者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行为,打破了地理因素和时间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要连接上互联网就可以进行,而不再需要去专门的营业点进行办理。这与传统金融主流的线下交易相比,就极大地节约了人们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

(三)风险高
由于互联网金融依靠的是互联网这一新兴科技,所以在交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几乎都是由电子技术来完成的,例如,数据的收集,资金的支付结算等。然而,作为一种依靠网络进行的活动,其必然要面对技术风险,一旦遭受网络病毒的侵袭,就易引发财产或信息损失。

三、互联网金融行业潜在的法律风险

(一)资金的挪用转移风险

所谓资金的挪用转移风险就是资金被第三方转移挪用而需要承担的风险。以我们经常使用的网购平台淘宝为例,当我们在淘宝上购物后,我们的付款金额并不会立即给予商家,而是会先保存在淘宝上,待我们收货点击确认后,资金才会转移给店家。虽然这个过程并不会间隔很久,但仍会使资金处于一种被第三方利用的风险当中,进而产生一系列民事侵权责任问题。

(二)网贷平台背后的违法风险

由于互联网本身就具备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且金融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也较低,致使很多人钻法律漏洞的空隙,操纵着互联网进行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以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股权众筹平台为例,尽管互联网金融股权众筹平台此时很受人们欢迎,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并没有被我国法律所认可。该运营模式与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是差不多的,而且也发生类似的案例,甚至还有集资诈骗的。

(三)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同时,其中爆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比较严重。在互联网金融交易活动中,有很多不同于传统金融交易活动的潜藏风险,而这些潜藏的风险都可以经由法律风险来呈现。以个人信息被泄露为例,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金融机构若出现消费者的信息泄露问题,我们可以称其为操作风险。而站在消费者角度,个人信息泄露表示自身的隐私权被侵害,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条例,可将其归纳到法律风险的范畴。

四、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不到位

尽管我国当前有很多规制金融领域的法律,但其规范的目标主要还是传统金融领域,针对互联网金融新型领域的法律仍显空白。随着“互联网+金融”这种模式的快速发展,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网上银行管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反洗钱的法律,但这些出台的法律之间本身也会存在着冲突,进而更加抑制了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归结到一点,由于立法监管的缺位,导致传统的金融服务和手段的质量无法满足新型互联网金融的需要,从而无法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

(二)现有法律法规与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矛盾

从《担保法》上来分析互联网金融业务,两者之间也是存在着矛盾冲突的。我国《担保法》中的担保只能是担保,如货物交易、运输等传统经济活动,针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如网络融资、理财这两种新型模式却没有规定相应的担保责任。这种担保责任应当借鉴现有的相关类型条款,还是另辟蹊径重新进行规划,需要从立法的角度上进行回应。

(三)消费者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都是利弊共存的,互联网金融也具备这种两面性。它通过简化金融交易程序,以此给买卖双方带来便利的同时,相应的也会给交易双方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带来一些风险。像我们平常的网上购物,我们就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商家可以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而我们只能通过下面的评价来考量商家。虽然我国出台了网络侵害人身权益的法律法规,但其涉及的对象主要还是互联网用户的隐私权与肖像权,关于消费者的财产权并未涉及,无益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

五、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的建议

(一)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

只有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推动各方不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好地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针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关于政府部门,其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扶持力度,适当地推出一些优惠政策,从而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关于相关金融机构,其应发挥辅助作用,通过大力宣传我国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以此提高民众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从而打造出一个真正较为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

(二)推进互联网金融法律建设

从目前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诸多问题的主要缘由。要使互联网金融一直处于良性发展的轨道上,首先,应及时完善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这样若出现新的互联网金融产物,就能及时规避,从而避免在互联网金融法律方面存在空白。其次,对当前零散的金融法律法规进行整理,正确划清正常融资和非法集资的界限。最后,要破除以前各个部门自行制定部门法的局面,现今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打破了传统的金融模式,贯穿着几个部门法,同一个部门法难以全面规制,单单一个众筹融资模式都要涉及 《证券法》 《担保法》 《保险法》等。

(三)对消费者权益加强保护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与线下交易相比具备一定的虚拟性,使得消费者难以直面真实地了解金融机构。这样就导致信息存在着不对等,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隐私权便极易受到损害。当前,我国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是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实现的,但其仅适用于传统金融行业,并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由此,我国可以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专门出台的一部权益保护法,明确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之间会产生的利益关系,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结束语

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是推动法治建设进程的一剂良药。通过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有效的保障,以此避免因新兴性而带来的经济风险,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简介:张岩,研究生学历,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付余,高蕴嶙.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防范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8(6).

[2]曾德昊,刘泽一.互联网金融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及其治理[J].上海金融,2018(1).

[3]宁宇,秦晶.法律风险防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

[4]赵春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业态风险及法律防范制度构建[J].社会科学战,2015(10).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