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带一路”智库联盟专题 > 宁波、舟山、福州、泉州、深圳建设经验对连云港“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的启示
2019
12-25

宁波、舟山、福州、泉州、深圳建设经验对连云港“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一环,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把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来规划发展、重点支持。2019年3月,连云港“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奋力书写好新时代“西游记”。宁波、舟山、福州、泉州和深圳五市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积极学习这五个地区的成功实践和先进成果,深入探索“一带一路”建设的改革举措, 对于促进连云港强支点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波、舟山、福州、泉州和深圳“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进经验

(一)港口建设方面

宁波舟山港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的重要窗口和口岸,2019年前10个月货物吞吐量达到9.38亿吨,同比增长6.8%,位居全国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00万标箱。宁波舟山港在港口建设方面积攒了许多好的做法。

一是海铁联运业务不断扩展。2019年前9个月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量达60.3万标箱,同比增长38.79%,已超过去年年总量,增速位于全国前列,进一步巩固海铁联运南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一方面稳固浙江省内货源,宁波舟山港开行了省内绍兴、义乌、兰溪、金华、台州、萧山、长兴7条点对点循环班列,持续提升满轴率、双重比。另一方面拓展了省外腹地货源版图,业务范围已经辐射浙江、江西、安徽、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等省份,甚至还包括了江苏苏州、徐州、常州等地的海铁线路业务。目前,宁波舟山港已开通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12个,业务范围涵盖15个省市(自治区)的44个城市。

二是智慧港建设亮点频现。宁波舟山港推出集装箱进口提重无纸化业务,进口提重业务流程完成了从人工“跑腿”到智能“扫码”提箱的彻底转变。码头、堆场、船公司、货代间的提箱信息通过电商平台实时传输,实现了进口提重业务全程无纸化,整个流程平均每箱可为客户节约5小时的跑单、取单、等候时间,有效提升港口物流效率,缓解港区周边道路拥堵状况。宁波舟山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积极构建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从经营管控、运行协同、口岸协同等应用层面织密信息网络,升级集装箱码头作业设备终端信息通信技术,在梅山港区率先投用4GLTE无线数传专网系统,提升码头生产调度作业的数据传输效率;建设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对港区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上线集装箱国际转运信息平台,替代之前需要船代先将数据发送至码头公司,再由码头公司发送给海关的数据传递模式,实现了数据“最多跑一次”。

(二)海岛旅游方面

舟山,岛礁资源丰富,群岛植被茂盛。《舟山市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显示,舟山群岛旅游资源共有8个主类、26个亚类和100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单体858个,其中219个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比例占25%以上。宜人的自然资源、特色的人文资源是舟山海岛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是海岛旅游产品种类丰富。依托海水、海滩、海岛、海岸地貌、海洋生态、海洋文化等核心资源,兼顾海岛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生态游乐等功能。近年来,舟山海岛旅游业态不断增多,从单一的观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自然观光型产品外,陆续开发了休憩、体验类项目,如“旅游+文化”的普陀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农业”的蔬果采摘基地、“旅游+航空产业”的航空产业园等产业融合产品。第二十一届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2019年7月)、国际海岛旅游博览会(2019年8月)等会展的成功举办,也为舟山海岛旅游带来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民俗旅游发展迅速。舟山民宿产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不断推进与实施,促使民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其中东沙民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十分迅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档次和品位也在逐步提升,民俗旅游中海岛特色日趋明显,成为舟山海岛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海丝文化方面

先秦时期,泉州先民就以“习于水斗,便于用舟”著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定泉州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海外交通历史悠久,成绩斐然。在数千年的海外交通历程中,泉州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造就了泉州独特的海丝文化及其精神内涵。

一是海洋文化兼容并蓄。泉州港是世界交通史上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自南朝天嘉年间开始,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使臣、传教士、商贾等纷至沓来,他们带来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其他舶来文化在泉州得以广泛传播,并与本土文化进行深层交融,形成了泉州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特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泉州和谐共处。开元寺、元妙观、清净寺、灵山圣墓、草庵等各种宗教遗迹是不同文化多元融合与美美共生的典型例证,充分展现了泉州兼容并蓄的海洋性格。

二是人文秉性奋斗拼搏。由于人口稠密,土地贫瘠,泉州先民不得不出海谋生。宋代泉州进士谢履《泉南歌》曰:“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然而,古代以技术简陋的木船出海十分危险,南宋赵汝适《诸蕃志》云:“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之”。明清时期,虽然官方实行“海禁”政策,但泉州人仍然敢于冒险,络绎不绝地跨海远行,并于当地定居发展。海外和本土的泉州人一样,在开拓进取的过程中,形成了“爱拼敢赢,善为人先”的文化秉性。

(四)陆地港建设方面

晋江陆地港以综合物流服务、临港园区建设、供应链服务为主营核心业务,自2012年运营以来,吸引了100多家企业进驻、3000多家企业入港,是目前福建省唯一一个汇集国际陆港、保税物流、国际快件、跨境电商和国际邮件五大通关平台的陆地港口岸。2018年,陆地港一般贸易累计贸易额55.20亿美元,累计集装箱吞吐量32.40万TEU(标箱),分别同比增长11.94%和12.14%。跨境电商方面也保持增长态势,晋江陆地港跨境电商板块累计报关单量570.95万件,同比增长1.30%;累计贸易额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05%。

一是近产业集群发展定位。晋江陆地港位于泉州晋江市,产业集群丰富,腹地优势明显,是福建地区主要的货源地。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67.98亿元,增长8.9%,总量、增速继续保持全省首位,连续20年位居全省首位,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拥有上市公司101家、中国驰名商标152枚。晋江陆地港在规划选址、功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效应,立足泉州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引导海关质检等监管部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优化业务监管模式,使得晋江陆地港从最初只具备国际海港的功能,发展到如今整合“海陆空铁邮”多式联运的国际陆港,为广大客户尤其是本地的产业集群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和节约的外贸及跨境物流服务。

二是互联网思维平台整合。晋江陆地港通过持续创新的海关监管模式,业务涵盖了陆港、海港、空港、铁路、邮路、综保区(加工区)等国际物流渠道,实现与厦门、福州、深圳、上海、广州、昆明、武汉等地的海港/空港/铁路口岸直通放行。进出境货物在陆地港实现报关、报检、查验、放行、征税等一条龙、一站式通关服务,并通过电子关锁直通各个口岸,在各个口岸货物无需再办理任何其他手续。通过口岸资源整合,晋江陆地港成为泉州港和厦门港的货源输送港,与各口岸日益形成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泉州国际物流体系的供给侧改革,助力泉州外向型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开拓海外市场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五)创新发展方面

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很强的产业互补性,在商品交流和投资合作方面可以实现共赢。这些特点使得深圳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在体制机制和经济金融等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

一是体制与机制创新。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对外合作中具有明显的体制机制优势。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自成立后,叠加享受自贸区的功能和政策,成为国内开放度最高、吸引力最大的改革地区之一,是“特区中的特区”。前海的航运服务、金融、贸易等为蛇口片区注入新的活力,以开发开放带动蛇口转型升级,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对外贸易枢纽、现代物流枢纽、国际贸易门户、金融创新中心、专业服务基地和国际交往平台。前海的独特政策优势和改革开放优势,助力深圳积极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基本规则有机衔接的制度框架,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实现更紧密合作提供支撑和服务。

二是经济金融创新。深圳是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具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条件。深圳金融业发展迅猛,金融集聚效应凸显。2018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067.21亿元,同比增长3.6%,占GDP比重12.7%。2019年9月,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6)显示,深圳在全球排第9名。深圳地理位置毗邻香港,对外金融交流合作更加便利,有条件开展金融改革创新,率先打造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金融机构的聚集地,为“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宁波、舟山、福州、泉州和深圳的经验对连云港“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宁波、舟山、福州、泉州和深圳的成功经验,对连云港建设“一带一路”具有重要启示。

(一)关于港口及物流业

连云港处于“一带一路”陆海交汇枢纽和海上门户,连云港港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出海基地、中韩自由贸易的试点口岸以及日韩货物进出中亚市场的最佳港口。连云港港应全力推进现代化港陆联运、港铁联运模式,构建海陆空物流体系,加快推进港口转型,以市场化手段有序整合码头资源,提高综合竞争力,拓展港口服务圈,通过加强港港、港航、港铁以及港口与地方的广泛合作,增强辐射力。

一是拓展腹地资源。省内强化与盐城、南通的港港合作,与其他兄弟城市的货源合作。省外加强与长三角的港口合作、与山东安徽等省份的腹地合作,加快形成港口经济“辐射圈”,发挥港口集聚功能、服务优势,带动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助推开放型经济贸易发展。

二是打造丝路枢纽。紧扣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建设,强化互联互通功能,加快提升以港口为核心、以园区为支撑、以陆桥为纽带的枢纽功能。推进30万吨级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设,建成投产原油、液体散货、LNG、木材等一批专业化泊位。完善交通体系,推进港区、园区铁路、公路、内河等设施建设,加强与外部运输网络的有效衔接,构建内外一体、顺畅高效的综合集疏运体系。打造特色园区,吸引日韩、中西亚、港澳台新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企业,以“区中区”“园中园”形式共建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和临港物流园区,拓展国际中转集拼、分拨转口贸易、保税物流、商品交易等业务。

三是搭建智慧港口。促进服务转型升级,发挥科技示范港建设优势,研发应用物联网技术,推动国际经贸物流便利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用好电子口岸平台,进一步对接航运、口岸、交通、金融等相关机构的信息系统,实现快捷、高效、跨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换。创建物流信息平台,合力建设开放、共享的物流大数据中心,实现生产物流、查验通关、运输组织等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全程物流链衔接,协同完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跨境支付等支撑系统建设,增强国际中转、区域集散、保税物流、增值服务、产业集群等能力。

(二)关于海岛旅游业

江苏共有16个海岛, 连云港拥有其中的14个, 海岛是连云港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连云港海岛分为沿海岛屿和近海岛屿, 这两部分各有7个岛屿。沿海岛屿主要有东西连岛、竹岛、鸽岛、羊山岛、小孤岛、秦山岛、开山岛, 近海岛屿主要有平岛、达山岛、车牛山岛(称前三岛)及其附近的平岛东礁、牛背岛、牛角岛和牛尾岛。海岛是连云港独特且富有活力的旅游资源。

一要打造海岛精品旅游线路。连云港海岛地质构造复杂, 区位条件特殊,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岛域内海岸侵蚀地貌形成了海蚀岸、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等奇观。形态万千、颜色各异的海岛生物以及神奇的海市蜃楼现象形成了具有强烈海洋韵味的景观特色。海岛旅游线路的规划可以通过有关旅行社提供备选方案,各海岛要建立游船上下水码头,以东西连岛为中心,开通游览各岛的游船班次等。连云港旅游规划要有重点,如推进连岛国际旅游岛创建,把连岛作为海岛旅游圈的主要节点,以便串连名山、名泉、名井,形成市域综合旅游路线,凸显“珍珠效应”和连岛的核心地位。推动前三岛、秦山岛等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形成丰富的海岛旅游路线,提升连云港的海岛旅游资源组合。

二要加强海岛专业人才培养。海岛旅游的开发必然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如专业救生员、游泳教练员、野外生存指导员专业潜水员等。专业的海岛旅游人才对于提高旅游资源使用效率,改善旅游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要从连云港海岛的实际情况及未来海岛旅游发展的需求着手,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加快培训步伐,特别是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积极吸引省内外各类旅游人才的流入, 促进连云港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

(三)突出徐福文化和西游文化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连云港的文化特质应当是徐福文化和西游文化。徐福文化和西游文化的成功塑造是提升连云港城市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一是徐福文化。徐福是环黄渤海地区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徐福东渡不仅将先进的中华文明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更开启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时代。千百年来,徐福东渡这一历史事件不断发展,逐渐衍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徐福东渡将中华文化传播到日韩,经过与域外文明不断地交汇融合,逐渐形成了涵盖和平、发展、兼容、自由、开放、勇敢、探索、仁爱等在内的文化特征,即徐福文化。徐福文化之民心相通、和平包容的精神实质与“一带一路”发展理念一脉相承。连云港要发挥徐福文化资源优势,将徐福文化与现有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徐福文化品牌,深层次推动文化建设。通过徐福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是日韩的文化交流以及民间的友好往来,提升连云港的对外知名度。连云港要加快打造东亚乃至环西太平洋徐福文化产业圈,使徐福文化成为连云港乃至江苏一张独具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发挥徐福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引领作用,弥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扩大各国间的认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是西游文化。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视察连云港时提出:“孙悟空的故事,如果说有现实版的写照,应该就是我们连云港在新的世纪后发先至,构建新亚欧大陆桥,完成我们新时代的‘西游记’。”针对中亚、南亚这些古丝绸之路上的国家,连云港最好的一张文化交流牌莫过于《西游记》。《西游记》蕴含丰富的儒释道等历史文化精髓,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历史赐予连云港人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连云港要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西游记文化品牌的塑造和利用,是提升连云港城市整体实力的一个极好抓手。连云港塑造西游文化应重在自然资源、人文及旅游资源方面。独特的花果山文化旅游资源,承载着厚重的西游文化,国家级5A级的花果山景区成就了西游文化品牌资源。连云港要充分利用西游文化资源带动旅游业和城市发展。将西游文化主旨融入旅游路线的设计中,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景的同时品味西游文化的内涵。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可以用西游文化精神来引领,从城市物质文化产品、精神文化产品、城市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人”这三个方面去塑造,突出西游文化元素,增强城市文化特色。

(四)关于组建连云港(东海)陆地港的建议

陆地港是国际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港口扩大腹地、吸引货源,有助于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开放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内外开放水平、带动相关联企业的发展、形成集物流、金融、商贸、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域。通过对连云港(东海)周边地区的分析,笔者认为,如果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组建连云港(东海)陆地港,优化区域通关措施,将吸引东海周边100公里范围的进出口货物从东海中转,在东海完成通关手续,极大节省有关内陆企业外贸物流成本和时间。连云港(东海)陆地港能带动东海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腹地经济发展,加强东海陆地港与连云港港口之间的“互动”,促进连云港“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建设。

一是扩展港口腹地范围。东海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涵盖山东、江苏两省四市(未将连云港纳入范围)的11个县区(市),面积1.37万平方公里、人口1095.85万人、GDP4851.3亿元、进出口总额820.83亿元(数字取自各市2017年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

二是呼应《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宣言》(2018年12月通过)倡议。宣言倡议深化城市产业协作协同,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深入推进产业链互动融合,大力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连云港作为淮海经济区最直接的出海口,如果东海周边11县区(市)将出口货物先集中于连云港(东海)陆地港,后有陆地港直接运往连云港港将极大降低出口企业的运输成本,深层次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五)关于贸易、产业和环保领域

创新发展已成为城市和地区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连云港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载体,是江苏规划建设的三大国际商务中心之一,创新发展的基础夯实。

一是推进贸易金融领域创新合作。大力构建商贸平台,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和建设,整合现有的陆桥公共保税仓库、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资源,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依托综合保税区建设上合国家进出口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有色金属制品及机械设备类产品进出口加工贸易平台。不断夯实金融支撑,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将金融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建设服务沿海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创新区。大力优化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三新”产业、临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力度,发展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逐步健全适应实体领域投融资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

二是推进产业领域合作。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工业上以沿海交通干线为主轴,突出徐圩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布局临港基础性工业,构建沿海产业带;以连云港市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带;以省级开发园区为载体,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构建都市型产业带。重点打造市开发区、高新区、徐圩新区、灌云灌南片区、赣榆片区、东陇海线片区等六大产业片区,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快完善产业体系,优先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冶金、食品、精细化工三大传统产业,构筑“三三三”现代工业体系。加强产业合作,大力推进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吸引日韩、中西亚国家及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和企业,以“区中区”“园中园”的形式,共建园区和产业合作基地。

三是推进环保领域合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城市”为取向,打造“青山碧水蓝天”美丽港城。对临洪河口和埒子河口等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水系生态景观廊道。推进植树造林,加快沿海、沿湖、沿河、沿路防护林和城乡绿化。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遏制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推进水、气、土治理。深入推进连云港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围绕国际海陆物流一体化深度合作、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蓝色海湾综合发展、公共智慧海洋服务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文 / 刘增涛 汤强勇 )

(刘增涛系连云港市社科院高级会计师、助理研究员,汤勇强系连云港市高新区财政局经济师)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