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3
06-13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摘 要:劳动教育是党的重要教育方针,是高校资助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是高校构建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的客观需要与完善贫困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应主动探索多渠道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将劳动教育与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公益活动及勤工助学等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推进两者的有效融合,培育学生劳动价值观,涵养学生劳动情怀,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提升学生劳动技能。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资助育人;价值

一、时代背景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发布,就加强新时代我国各类学校劳动教育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这些重要论述,高举劳动教育的旗帜,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资助体系的趋于完善,教育资助投入逐年增加,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失学的问题,目前如何让劳动教育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着力点,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已成为高校需要着力解决的新任务和课题。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价值思考

(一)劳动教育是高校资助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高校的使命所在是立德树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下功夫”,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的具体方向和任务,其中每一项任务的落实都离不开劳动教育。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在育人,立德树人是高校资助育人的落脚点。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将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是做好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劳动教育是高校构建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的客观需要

劳动教育是党的重要教育方针,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2019年全国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会议指出: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要处理好资助和育人的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时代新要求,强化大局意识,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后,构建完善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贯穿资助育人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者,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劳动教育是高校完善贫困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反复强调: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实践及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劳动磨砺,有利于养成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意志,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在专业实习及各种岗位锻炼中找准自身潜在优势,形成明确积极的就创业观念。在劳动中挥洒汗水,有利于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成果带来的尊严感、价值感与成就感,在劳动中体会快乐,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实现通过劳动教育促进高校贫困生个体全面发展。

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体系不完善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处在探索阶段,教育活动以劳动基本理论教育和一些单纯的体力劳动为主。要与中等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相衔接,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校资助育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同时考虑与学生未来职业相挂钩。目前,我国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普遍缺乏劳动教育实施的相关配套制度,还未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同时也缺乏实践活动平台以及相关专项经费的保障,急需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实施劳动教育的系统性。

(二)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教育内容比较单一

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教育内容还需进一步挖掘拓展。现代大学生多为“00后”独生子女,家庭中劳动教育普遍不足,学校生活中组织的劳动教育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劳动教育内容片面狭隘,形式比较单一,效果不明显。学生参加简单体力劳动,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偏差,理解不够,不能完全体现出劳动特有的育人价值。

(三)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保障体系不完备

国家现行的资助政策惠及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普遍搭建了“奖、贷、助、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但是普遍存在缺乏劳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问题。而劳动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配备专业教师是非常必要的。高校缺乏做好劳动教育的中长期规划,经费及时间保障,未能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劳动教育是协同教育,如何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职责,这些也都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路径分析

新时代对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资助育人工作内涵,强化育人理念,主动探寻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行性路径。一方面推进资助育人体系的不断完善,一方面通过劳动教育实现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扶贫”“扶志”“扶智”的目标。

1.劳动教育与励志教育相结合,培育学生劳动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励志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家庭存在经济困难的客观事实,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解决现实困难。

通过劳动教育加强励志教育的实践性。参与“三下乡”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困难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回报国家资助。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实践活动,鼓励更多的受助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积极锻炼,通过各项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学习及为人处世的能力;通过经历劳动过程中的失败、考验和压力,磨炼坚强意志和心态;通过不断克服困难,体验成功,找到自尊自信,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劳动教育拓宽励志教育的实践路径。通过劳动这一载体,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得到具体化,不断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在校企合作方面,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共建,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岗位与劳动实践机会,通过劳动增强励志教育的吸引力。

通过劳动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幸福快乐的人生建立在自身脚踏实地的劳动基础之上。在劳动中体会价值意义,积极对待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享受劳动的过程,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劳动创造价值,丰富人生经历,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生活,进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劳动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涵养学生劳动情怀。感恩的情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来培育和引导。感恩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让学生形成自身高尚的品德修养。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劳动教育,在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价值的基础上,涵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怀。将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抓住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助学贷款办理、社会捐赠发放仪式、困难学生学费减免的关键环节,新生进校、毕业生离校、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将劳动教育融入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让受助学生清楚自身的义务责任,树立感恩意识,强化积极参与劳动的理念。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能通过提供适当的劳动与付出缓解自身经济压力,将感恩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劳动教育成为资助育人的重要手段。

将感恩教育与劳动情怀培育相融合。让受助学生参与校园建设,通过各类劳动观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通过组织劳动情怀培育相关的讲座和探寻符合时代内涵,贴合受助学生需求的内容与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与奉献精神,深化受助学生对生活的各种体验。

3.劳动教育与公益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劳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成长为爱劳动、会劳动的时代新青年。将公益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会组织受助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热心参与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同时,能有效地帮助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接触社会的过程培养劳动的习惯。

4.劳动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新时代赋予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新的内涵,提出了育人的要求。高校资助工作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勤工助学工作在劳动教育方面的职能。结合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全校各部门参与的优势与特点,努力形成高校全员参与,各环节相统筹的劳动教育机制,不断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契合受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发展需求。

创新勤工助学工作内容与形式,专注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要在劳动教育相关性强的部门增设岗位,督促用工单位开发脑力劳动岗位,提供有创新性的岗位工作内容,充分挖掘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的协同育人作用。充分利用学校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平台,创造劳动岗位,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指导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到与自身所学专业契合度高的工作,在实际岗位操作中提升专业技术与劳动技能。

五、结束语

当前,劳动教育对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着深刻的意义和重要作用,高校应主动探索多渠道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推进劳动教育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融合,以劳动教育为抓手,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体系,真正实现资助与育人相融合。
(文 / 黄娟)

【基金:2021年江苏海洋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项目批号DS202175。】

(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燕平,朱志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施路径探究[J].教育评论,2019(03):93-96.

[2]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8(6):4-5.

[3]郑富芝.教育部部署2019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新时期学生资助要处理好三个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9,02 28(3).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