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关于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研究
2017
12-29

关于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研究

关于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研究 - 第1张  | 大陆桥视野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倡议以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全区上下再度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谋划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就如何拓展区域融合、共同发展空间,推进省(区)际合作,加快哈密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现结合工作实际,特提出建立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构想。

一、哈密、酒泉、嘉峪关概况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格局中,无论从历史脉络、文化渊源来看,还是从地理区位、地缘关系、交通优势、资源潜力看,哈密—酒泉、嘉峪关都有独特而客观的优势,决定了此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战略地位。

(一)哈密市总体概况

哈密位于新疆东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为年轻的地级市。2016年2月正式撤地设市,辖伊州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1%,城镇化率65.13%。

1.区位优越明显。哈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十分突出的区位优势。向北经老爷庙口岸通往蒙古国,进而连通俄罗斯;向南经红旗拉甫口岸连接中巴经济走廊;向西经阿拉山口口岸连接中亚各国;向东连接内地至沿海发达城市,具有东联西出、南通北拓的优越区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疆三条通道的布局构想中,北、中两条大通道横贯哈密,并将以哈密为结点,连通三条通道。哈密是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哈密市域范围内正在打造一小时经济圈。G30(连霍)高速公路穿越哈密全境,内地至新疆的第二条通道G7(京新)高速公路今年7月1日正式通车,自治区首个交通PPP项目G575线(天山隧道)已正式开工,兰新高铁已全面运营,哈密已成为新疆第二大铁路枢纽城市。哈密已被确定为全疆次枢纽机场,开通了10余条疆内外航线。“十三五”期间哈密市所辖区县将建成支线机场、通勤机场,实现民航全覆盖。

2.资源禀赋丰厚。哈密风能光能资源极为丰富,被国家确定为7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之一。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疆前列的有17种,其中:煤炭资源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铁矿预测资源量29亿吨,镍矿预测资源量1584万金属吨,均居全疆第一位;铜矿预测资源量超过1725万金属吨,居全疆前列。农牧资源闻名国内外,哈密是哈密瓜的故乡,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有“西域之果,瓜莫盛于哈密”的美誉;哈密大枣,长寿臻品,被原国家林业部认定为“中国枣业的唯一上品”;有机牛羊肉全国驰名。密作贡瓜、密作古枣、密作百味羊直销内地高端市场。

3.自然景观独特。哈密地跨天山南北,融大漠、绿洲、雪山、松林和草原等南北疆风光于一地,被誉为“新疆缩影”。翼龙—雅丹地质公园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地质公园,伊州区成为全国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巴里坤县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城”,伊吾县成为“山水园林城市”。

4.社会和谐稳定。哈密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坚持维稳工作一级防控常态化机制,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的高度警惕和严打高压态势,有效确保了哈密在社会稳定上大事没出、小事没出,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自治区平安地区”“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先进集体”,民族团结已成为哈密最亮丽的名片和发展最宝贵的优势。

5.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更好更快发展不动摇,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增长极、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新疆副中心城市、一级综合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哈密全面进入了“特高压时代”“高铁时代”“口岸全年通关时代”,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刷新”突破。2015年,哈密成为自治区唯一进入全国20个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成效明显的地级市,获得国务院大督查表彰奖励。2016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49.7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71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71元,同比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4元,同比增长15%。

关于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研究 - 第2张  | 大陆桥视野

(二)甘肃酒泉市总体概况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南接青海,西邻新疆哈密,北接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42%。辖肃州区和玉门、敦煌2个县级市,金塔、瓜州、肃北、阿克塞4个县,共有76个农村乡镇、522个行政村,有汉、回、蒙古、哈萨克、裕固等40个民族,总人口102万人。酒泉高山丘陵,大漠戈壁,绿洲草原,构成了酒泉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创造出众多山川形胜,蔚为奇观。

酒泉市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大约4000年前,这里已有先民游牧,繁衍生息。西汉时期,汉武帝曾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因霍去病有功,汉武帝钦赐御酒奖赏,霍去病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共饮,酒泉故而得名。霍去病大败匈奴后,西汉王朝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修长城、设亭障,对河西实行有效统治,酒泉从而成为汉朝经营河西、开拓西域的重要基地和战略前哨。西汉、魏、晋、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扩展和繁荣,这里成为与西方经济、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中转站,创造了以敦煌莫高窟为主体,包括敦煌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在内的敦煌艺术,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敦煌莫高窟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单位,1991年又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酒泉市以三大资源著称。一是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68万亩,草原6689万亩,宜农宜林宜牧荒地478万亩,年均日照时数3400小时,有黑河、疏勒河、哈尔腾河3大水系,年径流量3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9.5亿立方米,建有大中小水库73座,历史上就是一个开发较早的灌溉农业区,素有”戈壁绿洲”之称。目前已培育形成粮食、棉花、设施农业、啤酒原料、制种和草畜乳六大主导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原料生产基地、最好的制种基地以及全省重要的优质棉集中产区和养殖业基地。二是矿产资源富集。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全市已探明的5个成矿带有矿点572处,构成矿床92处、矿种48类,均分布在走廊南北的山脉中。钨矿储量居全国第二,铬铁矿、石棉储量居全国第三,菱镁储量居全省第一,黄金开采量居全省首位,新探明的玉门青西油田储量达1亿吨。境内有27座水电站、4座火电厂和1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54.34千瓦,年发电量29亿度。初步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矿产品采选冶炼、轻工医药和电力工业等六大工业体系,成为全国和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矿产品采选加工基地。三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市境内留存着大量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胜迹,有包括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榆林窟在内的古代石窟寺7个,锁阳城、桥湾城、阳关、玉门关等古代城关遗址27个,保存完好的汉长城13段,烽燧100余座,已查明的文物景点达1153个,其中国家级文物景点14处、省级208处,目前已开发利用98处。莫高窟、榆林窟举世闻名,鸣沙山、月牙泉独具神韵,阳关、玉门关、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蜚声中外,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雄宏壮阔,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旅游观光者,属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地段。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西部名城”评选活动中,酒泉以其厚重的历史、现代的文明荣获“最具人气的西部名城”殊荣。

酒泉市境内分布有玉门石油管理局、青海石油基地、核工业404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28家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和众多科研机构,兰新铁路、国道312线横贯
东西,国道215线通达南北,敦煌机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机场和下河清机场及临近的嘉峪关机场与全国部分城市通航,通讯网络覆盖全境,信息交流四通八达。

关于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研究 - 第3张  | 大陆桥视野

(三)甘肃嘉峪关市总体概况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在河西走廊中部偏西,因位于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下而得名,西距哈密市560公里,东离甘肃省会兰州市760公里。全市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辖3个乡17个村、7个街道办事处、1个矿区办事处;总人口23.4万人。境内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均降雨量85毫米、蒸发量2149毫米。嘉峪关于1965年建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是丝绸古道上的明珠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中转重镇;驻市企业——酒钢集团是西北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嘉峪关市是随着我国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工业旅游城市,是亚欧大陆桥重要组成部分。本市辖城区及峪泉、文殊、新城三个镇,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30万人。境内中西部多戈壁为市区和工业企业所在地;东南东北为绿洲,是农业区;绿洲随地形被戈壁分割为点、块、条、带状,占总土地面积的1.9%。年平均气温在6.7℃~7.7℃,年均降水量85.3毫米,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境内地势平坦,土地类型多样,可供建设和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市区主要为砾石结构,天然承载能力强,开发建设用地条件优越。市郊主要为讨赖河洪积扇区,有大片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地。农业的显著特征为灌溉型农业。全年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总时数3000.2小时,日照率68%),昼夜温差大(年均日较差10.67℃),为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作物的合理密植、间套、复种提供了有利条件。矿产资源,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1个矿种,产地40多处,其中铁、锰、铜、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为本市优势矿产。镜铁山矿铁矿石总储量为4.83亿吨,现已形成5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为国内最大的坑采冶金矿山;西沟石灰石矿储量为2.06亿吨,为露天开采,年产量80万吨;大草滩造型粘土矿总储量为9800万吨。邻近地域还有储量可观的芒硝矿以及可供开采的铬、锰、萤石、冰川石等矿藏。

讨赖河横穿本市境内,年均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年净储量达7.318亿立方米,年补给量1.636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3.53立方米/秒,实际开采量1.47立方米/秒,大草滩水库总容量为6400万立方米。本市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呈立体交通格局。嘉峪关火车站是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辅助编组站和一等客、货运站,铁路客货运输可直达北京、连云港、上海、乌鲁木齐等。兰新铁路(复线)在本市境内长42公里,本市现有环城铁路专用线约145公里。嘉峪关车站是兰州铁路局的三大枢纽之一,目前承担着兰州以西、柳园以东的列车牵引、线路维护和旅客及物资到发任务。嘉峪关东至省会兰州、西经哈密至乌鲁木齐、南到西宁、北经马鬃山边境口岸到蒙古国,都有公路通达。清(水)—嘉(峪关)高速公路、嘉(峪关)—瓜(州)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国道312线、省道215线和黑鹰山战备公路、嘉肃公路等骨干线路四通八达,清嘉高速公路、嘉瓜高速公路和酒泉嘉峪关公路辅枢纽已将嘉峪关及周边市县构成了一小时经济圈。

关于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研究 - 第4张  | 大陆桥视野

二、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优势比较

(一)产业发展优势

哈密市重点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着力推进市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和依托哈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现有的基础条件,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国家重点煤电冶基地、煤炭生产外运基地、风电基地和光电基地。坚持“五个优先”的原则,以信息化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新能源、黑色金属采选加工业、有色金属采选加工业、建材、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特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物流业等“十大产业”。哈密坚持“实力优先、精深加工优先、效益优先、低耗水项目优先、资源节约优先”的原则,由资源型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目前,哈密正着力推动经济园区化、区园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全市已形成7大产业加工区,入园区企业已达到130余家。初步形成以煤电、煤炭、装备制造基础产业,以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为主的“四大基地”;到2020年,“四大基地”和多元化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市工业化结构趋于合理,资源就地转化效率显著提高,主要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在全区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目前,已有38家国内500强企业进驻哈密,参与哈密煤电材、煤化工、风光电、煤炭生产外运“四大基地”建设。国网能源2×30万千瓦空冷机组项目,广汇新能源一期120万吨甲醇/85万吨二甲醚项目,华能、天润、龙源、华电等一批风电项目,中电投、中广核各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国网能源、国投、重能、华电、华能、潞安等一批煤电项目,哈密—郑州±800千伏输变电项目,金风科技、重庆海装、华锐科技等一批装备制造项目,相继启动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这对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起到或将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区位交通优势

一是哈密东与甘肃省酒泉市、嘉峪关市相邻,西与吐鲁番、昌吉、巴州相接,既是新疆通向祖国内地的要道,也是新疆向内地省区开放的门户,是新疆与内地物资、信息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主要陆路通道和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向西向东双向开放的地缘优势。而甘肃省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跨度最长的地区。二是兰新铁路线、哈临铁路、兰新高速铁路、哈罗铁路,即将开工建设的将军庙至柳沟铁路、红柳河至淖毛湖铁路以及哈密铁路枢纽项目建设,使哈密即将形成较为完善的铁路网,成为全疆第二大的铁路枢纽。加之,疆内已经建成通车的精伊霍铁路、乌精复线、吐库复线、乌准铁路、奎阿铁路等11条铁路,最终都将汇集到哈密,并通过哈密通往祖国内地;正在实施的三北公路大捷道,明水至伊吾,沿天山北坡东段经巴里坤、木垒、奇台、吉木萨尔、阜康、克拉玛依、塔城、巴克图口岸而至哈萨克斯坦。而同步实施北翼铁路大通道东起甘肃柳沟、经伊吾淖毛湖、巴里坤三塘湖、昌吉准东将军庙至克拉玛依百口泉至塔城巴克图口岸,向西连接哈萨克斯塔阿牙古孜铁路枢纽,连通中亚欧洲,从而形成新的最捷亚欧铁路公路大陆桥。哈密、伊吾两地将分别成为南疆、北疆进入内地的门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哈罗公路、哈密机场复航扩建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使哈密具备了东联、西出、南通、北拓功能的立体交通枢纽城市功能。哈密是国家石油、天然气能源大通道必经之地,为国家西电东送正负1000、正负800和750特(超)高压输电网络的战略支点和能源基地,均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

(三)资源禀赋

哈密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大多位于铁路、公路沿线,开发条件便利。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新疆已发现矿种的65%,储存量居全疆前列的矿种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铜、镍、金、石材、芒硝、石灰石、钠硝石、石英石等;酒泉嘉峪关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已探明成矿带5个,矿种49种,钨、铬、钒、石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铁、黄金、菱镁、高纯硅等储量居甘肃省前列,新探明的玉门青西油田储量1亿吨。为此,哈密、酒泉、嘉峪关丰富的资源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建设提供了物资储备和资源支撑。

(四)能源优势

近年来,哈密市是自治区“疆煤东运”煤炭生产基地,目前,哈密境内煤炭资源预测总量达到5708亿吨,占全国煤炭预测资源量的12.5%,占新疆煤炭资源预测量的31.7%。预测油气资源当量9.3亿吨,已探明的6个含油板块,哈密石油总资源量达到5.7亿吨,天然气预测资源量达到1500亿立方米以上。哈密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储备,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快速发展,提供了雄厚而丰富的能源储备基础和条件。

(五)可再生能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哈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好,云量遮蔽少,日光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对数3170~3380小时,是十分理想的太阳能开发区域,星星峡日照对数达到3500小时,为全国之最,有“日光之峡”美称。根据规划,到2020年哈密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60万KW,同时,哈密风能资源丰富,风功率密度≥150W/㎡,总面积为51569平方公里,占到全疆风功率密度≥150W/㎡总面积的66.3%,技术开发量达到7549.8万KW,根据国家风电规划,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000万KW,进而实现打造“陆上三峡”的宏伟目标;酒泉、嘉峪关市同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尤其是酒泉市西部疏勒河流域地处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干旱多风(安西素有“世界风库”之称),清洁能源蕴藏量丰富,风能可开发利用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根据甘肃省规划,到2020年酒泉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KW、光伏发电规模达到100万KW以上。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隆起带区域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有利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展,对增加祖国中东部地区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祖国大西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旅游资源丰富

哈密与酒泉、嘉峪关同处古丝绸之路之上。哈密集大漠、绿洲、雅丹地貌、雪山、松林和草原等南北疆风光于一地,又是闻名中外的哈密瓜的原产地;哈密既有中原文化传承,又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少数民族风情。酒泉、嘉峪关人文景观突出,如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以及莫高窟、榆林窟、玉门关、锁阳城、骆驼城、峡谷、溶洞等,与哈密市旅游资源各具特色,既有一定的关联度,又有差异性;双方联手 ,必将实现三地旅游产业优势互补、快速提升。

(七)土地后备资源充足

据统计,哈密可耕地面积约为862万公顷、林地面积5.67万公顷、园地1.35万公顷,草地面积374.22万公顷,建设用地18.5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7.5%。酒泉市拥有15万公顷耕地,未利用土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0%以上。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未利用土地地势平坦,宜于规划建设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除耕地、林地和畜牧用地以外,大部分土地属戈壁荒漠,土地资源相对内地省区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

三、哈密与酒泉、嘉峪关三地交融交往密切,资源流动、产业合作互补性较强

哈密与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渊源流长,三地企业和民间人员往来频繁密切,哈密是西北最大的钢铁企业——酒钢集团的煤炭燃料供应地,三道岭潞新煤业集团每年向酒钢集团输送煤炭600余万吨,而酒钢集团在哈密建厂,初加工数百万吨铁矿球团半成品运往酒钢。酒钢也成为哈密钢材市场的主要产地之一。敦煌、哈密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互补性较强,两地旅行社长期合作,相互递结旅游团,推动旅游业发展,民间人员互动更为频繁。

经济优势对比。近年来,哈密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哈密实现市生产总值403.68亿元,增长8.9%。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38.41亿元,增长5.3%;二产增加值完成219.46亿元,增长9.8%;三产增加值完成145.81亿元,增长8.5%。地方固定投资完成393.16亿元,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42.3亿元,增长32.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18.25亿元,增长36.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03亿元,增长19.9%;有色金属矿选业完成增加值5.25亿元,下降2.5%;黑色金属矿选业完成增加值4.89亿元,下降25.5%;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9.37亿元,下降49.3%。地方财政收入66.2亿元,增长7.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71亿元,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56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40元,增长10%。

酒泉市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600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1215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5亿元,增长9%;财政总收入108.7亿元,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3亿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1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3元,分别增长8%和10%。

嘉峪关市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153.4亿元,增长7.3%;一二三产分别增长5.6%、3.1%、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40元,增长9.2%;农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16462元,增长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4亿元,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09亿元,增长12.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2%,控制在3%以内。
区域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哈密是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煤炭、矿产资源富集区,是“疆煤东运”生产、储备运输基地,同时也是全疆风能、太阳能等
新型能源的发展基地之一,经过近50年来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采掘、煤化工、电力、石油、铜镍、石材、盐化工、玻璃、纺织、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酒泉、嘉峪关是甘肃省重要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特别是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及冶金、石油化工、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

经过近些年快速发展,哈密—酒泉、嘉峪关三地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2009年城镇化率达65%,其中哈密城镇化率为60%,嘉峪关市城镇化率90.2%,酒泉市城镇化率为58%,三地城镇化水平均高出新疆、甘肃两省区平均水平30%以上,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以上。

关于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研究 - 第5张  | 大陆桥视野

四、推进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难得机遇

一是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哈密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强而精、富而美”和谐哈密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南园北牧、增收富民”的发展战略。酒泉、嘉峪关分别提出“工业强市”和“项目带动”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推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哈密、酒泉、嘉峪关软硬环境已经得到较大改善,产业投资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兰新高速铁路建成后,自哈密乘车至酒泉不足3个小时车程,大大缩短时空距离,完全可以实现同城效应,拉近了城市地理、人们心理距离。三是可以充分发挥哈密桥头堡的作用,带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青海省西北部毗邻区域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把哈密打造成新疆中心城市之一,加快哈密大建设、大发展,实现哈密—酒泉、嘉峪关后发赶超和科学跨越,成为西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都在迅速发展,依托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重点,强化优势互补,促进经济集聚,必将使这一区域成为欧亚大陆桥新的增长极和经济隆起带。

(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用创新的合作模式,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的大合作,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转型的一次“主动出击”,对于我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与中亚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国内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借助丝绸之路铁路大通道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我国货物运往欧洲的运费,它要比绕过亚洲和阿拉伯半岛的海路里程缩短三分之一、时间节省20天,比空运便宜4/5。此外,国家已批复实施的北疆伊犁、南疆喀什建设经济特区,唯独东疆地区还是一个空白。目前,国家、部委和全区上下正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乘此东风,谋划和推进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必将会得到上上下下认可与支持;在新形势下抢抓国家建设西部特区的机遇,谋划哈密的发展,就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树立科学跨越发展和率先发展意识,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充分发挥特区优势,在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起到应有的龙头带动作用。

(三)贯彻落实西部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的机遇

目前,国家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产业转移动力日趋增强,因此,中东部部分企业有产业转移的愿望和要求迫切。加之,哈密、酒泉、嘉峪关的矿产、农牧资源极为丰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具备了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构建,政策的优惠,十分有利于吸引沿海内地大企业、大集团投资落户,加速三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东部发达省市产业援疆,一大批传统产业、高载能产业将陆续转移到新疆承载条件较好的地区。

(四)加快启动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是打造和形成新疆与甘肃省无障碍绿色运输通道,实现优势资源转换的需要
新疆、甘肃两省区各具优势、互补性较强,两省区共同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必将为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吸引海内外大集团、大企业投资等各类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组。

(五)维护祖国统一,稳定边疆的必然选择

哈密—酒泉、嘉峪关特区一体化建设,可进一步密切新疆与甘肃、青海、内蒙、宁夏、西藏等省区的联系,对维护边疆地区稳定,密切新疆与内地联系沟通,增强新疆与内地的凝聚力和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六)符合哈密、酒泉和嘉峪关各族人民群众的意愿

哈密与酒泉、嘉峪关地缘相近、人脉相通。据不完全统计,生活在哈密这块热土上的祖籍甘肃嘉峪关、玉门、瓜洲、敦煌、肃州、酒泉的人民群众约占哈密总人口20%左右,由于祖籍在甘肃省酒泉市辖区,同时,哈密、酒泉和嘉峪关三地由于地缘相邻,经过多年来的民间交流与发展,以亲戚等纽带形式与之形成人民群众约占哈密总人口的30%以上。目前,两地已经形成了民间互动、人员往来频繁的良好局面,他们热切希望哈密、酒泉和嘉峪关三地能够优势互补,共同实现交往交融交流共同融合发展。

关于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研究 - 第6张  | 大陆桥视野

五、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特区的总体战略构想

抓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问题研究部署,切实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深入研究和宣传其概念、定位、战略重点等理论问题,将“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2013年12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新疆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做出重大战略部署。2017年5月在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习总书记对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甘肃为丝绸之路的黄金段,而哈密和酒泉嘉峪关正处于丝绸之路核心区黄金区的交汇地,结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围绕长治久安抓发展的战略部署这一新背景、新平台,谋划如何推进新疆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经认真调研思考,借鉴国家已成功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合作区,成渝经济合作区和呼包银榆合作区建设经验,结合哈密、酒泉、嘉峪关实际,特提出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这一战略构想。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两大历史任务,从国家战略安全考虑,长远来讲新疆稳定和发展必须与内地经济社会密切联系,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避免经济独立性与封闭性,制约新疆经济发展。俯看新疆大地,受青藏高原、昆仑山阻隔,基本封闭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地理联系,唯有哈密通过河西走廊与内地连接,故强化哈密与内地联系,强化纽带作用非常有必要。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如同一个楔子镶嵌在新疆与甘肃之间,对强化新疆与内地联系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哈密与酒泉、嘉峪关,三地山水相连、人脉相亲、资源互补,经济往来密切,加上兰新高铁的开通,可实现同城效应。为三地间经济深度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若实现这一举措,将使新疆尤其是哈密与内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新疆将形成北疆有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南疆有喀什经济特区,东疆有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格局。

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并以此为平台和战略抓手。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抓手,进一步明确区域战略、产业定位、规划、联手合作、错位发展。联手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布置一系列重大项目,推动该区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

因此建议由两省(区)三地党委、政府主导,抓住国家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难得机遇,高层谋划,高位推动,借鉴国家已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合作区模式,联合甘肃河西走廊相关城市,由两省(区)联手报请国家批准构建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实行错位互补,对接融合,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从而实现三地间资源共享、市场共拓、信息共享、利益共赢、经济共荣,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中率先崛起。这一战略构想必将释放巨大发展潜能,使两省(区)三地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从而推动哈密对外开放实现质的飞跃,使新疆全面融入国家一盘棋格局中,必将带动新疆整体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哈密、酒泉和嘉峪关作为古丝绸之路全段的锁钥之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地位突出,其特殊地位不可替代,努力奋斗抢占先机、主动融入、有所作为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以建设经济特区为切入点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战略。为此,三地联手共同在以下方面密切合作:

(一)共同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共同打造哈密—酒泉、嘉峪关全国重要的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千万吨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建成全国最重要的风电、光伏发电新型能源基地。

(二)共同推动三地市城镇化发展

实现哈密—酒泉、嘉峪关合作区经济一体化后,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城镇建设,哈密、酒泉和嘉峪关将成为祖国西北部边陲主要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城镇群集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突破。

(三)旅游联动、扬长补短,共同打造旅游合作圈,力促旅游业大发展

敦煌、嘉峪关历史人文景观丰富,旅游业发达,而哈密自然风光独特,又与旅游热点地区吐鲁番相连,可四地联手,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共同打造各具特色四地旅游资源的旅游线路,形成若干旅游集散中心,定期开通旅游直通车,共同宣传景区,共同传送游客,共同开拓旅游市场,从而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旅游业态互动一体化发展格局,借力敦煌、吐鲁番大品牌、大市场,带动哈密旅游业全面发展和提升。

(四)哈密、酒泉和嘉峪关三地市合作共建产业园,发展“飞地产业”

利用酒泉、嘉峪关水资源优势和哈密市煤炭、矿产优势,依托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机遇,共同合作办厂,建立新型能源基地,承载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项目,集中兴办高载能产业,采取利润、税收分成和产值分别统计办法,实现互利共赢。

(五)共建丝绸之路物流园区和无水内陆港,构筑物流大平台,开辟物流大通道,实现物流大合作

依托新疆、甘肃与内地联系日益紧密的有利时机和三地地理位置的优势,整合三地物流企业,优化物流产业发展,建立适应物流产业发展制度和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平台,为商品集聚和中转提供可靠的物流保障。积极建设集货物运输、商贸流通、服务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物流园区,承接新疆、甘肃与内地来往货物的运输、停靠、转运和服务等业务,推动哈密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与发展。

(六)建立三地议事联动协商机制

建立健全三地议事联动协商制度,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年会,共商共谋区域融合发展大计,共商三地联合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导向,依托三地产业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避免产业重叠,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为此,建议新疆、甘肃两省区联动,尽快启动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规划研究,并积极上报国家相关部委批复,以促使哈密—酒泉、嘉峪关经济合作区规划项目早日实施。届时,哈密、酒泉和嘉峪关的行政区规划和经济区域将进一步得到有效衔接和高效整合,可以争取更多国家优惠政策,促使国家在哈密—酒泉、嘉峪关摆布更多的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更大的支持,努力消除横亘在哈密、酒泉和嘉峪关三地的区域分割和障碍,促进三地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使新疆与内地更紧密的联在一起,确保新疆稳定,长治久安。(文/哈密市人民政府融合发展办公室)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