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研究
2017
12-13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研究 - 第1张  | 大陆桥视野

丝绸之路是一条起始于我国境内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之路,这条历史悠久的路线迄今为止已有2100年的历史。在新时代与新背景下,丝绸之路成为连接欧洲经济圈与亚太经济圈的重要纽带,它在促进区域发展、维护区域稳定、提升区域影响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的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全新的区域概念,它以丝绸之路中国境内与中亚区域线路为重点,旨在通过建设旅游文化产业使该区域在全球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合作与发展背景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概念,并倡议用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来共同建设该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从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想通五个方面着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建设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不仅是要将该区域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连接带,还要将其建设成为旅游带、文化带与经济带融合的多功能带。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各国在经济上都实现了持续增长,创造了区域发展的良好环境。在2013年9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各与会国首脑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达成共识。各国将继续扩大相互贸易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并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网络和旅游等方面合作。可见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各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该经济带的建设对于提升区域全球影响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合作发展也有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

自2009年国家将旅游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不断交融,互相渗透。在各个地方大力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区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双核驱动发展模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在此背景下,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建设要进一步利用沿线区域旅游文化资源,进一步将我国的区域发展经验推广到沿线国家与地区,在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研究 - 第2张  | 大陆桥视野
二、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的可行性

(一)文化的交流融合奠定了旅游产业合作的基础

中亚五国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由于古代商业交往频繁,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也在不断的沟通与交流。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借助丝绸之路,中亚地区的葡萄、良马、制糖技术、琉璃技术以及佛教、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国,对我国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的造纸、雕版印刷等技术也开始传入中亚地区。因此,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亚地区文化的交流,提升双方在科研、教育、艺术等领域的合作水平。同时,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以及宗教文化上资源的相似性也将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奠定良好基础。

(二)沿线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合作条件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发展动力机制首先应着眼于旅游要素与文化要素的聚集。在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沿线区域,旅游、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仅拿陇海兰新各市来说,菏泽的牡丹、徐州的彭祖、焦作的云台山、淮北的临涣古城遗址、西安的兵马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那拉提草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等均驰名中外。旅游与文化要素在区域范围内的聚集将为旅游与文化两大产业的融合创造基础,进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并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文化旅游产业将在经济市场的作用下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逐步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区域引擎作用。

(三)沿线城市出台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合作保障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区域范围广阔,一个地方出台的政策将会对周边区域政策产生影响,该政策将被其他区域效仿。如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来促进区域内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曲江新区的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示范区。我国西部省份也纷纷出台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旨在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国际上,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将对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产生影响。

(四)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合作支撑

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它将逐步与科技发展融合,并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改变传统产业发展形态,并培育出新业态。同时在文化旅游产业中,也越来越依靠高科技装备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声光电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的应用开启了科技改变体验的新时代,同时也对科技创新、科研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在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内,某个区域对文化旅游产业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如文旅产业专利、清洁能源技术等,将会随着要素配置向周边区域传导。同时,区域内协同创新平台的设立也将提升区域技术协同创新水平,从而增强整个区域的技术水平。

(五)创新的发展理念提供了合作机遇

沿线每个城市要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自然、人文、产业等资源,并着眼于国际区域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度,整合相关优势资源共同发展。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而是要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发展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发展工业旅游等,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观是整个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发展应变被动为主动,即树立主动发展、系统发展、创新发展的观念,将各国家单独发展转变为区域共同发展、将品牌单独打造转变为共同创造、将同质化竞争转向合作共赢。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研究 - 第3张  | 大陆桥视野

三、菏泽参与合作的基础条件

(一)独特的区位条件

菏泽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承东接西、引南联北,是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原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点,周边200公里范围内,集聚了14个地级市、140多个县城,拥有约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消费升级的潜力巨大。菏泽地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是一座宜商宜居的美丽新兴城市。

(二)深厚的人文条件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习总书记曾概括为“上古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菏泽是著名的中国牡丹之都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中国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
(三)便捷的交通条件

菏泽交通十分便利,贯穿南北的京九铁路与连接东西的新兖石铁路、正在建设的鲁南高铁与已启动设计招标的京九高铁均在菏泽“十”字交汇。6条国道和14条省道贯穿境内,日东、济广、日南、德商、东新、枣菏六条高速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是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与京杭大运河贯通的洙水河航道已具备通航条件,新万福河复航工程正在建设。菏泽机场计划2018年通航,将成为鲁苏豫皖交界地区重要的航空港。

(四)特色的产业条件

2016年,全市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35.5亿元,同比增长14.3%。接待中外游客1741.7万人次,增长10%。现有旅行社43家,其中A级10家。A级旅游景区发展到22家,其中4A级4家。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芍药赏花节、中国(郓城)好汉节、单县浮龙湖文化旅游节、定陶仿山庙会等节庆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互联网等产业的深入融合,以电商、牡丹深加工、农村淘宝、温泉、滑雪等为特色的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

(五)优越的发展环境

菏泽市里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见、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菏泽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并将“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菏泽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大幅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了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精细化的服务体系,使菏泽成为了周边“审批时间最短、涉企收费最低、市场秩序最优、营商环境最佳”的投资洼地。

四、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合作的保障措施

(一)搞好规划编制

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研究编制好规划至关重要。规划的编制,要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好战略定位,搞好空间布局,明确各自发展重点和目标,注重产业与空间、土地的结合,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布局和土地开发等;注重区域内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注重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引导作用;注重与其他规划和文件衔接,尤其是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同时做好项目的储备,确保更多的项目列入规划,为合作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合作交流

统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扩大与沿线国家、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强化政策合作,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旅游政策鼓励优先发展旅游业,保障游客的安全,增强游客的信任感,为旅游文化经济带的共建营造和谐发展的环境。强化互认合作,各城市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区域合作,便利货币流通,发行互相认可的旅游卡,争取“一币一卡一签证”出游。强化组织合作,共同建设“丝绸之路旅游带”国际性旅游组织,通过专门的机构促进丝绸之路旅游带的共建,加强各区域间的旅游协作,实现区域和平与发展。强化保护合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继续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终将丝绸之路打造成为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带。

(三)延伸产业链条

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实现对接的产物,要实现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产业链的发展,就要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要素聚集。首先,在文化旅游产业链上游加强相关产业建设,出台支持上游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其他相关保障政策,增强上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其次,在文化产业链下游要加强各产业整合力度,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各部门构建网状产业关系形态。最后,通过以文化旅游产业链为核心来带动整个区域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上下游的横向与纵向交叉,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发展。

(四)做好道路联通文章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的要求,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丝绸之路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条件。一是公路建设。在完善公路交通网络的同时,重点抓好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突出抓好德上高速巨野至单县段、枣菏高速菏泽段和东新高速东明黄河大桥等项目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米”字型高速公路网。围绕路网升级改造,搞好市内和市际间公路建设。重点抓好327国道、220国道、105国道等一级公路改造升级 ,确保与周边省、市接壤道路的有机衔接和畅通无阻。二是水路建设。重点抓好新万福河航道、郓城新河改造工程,并搞好通港公路的配套建设,形成通江达海的水路网。三是铁路建设。着力抓好鲁南高铁曲阜经菏泽至兰考段、京九高铁霸州至商丘段建设,积极推进菏徐铁路规划建设,尽快形成与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高速铁路网络。四是机场建设。加快推进菏泽机场建设步伐,确保2018年通航。

(五)搞好项目建设

各区域根据各自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突出传统产业智慧化、新兴业态智慧产业化、重点领域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集中策划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智慧农业项目和高端服务业项目,推进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创意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丰富旅游资源。围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积极策划一批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项目,不断提升和改进旅游环境质量。围绕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学校、医院、文化等项目建设,拓展旅游空间。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论证一批城乡一体化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功能,提高旅游承载能力。建立重大项目信息网,完善项目储备库和投资信息平台。加强项目库建设与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实效。

(六)搞好引领示范

我国的实践经验表明文化旅游产业双核驱动的发展模式能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更应充分利用。第一,在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内创建具有示范作用、引领作用的旅游文化经济示范区。由于陇海兰新经济带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上具有经验优势,也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可联合向国家申请建设国际性旅游文化经济示范区,进而通过示范区要素的流动逐步发挥带动作用;第二,加强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性,尤其是资本、人才和技术三大要素;第三,增强区域内部创新能力,扩大产业外溢效益,尤其是提升跨国区域合作的制度创新和产业的科研技术创新的能力。

(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在旅游经济宏观管理中,要做到政企分离,明确划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权力和责任,充分调动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其次,要改善旅游管理,促进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减少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促进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经营者面向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地从事各种旅游经济活动。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时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形成。而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经济带上的其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陇海兰新经济带沿线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厚,在沿线大力发展旅游业,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其三,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并且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各成员市打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八)完善旅游产业政策

旅游业与国民经济中许多行业和部门是密切相关的,旅游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其他相关部门和行业的支持与配合;同时,旅游产品和服务又是由多个旅游部门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客观上也需要这些部门和企业达到最优化的配合。因此,要提高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就要求政府不断改善旅游产业政策,充分利用和发挥经济、行政、法律等调控的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文/菏泽市调研课题组)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