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一带一路”背景下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2019
07-04

“一带一路”背景下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国家的顶层策略,为现代化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也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面对“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专业复合型人才,需要语种多样化人才,需要国际型人才。鉴于此,需要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开展“赛事+教学”结合的培养管理体制等。

关键词:“一带一路”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

一、引言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印度尼西亚举行的国际活动,在发表演讲时公开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及东南亚地区加强海上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发挥合作共赢的纽带作用,形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促进作用下各国共谋和平发展的新格局。2014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及中亚、东南亚地区的重大发展战略。该倡议涉及沿线66个国家,覆盖全球63%的人口,沿线货物与服务出口量将占全球的23.9%。而我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者和领导者,国内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借助该倡议与欧洲、中亚、东南亚国家与地区互联互通,未来的对外贸易规模将大幅提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推进,各个行业都围绕“一带一路”调整自己的定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背景、风土人情、外汇管理等都存在着很大不同,我国物流企业将面临更复杂的国际市场,这对物流人才的专业化、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货代、仓储、报关、报检等专业背景,又要有互联网技术、财务管理、外语应用等技能。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本文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全新的培养模式。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整个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很多,且分为多个层次:其中最低是操作层,这部分人的主要岗位是装卸搬运工、汽车司机等。人群特点为学历要求不高,有一项技能或有把子力气,这部分人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岗位是库房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等,这部分人数量也较多,但少于操作层从业人数;再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主要岗位是物流业务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等,他们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是他们熟悉并掌握部分物流流程,并对其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人数较少,通常是企业或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最高层是整个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人数凤毛麟角。

通过以上对物流行业人才层次分析就可得出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所培养学生的定位。首先,我们不能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操作层,主要原因是不能突出学生的专业和技能优势,是对自身才能的浪费;其次,我们也无法将学生定位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因为这在客观上达不到。因此,我们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人才只能定位在基层管理者,主要岗位为库房管理员、物流市场营销员、车辆调度员、采购员。我们的学生毕业时要能掌握货物保管、车辆调度、物流市场营销等知识,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胜任基层的物流业务管理工作,有两三年工作经验后能够快速晋升为职业经理。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管理、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具有如下新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了解国内外现代物流的发展历程、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关政策法规,认识物流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3)掌握必要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物流系统优化理论与运营管理方法、物流工程与装备的开发与应用技术;

(4)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业务运作及组织管理;

(5)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能够适应物流管理工作中定量分析及信息化的需要;

(6)掌握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7)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掌握国内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9)具备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能将所学习的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专业实践之中的基本工作技能;以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实践的创新能力;

(10)具备财务会计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主要涉及报关、进出口业务、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相关专业知识,要求培养具备跨专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11)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跨语言交流与合作能力;

(12)除了具备英语技能以外,还要适当掌握其他小语种,即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语种多样化型物流管理人才;

(13)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而每个国家的地理、文化差异巨大。如何在这种文化不同的国家进行高效的经济贸易往来,这就需要国际型物流人才来承担沿线国家的货物互通。国际型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熟悉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同时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为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共赢、经济融合垫下坚实的基础。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管理行业服务面更广,涉及相关方更多,面临的政策、法律环境更复杂。需要具备多领域、复合型知识、技能和素养的专业人才。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

在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理论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专业复合、专业拓展和职业素养四个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认知实习、专项实训和行业体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

1.理论课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中心运营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物流系统规划、集装箱运输管理与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

应具有学科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主要表现在: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理论知识,掌握统计学分析和研究方法,提高会计、营销、财政与金融管理、掌握经济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认知。具有经济现象的认知与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能力、市场开拓与营销能力、依法经营管理能力。

应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主要表现在:掌握商品、物流管理、运营管理和物流法规等基础知识,掌握运筹学分析与研究方法,增强对物流系统的认知。具有商品认知及分类管理能力、管理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运营管理能力、物流业务的认知及管理能力、依法管理物流业务的能力。

应具有专业核心知识与应用能力,主要表现在:(1)能够运用预测技术进行需求预测;能够跟踪采购进程、组织实施采购方案、进行采购谈判;能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分类、选择;能够估算采购成本。(2)能够进行仓储作业及其管理、搬运作业管理、流通加工管理;能够组织实施公共仓储业务、合同仓储业务;能够分析库存状况、制定库存管理计划、合理控制库存。(3)能够编制分拣、配送作业计划;能够进行配送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更新;能够优化配送线路;能够组织人员实施配送方案。(4)能进行各种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比较和选择、能够进行运输工具配载、能够优化运输路线、能够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5)能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6)能够进行物流系统战略规划、物流系统节点规划设计、物流系统线路规划设计、物流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物流系统决策等。(7)能够设定物流成本控制标准、掌握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通过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在保证一定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

2.实践环节。运输管理课程实习、仓储管理课程实习、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集装箱运输管理与实务课程实习、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实习、港口与路桥物流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与设计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大量的国际化课程;适当均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配比,弥补短板,提升毕业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们不能再闭门造车,必须走出学校、走出国门,不断与国外的院校进行学习交流,设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院校的联合培养机制,学分互认,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综合素养。选派优秀的物流学生到沿线国家的高校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政治与经济状况有更清晰的认识,为未来的国际物流经营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要不断吸引沿线国家的物流专业学生来本校物流专业学习,既可以了解我国的文化,也可以分享他们国家的风土民情、物流案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开展“赛事+教学”结合的培养管理体制

“赛事+教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管理机制是通过组织参加、举办物流专业性比赛,为达到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建立学习型、创造型学生组织的目的,防止在“赛事+教学”培养模式运行中发生的偏差。高校教务部门应该支持教师指导学生比赛,在教师评奖评优和工作量核算中得以体现,提高教师指导比赛的积极性。对于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予以奖励和宣传,在教师队伍当中树立榜样、起到模范作用。学生管理部门首先应重新审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降低理论成绩的比重,适当提高创新实践活动的比重。其次,在辅导员考核中,督促辅导员及时发布比赛信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比赛,在学生中形成浓厚的比赛氛围。最后,对于获奖的学生积极宣传,并予以奖励。
(文 / 孙元花)

(作者简介:孙元花,淮海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于文玲.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3):138-139.
[2]邓德艾,李菽林.“一带一路”战略下物流人才的培养研究[J].齐鑫物流教育,2016(11):185-188.
[3]魏波.“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工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现代交际,2018(13):171-172.
[4]赵福朝,刘敬严.新形势下物流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思考[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1):13-15.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