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市域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2023
09-14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市域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摘 要:社会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及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让更多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能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效果。大学生是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让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参与到社会治理中能够有效弥补现阶段社会治理工作的不足。本文首先从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人才资源优势与大学生能力提升等角度,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再从志愿服务项目规划、志愿服务过程管理、承接外包服务等角度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治理;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路径

一、引言

志愿服务对于提高社会治理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于社会治理工作及社会志愿服务高度重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强化德育工作效果。大学生志愿服务等青年志愿服务是服务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志愿者群体,在全国各高校如火如荼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地方社会治理发展的需要,就师生志愿服务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必要性与路径进行了探讨。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一)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才资源优势的需要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人才缺乏,高素质社会治理人才紧缺。经济欠发达地区有远见、有学识的劳动力人口转移的现象较为普遍,留守当地的群众文化素养有待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效果较差,所以许多地方基层治理高素质人才紧缺。而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受益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高校的思政教育也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这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政治思想、素养的保障,这也是国内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所缺乏的高素质社会治理人才。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他们思维活跃,勇于大胆尝试,想象力、创造力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更强,让他们通过志愿服务参与到市域社会治理中,能够解决部分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说,地方政府及高校完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倡导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到市域社会治理中,是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才资源优势的需要,也是解决部分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人才不足问题的现实需求。

(二)促进高校与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教育管理及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也能有效提高高校在地方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其长远发展,所以地方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在教育管理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应重视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而通过高校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则是促进地方高校发展的现实需求。

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德才兼备、有扎实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尤为重要。而高校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鼓励更多的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可见,新时期让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市域社会治理中是促进社会发展,满足高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路径

(一)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规划

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是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以大学生参与高校附近社区治理为例,需要高校志愿者组织与社区之间形成有效的衔接,校内组织动员更多的大学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市域社区治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此项工作需要高校有关部门深入社区调查,了解社区群众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以高校附近基层社区群众的社会需求为方向,在社区工作人员及高校管理人员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志愿者团队有针对性地设计或选择志愿服务项目。但同时要充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意愿与需求,在解决基层社区治理中群众关切问题的同时,也要努力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中发挥大学生的特长与专业知识、技能,尽可能地将志愿服务项目与群众需求、大学生志愿者的特长结合在一起,让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能够锻炼专业本领,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到基层社区治理等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一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持续时间长达几个月或几年,所以需要大学生志愿者选择自己更为熟悉或擅长的项目。要实现这一目标、规范大学生志愿者的行为、提高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就需要高校的管理人员及志愿服务团队利用合适的管理工具综合评估志愿服务项目的目标结果、投入与行动,可视化展示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及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等工作的过程,帮助管理者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及优势与挑战,从而选择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充分评估后可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和兴趣,同时兼顾到部分基层社区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有年轻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教育,爷爷奶奶辈也无法辅导家中未成年孙辈的学习。还有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识别能力弱及法律意识淡薄,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及诈骗技术多样化的背景下,许多老人更容易被诈骗或陷入“消费陷阱”。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选择未成年人关爱志愿服务项目与普法教育服务项目,前者适合高校教育专业及师范专业学生志愿者参与,在社区开展家庭作业辅导的志愿服务项目;后者适合法学专业学生志愿者参与。这些做法响应了党和国家关爱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号召,帮助公民增强法律意识、法治思维。

(二)学校要重视志愿服务过程管理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是公益性与教育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容易流于形式,不仅影响育人效果,还会影响高校及政府部门的口碑和影响力,所以加强志愿服务过程管理尤为重要。

1.要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准入机制。二级学院在学校统筹管理上,要加强对学院内师生申报志愿服务项目立项及学生参与相关志愿服务的审核,严禁部分学生或部分高校管理者借此谋取个人利益。明确各学期或各季度学院师生申报志愿服务项目立项的时间,要求在申报时间内撰写申报材料,在申报材料中明确志愿服务的类型、志愿服务的群体、基层社区治理的主题及主要负责人,尤其是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规划必须要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公益价值以及创新性。此后,学院管理人员要在调研后组织评估工作,项目通过后,则由有关部门或各志愿服务团队筹措项目费用并开展志愿服务项目。

2.高校还应该积极联合政府部门及服务对象的管理组织参与过程监管。例如在大学生志愿团队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可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对学生志愿者进行管理,通过对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形成互相监督与制衡,杜绝不良现象。又如在未成年人关爱志愿服务项目中,大学生志愿者主要是辅导未成年人学习及对其进行道德教育等工作,所以可将辅导对象的期中和期末成绩与辅导前的成绩进行比较,还可以将家长对辅导效果的满意度纳入考评体系。社区工作人员也可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规范性等内容与高校进行沟通,促进该项工作朝更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主动承接政府外包服务并建立契约关系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市域社会治理除了通过高校师生自主申报志愿服务项目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在“放管服”背景下,地方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改革,将部分社会管理任务转让给社会组织及其他机构,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就可以主动承接政府的部分外包服务,与政府及其他机构形成长效的契约关系,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才资源优势。

1.高校的党团组织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组织者与协助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为了让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好地参与到市域社会治理中,高校党团组织要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合作,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主动承接政府部分外包服务。此后,党团组织要联合其他高校管理部门进行评估、决策与运作,地方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党团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的团体在整个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自觉接受政府的管理与监督。

2.高校党团组织在主动承接政府外包服务后,要积极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象及相应的管理者进行联系。以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区治理为例,高校的党团组织在确立服务项目内容、时间后,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应代表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主动与社区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沟通,联合确定社区志愿服务基地与时间等事项,以社区志愿服务基地为中心,大学生根据社区服务对象的需求及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活动,开展常规服务活动或地方文化特色活动。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固定服务的时间与场所,便于大学生志愿者定期联系服务对象、关注服务对象以及社区整体的需求,提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持续性与针对性。

(四)完善自我培育机制

想要让大学生志愿服务更有效参与到市域社会治理中,就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高校的党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要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协助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党员干部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依靠党的先进思想与组织优势提高服务于社区治理的水平。党团组织要鼓励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通过线下集中学习及线上自主学习加强志愿文化、精神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教育,促使他们正确审视自己在志愿服务中的责任,充分认识到志愿服务内涵,结合自己的能力与专业选择最擅长的社会治理领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志愿服务的能力,发挥志愿服务的扶助本质。

四、结束语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是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才资源优势及促进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新时代高校的党团组织以及其他部门要主动认识到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规划及过程管理和监督,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合作,督促参与志愿服务的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学习,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介入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的可能。
(文 / 贺松兰 徐学群)

【项目: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志愿服务效益研究——以莲花县为例”(课题编号:szz21070);2.江西服装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课题编号:JF-SZ-202202)。】

(作者简介:贺松兰,江西服装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徐学群,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口腔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杨.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若干探索——以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6):20-21.

[2]郑帅.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双向契合机制探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33(4):86-89.

[3]董晓绒,彭志荣.浅谈青年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困境与出路——以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14-16.

[4]杨秀让.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1):60-61.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