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环境审计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研究
2023
04-19

环境审计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研究

摘 要:环境与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各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前行的步伐。本文介绍了我国自对环境审计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相关研究以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也提及了相应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目前生态环境状况提醒着我们粗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所以需要依据国情借鉴经验,制定相应的新准则框架,进行理论探讨和体系重构,提出了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构建新的环境审计模式,找到环境审计实现的相应路径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审计;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

一、引言

(一)提出问题

就目前看来,尽管我国环境审计有所起色,但无论是在理论框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我国审计部门的工作是更好地去促进发挥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治理的渠道,环境审计的诸多项目也是由政府审计部门开展的。为了更好地引导落实环境审计工作,统一规范环境审计的流程准则,制定有效全面的法律法规和指标体系,推进环境审计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对目前环境审计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及部分成果作相应的梳理分析和反思总结,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出发,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同时关注环境审计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和环境效益的情况进行探讨,提出相应意见。

(二)对当前文献的简要评价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破坏问题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境审计相继产生并迅速得以发展。然而环境问题本身的专业性以及被审计对象可能所处环境的制约条件和本身的局限都导致了审计可操作性的困难程度。对定义的分歧,理论框架的不完善,现存制度的缺陷和利益的博弈都让环境审计还有漫长的发展道路可走。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点,审计在其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态文明审计是新的环境审计领域,就理论指导。体系框架而言还有很多待补足之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始终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相关新思想新要求都揭示着这一点。

在牵涉到实际民生问题经济问题上,缺少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政策落实的监督监察,从大的理论体系框架出发的较多,落实到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又关注民生经济方面的较少。

二、我国环境审计现状

(一)环境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是指对相应审计工作进行指定的行为规范和基本要求。其来源于审计实践,也指导着审计实践工作。对于环境审计而言,应考虑其与整个审计制度的联系和差异,定好合理的位置。于不一致的审计主体而言,应该予以不一致的准则指南标准,分情况考虑。

在我国,不同审计主体的规章准则制度规范的制定各不相同,同样的,最终将这些准则颁布的机构也各不一样。审计署对应国家审计准则,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应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应内部审计准则。因为各个准则权威性强制性的不同,也就代表单一的审计准则或是指南是无法在三者之间有良好的共通性的。三者的侧重和职责各不相同,那么制定一套通用的环境审计准则是难以实现的。

(二)环境审计体系框架

环境审计能够作为独立的审计制度,可是其仍然属于审计制度体系的大框架内,是一项体系的有机部分,并且或多或少与其他各项审计制度有着一定的关联。所以,环境审计准则的构思搭建应该借鉴现存的广泛应用的准则体系架构,找好自身在审计准则体系中应处的定位,不脱离现有的审计体系大框架,重点点明环境审计所具有的特点,形成一项重要补充。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国际组织机构逐步在环境审计准则和指南的研究制定的道路上向前迈进,而我国的环境审计无论是理论或是实践上皆有着不同程度的落后,在框架体系的搭建上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环境问题,明显的诸如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填埋和处理、沙灾、旱灾和水灾问题以及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等,这也就意味着在制定我国环境审计框架体系时,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经验,但不能完全复制,需要重视我国特有的环境状况,以国家审计准则、ISO14000系列标准和环境法律法规为参考,多方探讨,体现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后,生态文明建设也就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更是体现了我国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与大力支持。

(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思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审计领域,国家审计应该以尊重、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和谐共处的理念出发,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多方建设的统一协调,为推进生态文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生态文明建设即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了绿色发展的维度上来,紧紧围绕“生态”和“文明”,一是要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要保护好大自然的绿水青山。这也就意味着想要真正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处理好现代化工业创造财富同时会产生大量污染的主体是必须的。

一是要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相应的价值观念,由上而下层层传递,让其深入人心。二是健全建设相关公共政策的内容机制,抓住重点领域、项目和资金中涉及环境的问题,让企业百姓能够接受变革,主动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来。三是做好权力监督的审查工作,确保环保有关权力的合理合法性,让其处于阳光之下,做好事前审核,事中管理监督,事后审查的全面流程。四是揭露生态文明建设于起步时可能遇到的风险隐患和矛盾,做好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重点关注政策落实是否到位,是否影响民生,于环保和经济中取得平衡点。

四、环境审计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分析

(一)环境审计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新的环境审计领域。从自然界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人类与大自然的交互、互利共存协同发展的实践活动;从公共资源管理角度来看,就是通过公共政策的落实,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起到作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支撑,缺少了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也就成为空谈。

从本质上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重要战略决策,其权力运行、政策实施、资源分配都离不开相应的审查监督。显然,环境审计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跟踪保障监督方法。因此,坚持维护国家战略规划,有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可靠选择将必然是积极落实环境审计各项要求。

(二)环境审计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内容

环境审计为达成生态文明建设多方面需求,要统筹兼顾,从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制度体系、财务资金、绩效成果等多方面探索,跟进监督监察,达成审计诉求。

首先,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制度体系。一个合理合适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可以有效地规范政策落实,让运行配置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公共资源得到约束监督。总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规范、考核等要素是一个完整的框架制度所应该包含的,无论是涉及生态文明制度的政治方面、法律方面、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方面,环境审计都应实时跟进,统筹规划,针对现在制度体系方面分散凌乱的问题作出整改,重点审计并完善制度的适应性和效益性,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

其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财务资金使用。各项资金补贴财政拨款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和物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储备资金会从各方面渠道获得,例如财政拨款、企业的参与合作以及国际方面的融资等。获得启动资金后,用途便存在两种,一是投资到定点的环保项目中去;二是利用种子基金来吸引社会上资金的继续投入。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环境审计的监管监察。一是资金的分配是否到位,资金受益对象目标是否接收到位,自上而下资金的拨放流程是否合理有效;二是资金使用的合理合法以及绩效性,是否存在挪用款项舞弊贪污的问题,或者存在资金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造成大量浪费的现象。

最后,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成果包含多方面的绩效,是社会、经济、生态绩效各方面的统一,也是政策落实过程中各方各部门协同协力所取得成果的表现与认可。但是不同的职能部门以及自上而下各层级之间存在一定功能和职责的冲突,面对跨行业或者大幅度跨地域的环境问题没有有效可行的协调机制,准则的研究探讨到最终规定和颁布过程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博弈等现实矛盾的存在,意味着环境审计要以保障公民环境权利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最终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给出有理有据而科学公允的评判。

(三)环境审计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构想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审计可以说是一种契合新时代绿色发展思想的,更进一步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生态审计。相关审计机关应深化监督,在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的同时吸取经验教训,结合我国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去详细填补理论框架。

五、结论与展望

对于政府环境审计而言,应将以下几点牢记:(1)增加从业人员和群众对环境审计的意识,加大环境审计的宣传广度、力度,让更多的企业百姓以及社会各界深入了解环境审计,以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让绩效审计成为未来环境审计的重点方向,而不是合规审计。只有符合社会公众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才能够让环境审计深入开展取得相应成效,而不仅仅是依靠硬性的规定指标完成一个个死任务。(3)加强环境审计的人才发掘任用和队伍建立。多与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合作,注意吸收环境、化工、工程等多方面人才,培养复合型专业型审计队伍。

我国自对环境审计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相关研究以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在环境审计准则和指南的构建思路方面,提出相应建设性意见,结合国情借鉴经验,体现了科学性和前瞻性。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依据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出我国当下环境审计很明显在各方面并不能够让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审计监管发挥充分作用,所以需要进行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新开发,提出了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尝试找到新的环境审计模式,找到环境审计实现的相应路径。

当然,这些研究也会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在审计视域审计广度和深度方面,因为现实环境和制度方面的制约限制,导致相关经验不足,难以深入审计。在追责方面,会有因为跨部门、跨单位审计而造成的责任落实不明确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近些年新的环境审计领域,我国起步较晚,理当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框架的制度建设。(文 / 赵逸明)

(作者简介:赵逸明,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审计。)

参考文献

[1]徐薇,陈鑫.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的政府环境审计发展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8(06):3-9.

[2]周曦.基于经济责任的环境审计路径选择——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环境保护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11(05):24-27,44.

[3]王爱国.环境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与体系重构——兼论生态文明审计的本质内涵[J].理论学刊,2019(03):49-55.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