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是江苏自贸区批复一周年,在全省自贸区三大板块中,连云港片区定位为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交通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一年来,交通运输部门围绕省市自贸区实施方案,立足交通、港口实际,聚焦制度创新,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交通全系统之力服务支撑自贸区建设。
加快枢纽大港建设。“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功能不断完善。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加快建设,连云港区30万吨级航道完工,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开工,港口已成功跻身世界深水大港行列。两翼新建港区发展迅速,北翼赣榆港区和南翼徐圩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均建成通航,赣榆、徐圩港区具备连片开发条件,2019年两港区吞吐量均突破1500万吨。目前,港口建成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7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6亿吨,港口共有集装箱航线68条,其中远洋航线3条。两翼港区港产形成良好互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在部省各级层面的大力关心下,盛虹炼化一体化、卫星石化烯烃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和配套码头加快推进。徐圩、赣榆港区后方中化国际、中国燃气、中国铝业、华电等百亿级产业争相签约落户,一批专业化的产业配套码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赣榆港区港口与后方临港产业形成良性互动,赣榆港区吞吐量本地货源占比达到45%。
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标杆示范项目。不断深化通道建设和中哈合作,提升“两基地”承载能力,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实现智能化调度、可视化生产、无人化作业、船站车直通,哈国东门无水港换装系统投入运营,上合物流园获批全国优秀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内河港、公路港项目、智慧物流信息服务中心等建成投用。上半年,上合物流园累计物流业总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406.88%;累计完成物流量1337万吨,同比增长36.24%。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建成投用6年,累计完成货物进出库量近2000万吨,集装箱空重箱进出场量近120万标箱,保持良好运行态势。1-7月份,中哈物流基地完成空、重箱进出场量11.6万标箱,同比增长13.14%。哈国东门无水港完成过境换装集装箱量11.7万标箱,同比增幅45.7%。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被命名为国家首批12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之一。连云港港口成为我国铁路给予全面数据交换、哈国铁路允许实时查询的唯一港口,班列运输组织和通关效率明显提升,纸质单证从16种压缩至8种,至阿拉木图最快用时仅需6.5天。1-7月份,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35.61万标箱,同比增长61.2%;连云港国际班列累计完成370列(3.04万标箱),同比增长44%。
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建设。初步构建了公铁水空较为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连盐、连青铁路、连淮铁路开通运营,连徐高铁年底将建成并开通运营。全省首条城市动车开通运营。上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主体完工并通过初步验收。公路通达能力显著提高。高速公路已形成以G15沈海高速、G25长深高速、G30连霍高速为主骨架以及S72北疏港高速、S73东疏港高速的“两纵一横”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已形成204、228等5条国道和235、236等9条省道的“四纵五横”干线公路网。204国道、徐新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市域干线公路网络不断完善。新机场互通加快推进。连淮高速公路扩建和连宿高速公路徐圩至灌云段工程可行性通过省发改委审查,233国道灌云北环段、235省道灌南段、337省道灌南段等县区干线公路加快建设。海河联运优势初步显现。基本形成疏港航道、盐河、灌河等为主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实现千吨级船舶直通京杭大运河。内河可通达至徐州、蚌埠、阜宁、济宁、邳州等11个内河港,基本实现苏鲁豫皖内河港口全覆盖,海河联运1-7月份完成吞吐量量997.7万吨,同比上涨14.7%。灌河航道整治工程航道疏浚基本完成。徐宿连航道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新机场建设加快推进,航站楼工程主体结构封顶,计划年内建成并具备校飞条件。新机场集疏运体系同步推进,长深高速公路机场互通加快实施,机场大道(233国道)工程可行性通过省发改委审查、环评获批。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门将主动策应自贸区发展需求,围绕提升枢纽国际开放水平,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增加区内交通供给,提高运输服务效率,聚焦国际物流系统等重点,找准定位、抬高站位,深入研究、精心谋划,努力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文/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新闻中心)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ww.dlqsyzz.com/5196.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