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口岸边贸 > 研发支出、产权性质与审计费用研究
2024
11-15

研发支出、产权性质与审计费用研究

摘 要:本文利用201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研发支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以企业产权性质为调节变量,研究不同产权企业的研发支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发现:企业的研发支出越高,其审计费用越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对其审计费用影响较高。本文结论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审计收费;研发支出;产权性质;影响因素

一、引言

当前,政府大力鼓励科技创新,企业更加注重增加研发创新的投入。研究与开发支出既是企业维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研发的结果只有两种:成功或者失败,而一旦失败就意味着竹篮打水一场空。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考虑,研发支出的高风险性体现在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研发支出进行一定的操控,企业可能会在此进行财务舞弊。

从审计费用的角度看,它是指由会计师事务所为委托人提供审计服务而产生的一种收费,是其最大的收益来源。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较高的风险。如果一个企业在类似企业中被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则该企业很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西方学者Simunic(西穆内克)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了审计定价模型,此后,很多学者就其影响因素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研发投入的高风险是否会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本文需要分析的两个问题。

二、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一)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文献分析

审计费是指由会计师公司对受审方所支付的与审核业务相关的开支。关于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Simunic(西穆内克)在1980年总结出一些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比如:应收账款、资产规模、存货比率、合并子公司数量、外国资产比率等因素。根据Abbott (阿尔伯特)的研究结果,指出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其成员的金融专长对审计收费具有积极的影响。吴联生等人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大小、品牌的好坏以及事务所的职业声誉的高低,都会影响事务所的定价。

(二)研发支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夏清华、黄剑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呈非线性,而税收优惠对其影响呈负相关。与此同时,政府补助并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杜建菊等认为研发项目具有周期长、投入高、结果未知等特点,此外,研发信息的不透明性,极易引发企业的盈余管理。徐寿福等提出在实施了盈余管理措施后,上市公司的股价被高估。杜瑞等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在政府的研发税收优惠、政府补贴、高科技企业认定等激励下,会出现“逆向选择”,从而导致利润被操纵,进而认为研发投资会提高盈余管理水平。通过对以上国内外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假设:

H1:研发支出总额越高,审计费用越高。

(三)研发支出、产权性质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数据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两类来分别研究。上文做出假设:企业研发支出与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关系。但产权性质不同是否还会如此?国有企业大多是资源型、垄断型企业,其发展具有天然优势;而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技术的落后必然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甚至最终被市场淘汰。所以正常的研发支出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于是对于部分国企而言,若其研发投入过高会不会是企业进行了财务舞弊?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当其他条件一致时,研发投入对上市公司审计成本的作用更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模型

1.为了检验假说H1,将研发支出与审计成本的关系构建了一个模型1:

LNFEE=α0+α1R&D+α2CONTROLS+ε

2.为了检验假说H2,本文将研发支出与产权性质和审计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建模2:

LNFEE=β0+β1R&D+β2COU+β3R&DCOU+β4CONTROLS+ε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去除ST和ST公司数据。

2.排除了金融领域的公司数据。

3.排除金融信息缺失和非正常情况下的企业,最终获得样本12 556份。本研究以国泰安数据库 (CASMAR)为基础,利用(1%,99%)的缩尾方法,剔除因变量过大造成的误差。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设计

1.被解释变量:审计费用(LNFEE),审计费用以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来计算。

2.解释变量:研发支出(R&D),以企业总研发支出取对数来衡量研发支出总额。产权性质(COU),产权性质以国有和非国有来划分,当企业产权性质为国有时记为1,非国有为0。

3.控制变量:本文的控制变量设置为:企业规模(SIZE)、业务复杂度(INVREC)、流动比率(LIQ)、资产负债率(LEV)、总资产收益率(ROA)、上市地区经济发达程度(LOCATION)、是否四大审计事务所(BIG4,简称“四大”)、年份(YEAR)等变量。

研发支出、产权性质与审计费用研究 - 第1张  | 大陆桥视野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水平较高,其平均水平为13.79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水平较高,而标准差为0.643,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水平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研发支出总额(R&D)的平均值为16.174,标准差为5.583,这表明企业之间的研发支出总额有着不小的差异。中国上市公司的产权属性平均值为0.341,这意味着有40%的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控制的,并且这一比例在整个样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四大”的平均水平为0.054,很少有公司选择“四大”进行自身审计。企业规模的均值分别为22.260、14.109和0.061,说明企业规模在企业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

表1所示为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中可以看出研发支出(R&D)与审计费用(LNFEE)的相关系数显示为0.348,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说明企业的研发支出与审计费用呈现正相关关系,验证了假设H1。产权性质(COU)与审计费用(LNFEE)的相关系数显示为0.142,这个结果表明产权性质的不同确实会对审计费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

为了明晰研发支出与审计收费间的关系,先后以研发支出总额、产权性质以及研发支出与产权性质的综合因素(R&DCOU)作为自变量对审计费用进行回归。两个模型的总体拟合程度分别为56.2%和57.8%,表明两个模型都能很好地解释审计收费。在回归结果中,研发支出的回归系数为0.011,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研发支出(R&D)对审计收费(LNFEE)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从而验证了假设H1。COU的回归系数为-0.198,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不考虑研发支出的情况下,通常来说国有企业的审计费用相对非国有企业来说要低。从其他方面来看,公司规模(SIZE)、是否“四大”(BIG4)以及上市地区经济发达程度(LOCATION)等因素都对审计费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模型二回归分析表明,交互作用(R&DCOU)系数为0.008,在1%显著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之下,产权性质为国有的企业的审计费用要比非国企的审计费用高,该结果验证了假设H2。研发支出在国企中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加显著。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回归结果是否普适,本文在删减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LOCATION)这个控制变量后,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回归,其中模型1与模型2的整体拟合度分别为55.9%、57.8%,表明在稳健性分析中模型1与模型2都对审计费用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度。在研发支出、产权性质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方面,R&D的回归系数为0.011,COU的回归系数为-0.194,R&D*COU的回归系数为0.008,这三个变量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删除了LOCATION后所得到的回归结果与前面的回归结果是吻合的。

五、结论

本文利用2017—2022年间沪深两市股票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数据缺失和异常数据,最终得到12 556份实证数据。利用stata软件,采用面板数据和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研发支出、产权性质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发现R&D投入与审计成本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在后续的分析中以产权性质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研发支出在国企中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显著。
(文 / 常启军 谢新河 龚新龙 刁硕硕)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人工智能+MPAcc’复合型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GY2021082)。】

(作者简介:常启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税务筹划;谢新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龚新龙,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刁硕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郭道扬,吴联生.论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保持机制——兼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保持机制的改进[J].审计研究,2003(05):3-9.

[2]施丹,程坚.审计师性别组成对审计质量、审计费用的影响——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05):38-46.

[3]夏清华,黄剑.市场竞争、政府资源配置方式与企业创新投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证据[J].经济管理,2019,41(08):5-20.

[4]杜建菊,乔蕾.资本化的研发费用与审计收费关系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2007—2017年的经验证据[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6):186-192.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