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金收入比率是指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这个比率剔除了应收账款给公司带来风险的情况下,从现金流入的角度反映销售收入的实际情况。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赊销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现金收入比率反映了企业的赊销程度,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则反映了企业收回赊销账款的速度。在企业的发展中,这两个比值都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这两个比值的研究,可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金收入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流量
一、现金收入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含义
如今,现金流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金为王”的说法也逐渐盛行。现金收入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两个指标都关系着企业现金流的情况。因此,研究这两个指标对于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是有必要的。
(一)现金收入比率的含义
现金收入比率即关系着利润表,也关系着现金流量表,它是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从此可以看出,若是当期企业的回款比较多,那么这个比值就较大;若是企业的赊销较少,那么这个比值也较大。若是该比率大于1,则说明企业不仅能收回当期的账款,也能收回前期的货款,那么企业的盈利质量就较好;若是该比值小于1,则说明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赊销,若是小于0.8,说明该企业的盈利质量不容乐观,此时企业则可能会增大其他方面的收入或者增大借款额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含义
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是指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赊销收入净额是指企业实现的全部收入扣除收到现金的收入金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是指当期应收账款年初与年末账面价值的算术平均数。根据其数值看来,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的回款速度,该比值越大说明企业的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长,就越有利于企业的成长。
二、现金收入比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一)现金收入比率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现金收入比率过低,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较多,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入量较少,可能会使企业的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增加负债以增加现金流量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或其他的资产可能会增加外界对企业的发展质疑,也可能会导致股东收回投资等不良影响,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现金收入比率较高,说明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量,企业可以利用这些现金对外投资,对内投资或者偿还以前借款。这些正向行为会向外界传递企业经营良好的信号,会增加股东或外界投资者对企业的好感,也可能使得股东增加投资,从而使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以维维股份为例:
从表中可知,2020年的现金收入比率大于2021年的,因此该年企业投资流出的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流出资金均大于2021年。由此可知,企业现金收入比率越大,企业现金流出量越大,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说明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赊销。赊销虽然能增加企业的利润,但是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有着不利的影响。如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赊销已然成为企业获得收入、增加利润的重要手段。赊销能够吸引现金短缺但是又急需商品的客户,从而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大量的销售也可以减少企业的储存费用,有更多精力发展其他方面,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但是赊销过多则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被大量占用,从而增加企业的回款成本或机会成本。大量的赊销还会增加企业现金流量的支出,因为利润增加,企业就要承担更多的税负,股东还可能要求分红。企业很可能因为回款较少、流出较多而缺乏现金,从而带来财务危机。
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说明企业的信用状况良好。以维维股份为例:
从表中可知,维维股份2019年的营业收入大于其2020年的营业收入,但是2020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大于2019年的,由此造成该企业2020年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于2019年的。由此可知,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则有利于当年的现金流入,反之,则不利于当年的现金流入。
综上所述,现金收入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对企业现金流量都有重大的影响,每个企业在做财务决策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两个指标。
三、企业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当应收账款周转率较小时,应该密切关注长期未收回的账款及超过应收账款收款期的客户。企业也应该关注销售人员与该客户是否有私下交易以故意拖欠货款。当此类客户再次购买货物时,企业应该考虑该客户的前期回款速度,避免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二)防止人为调整应收账款的数额
若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一定时期内有较大的变动,则可能会存在人为调整应收账款金额的现象。有时个别企业为了能使账面看得过去,或者管理者为了增加自己任期内的业绩,很可能会故意调整应收账款额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注意现金流入量大量的闲置
若是企业当期的现金收入比值较大,说明企业在当期有较多的现金流入量和较好的销售状况。企业管理者应及时发现有大量的现金流入量的情况,以调节自己的使用。通过增加短期金融投资或购买更多的原材料,以保证销售量或及时偿还以前的借款以减少利息费用。企业管理者应密切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入量,预先做出相对应的策略,避免企业资金大量闲置,因其不仅增加企业的保管费用,还会增加机会成本。加强闲置资金的管理,也能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较好的影响。
(四)注意财务危机前兆
企业的现金收入比值过低,预示着企业可能缺乏现金流入量,也可能因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现金流入都不太好,两者对企业都有不利影响。充足现金流入量是企业维持日常运营的基本条件。若是现金流入量不能支撑现金流出量时,企业很可能会大量举债以增加企业的现金储备,但是,大量的债务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好,说明主营业务不景气,企业应及时进行市场调查,为企业转型或者进攻其他方面的业务做基础。企业管理者应该密切注意这种变化,防止出现财务危机。
四、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责任体系
企业管理者在对现金收入比率和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时,应明确相关部门和员工应该承担的责任。管理者应该关注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做好每个阶段和部门的职能划分,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激发他们的责任心。管理者还可以制定完善的业绩考核制度,考核他们对指标变化的贡献值。对于贡献较大的员工给予绩效奖励来增加各个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将与现金收入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有关的工作进行细分或定期轮换,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减少虚假数据的出现。
(二)完善绩效奖励体系
绩效奖励对于管理整个企业都是比较重要的。就应收账款周转率和现金收入比率而言,企业可以奖励那些客户回款较快的销售人员,以激励其他员工提高对于各自客户回款的要求,从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量。管理者还应该奖励能够准确使用现金流入量的财务人员,以嘉奖其面对现金流入量时的应对政策。另外,绩效奖励不仅可以奖励员工,还可以奖励员工的家属。同样,对于工作不积极的员工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罚。通过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对调动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三)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机构
企业有过多现金流入量时,就需要金融投资机构来帮助管理人员合理地使用这些资金。完善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回款特点,详细地分析出企业的现金需要量和现金闲置量。通过对企业经营特点的分析,对这些闲置资金进行短期或长期投资。对于短期内需要使用但还未使用的资金,购买股票或者短期期权以保证这些资金不会贬值或者获得短期的收益;长期内不再使用的资金,投资机构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投资建议,至少可以保证这些资金不会贬值。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机构有利于企业将闲置资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有正向的影响。
(四)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
在对现金收入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优化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平台。通过相关技术和相关系统的加入更好地分析和管理这两个指标,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能提高企业信息的使用效率,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熟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也更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现金使用的质量,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现金流。
(五)加强财务人员的学习
现金收入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两个财务指标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是较为重要的,财务人员能够比较直接地接收到这两个指标的变动情况。加强财务人员的学习可以使得财务人员更敏锐地观察到变化,并能够及时地应对不良效应的发生,以减少企业的损失。
五、结论与展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金收入比例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两个指标对于企业的发展相当重要。管理和优化好这两个指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应适当地把控两者的关系。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管理者也应该密切关注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制订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企业在分析现金收入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两个指标对于现金流量的影响时,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制订符合实际的参照值。通过与参照值的比较,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文 / 吴秀秀)
(作者简介:吴秀秀,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内部控制与审计。)
参考文献
[1]王丹丹.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与现金收入比率的关系[J].科学与财富,2021(04).
[2]王春桃,黄习文.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改进的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7):60-62.
[3]田震宇.浅谈应收账款周转率与现金收入的比率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237-238.
[4]黄慧馨,徐惠玲.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J].财会通讯,2004(01):68-71.
[5]姜晓文.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3(19):50.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ww.dlqsyzz.com/8793.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